凡是通过电视屏幕呈现,最终以画面和声音的形式影响观众的一个个内容单元都称为电视节目
画面和声音是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
电视制作的全过程一般分为"前期制作"和"后期制作".前期制作包括构思创作,现场录制,后期制作包括编辑混录,包装合成。
电视节目的策划遵循6项基本原则:目标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同类创新原则及系统性原则。
镜头:是指摄像机从开始拍摄直到听众拍摄之间所拍下来的一段连续画面。
镜头是电视节目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电视造型语音的基本视觉要素。
分镜头:就是把文字脚本中的画面内容视觉化,即将文字脚本中用文字描述的画面形象,分成若干个可供拍摄的镜头,并按照创作意图,将镜头的内容,艺术特点和摄制要求,在脚本上用文字或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由它们组成镜头组去表现文字脚本的内容含义。
摄法:推,拉,摇,移,跟,转,虚,晃,甩。
电视摄制使用的电视节目脚本,分为拍摄提纲,文学剧本或者文字脚本和分镜头脚本。
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是保证彩色电视系统正确重现彩色的技术措施之一,其调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到色彩还原正常的图像.
需要调整白平衡的情况:
(1)拍摄时光源色温发生了变化。
(2)拍摄现场的光源照度发生了变化。
(3)改变了所选用的滤色片。
(4)使用是超过了摄像机白平衡的有效记忆时间。
摄像操作要领:平,稳,匀,准,清。
当人们有目的的使摄像机运动时,摄得画面内容便产生了连续变动。
这种方式拍摄到的画面叫运动镜头。
一个镜头在拍摄过程机位,镜头,光轴和焦距保持不变的镜头就叫固定镜头。
生活中的光线有三种形态:直射光,散射光,混合光。
光线的方向:指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
可分为:顺光、顺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脚光。
三点布光主要是利用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三个基本光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
主光:一般是硬光,即是直射光。
辅助光:一般采用散光灯。
布光时,应该先布主光,然后布辅助光,最后布轮廓光。
电视画面构图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其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在电视画面构图中,光线、色彩、影调、线条、质感、形状和立体感元素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形状元素。
电视画面的结构元素一般包括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
主体:是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它既是表达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画面的结构中心。
陪体:是画面中与主体有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一定情节的对象。
其作用是:补充说明主体,帮助观众理解画面内容;烘托、陪衬主体,深化主题;均衡、美好画面。
前景:是主体前面或靠近镜头位置的人或物。
大多情况下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背景:是指处于主体后面的景物,背景是环境的组成部分。
空白:它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由单一色调组成的背景形成。
空白也是背景的一部分
摄像机的机位选择包括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拍摄角度。
正面构图
优点: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有利于人物与观众面对面交流,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给人宽广、平静、庄严的感觉。
缺点:不利于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表现,不利于强调和突出某一部分,动感不够强烈。
正侧面构图
优点: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外部轮廓线条,尤其是人的脸部轮廓和身体姿态。
缺点:画面上众多的横线条,会影响空间感和立体感的表现。
斜侧面构图
优点:使物体产生明显的透视变化,有助于立体形态和空间深度的体现。
突出主体、分清主次的作用。
背面构图:通过着力刻画背影的轮廓姿态来诱发观众的联想和思考,具有很强的传情写意的功能。
平摄构图:画面真实感强,使人感觉亲切、平易近人。
仰摄构图:突出主体,净化背景。
俯摄构图:有利于表现地面景物的位置等,有很好的空间感。
一般不用于表现人物
顶摄构图:可以拍摄到物体顶部的全部线条和轮廓,拍摄的景物、人物在画面中被充分展现,有利于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远景:表现广阔空间和开阔场面的画面。
一般以远景镜头作为开篇和结尾画面。
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者场景全貌的画面。
有助于人物身份的规范、说明,有助于人物情绪、性格和心理活动的外化。
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者场景局部的画面。
通过人物的视线及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线的展示,反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人与物之间的呼应关系。
常常被用做叙事性的描写镜头。
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者物体局部的画面。
近景主要用了突出人物神情和物体细腻的质感。
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体细部的画面。
刻画人物面部表情和眼神展现。
特写画面还可以分割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在镜头组接中用于转场。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语言手段,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方法和技巧。
狭义蒙太奇:指镜头组接的章法和技巧。
广义蒙太奇:是整个影片的思维方法、结构方法和全部艺术手段的总称。
蒙太奇的类型:叙事蒙太奇(连续构成、对称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队列蒙太奇、队列构成)
蒙太奇的作用:
(1)构成作用
(2)创造时空
(3)画面和声音有机结合
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视线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关系而产生的一条假想连接线。
规则:摄像机在选择不同角度拍摄时,不能随意越过轴线,只能在轴线一侧的180
°内进行拍摄。
轴线分为:运动轴线、关系轴线和方向轴线。
运动轴线:又称动作轴线,是指被摄对象运动方向、路线轨迹而形成的假定线。
关系轴线:是指当有两个以上被摄对象时,每两者相互位置之间的连续线。
方向轴线:是指被摄对象运动方向或者视线方向的轴线。
跳轴方法:利用摄像机的运动实现跳轴;利用被摄主体的运动进行跳轴;通过插入中性镜头或特写镜头来实现跳轴;利用双轴线来实现跳轴;利用声音实现跳轴。
镜头组接技巧(技巧性转场):淡入、淡出,叠化,划变,多画面。
蒙太奇转场:技巧性和非技巧性。
编辑点:两个镜头相连接的点。
分为两大类:画面编辑点和声音编辑点。
画面编辑点:主体动作编辑点、镜头动作编辑点、情绪编辑点和节奏编辑点。
运动镜头间的编辑点:(1)两个运动镜头在运动方向相同,运动速度基本一致时,采用“动接动”的原则。
(2)两个运动镜头运动方向不一致时采用“静接静”的原则。
声音编辑点:是以声音因素(解说、对白、音乐、音响)为基础,以内容要求和声画有机关系为衔接镜头的依据,处理上下镜头的连接点。
关系:声话对位、声话合一、声话分立。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