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从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意味着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的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

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提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也不能例外,它也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就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而言,不揣拙见,就教于同行。

一、充分运用图片、简笔画、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写作素材
一次在教学生描写一种家禽时,我通过了解,班里大部分学生熟悉且喜欢鹅,我便在课前带来两只四季鹅。

上课时,我在黑板上迅速地画下了一只大白鹅在游泳的情形,这时有些学生在暗暗地羡慕,夸赞我:老师画得真像,老师就像画家,老师就是画家,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在自己本子上画了起来。

此时,我便问,黑板上画的是什么?你喜欢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大白鹅,非常喜欢”。

你们想把它画出来吗?学生们更是响亮地回答“想!”,好!今天,老师就让你们把大白鹅画下来,不过,不用笔而用嘴来“画”。

接着将事先准备好的大白鹅在操场上、池塘里展示给学生看。

回到教室后,学生们频频举手,争先恐后地口头描述,顿时,赤褐色的大瘤,如宝石、似珍珠、像黑豆的眼珠,嘎嘎的叫声,张开扇子一样的翅膀等朴实细腻而又形象逼真的语句从一张张小嘴里轻松而愉
快地表达出来,同学们说着笑着,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做起拍翅、觅食、孵蛋、嬉戏的动作来,就这样我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完成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通过表演、模拟等形式,为学生营造出创作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习作教学活动中
记得在教学《夏天的景象》这篇习作时,同学们兴致盎然,争相上台表演小狗“怕热”,龙虾“逃跑”,泥鳅“戏水”,小草在炎日下、雨中、雨后的姿态。

模拟蚯蚓、知了、青蛙鸣叫的声音,教学气氛相当活跃,全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无一人开小差,教学效果非常好。

一般学生都能信口描述出几个生动传神的有关夏季景象的片断。

这里不妨略举几例:
描写人的:刚会爬的小男孩光着小肚皮,像个大西瓜似的,真是有趣极了,嘴里还在不停地依依哎哎地叫着,好象在说:夏天真热啊……
描写小狗的:我家的小花狗趴在地上,微闭着眼睛,张开大嘴巴,伸出红嫩的舌头,在大口大口地喘气,偶尔还从舌尖上滴下一两滴口水呢……
描写荧火虫的:夜晚,池塘边的荧火虫一闪一闪的,仿佛天上的星星,又似明亮的眼睛,诱人极了……
三、利用富有激励性的评语,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坚定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个人认为,小学生习作指导也好,习作评讲也好,其明智之举都
是要热情地去对待学生,也就是充分地理解、体谅、尊重,哪怕“走题万里”、“不成习作的习作”,也要扬其所长,恕其所短,尽可能地发掘其闪光点。

每当遇到学生言不达意,东扯西拉时,我们应有年轻母亲不厌其烦地教婴儿学喊爸妈时那份耐心,切不可讽刺挖苦,大声呵斥,什么“胡扯蛋”、“瞎嚼蛆”、“驴唇不对马嘴”等忌语应禁止杜绝。

要知道略微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一时、一个阶段以致终身对习作畏惧讨厌,不感兴趣。

同样的,每当发现学生有点滴进步时,那怕一个比较优美的片段,一个较为新颖的语句,甚至一个用得比较准确生动的词语,都应具有年轻妈妈发现宝宝会叫爸妈时那份惊喜,应予以充分肯定,及时表扬。

例如,有一学生在《桃子》这篇习作中,只写出了桃树的叶、花、果的颜色就收笔了,与习作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对此,我的评语是这样下的:你通过观察,真切而生动地写出了桃树的叶、花、果的颜色,特别是在描写桃子时,能够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进行,这是很好的,如能再把桃子的形状、大小、味道等写出来,文章就显得更加生动具体了。

结果,该生看了我评语后,时间不长,便主动而愉快地将符合要求的习作交给了我。

总之,针对学生的习作,尤其是后进生的习作,我总是尽量地寻找其闪光点,进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坚定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教师评语要有针对性、启发性,避免雷同化
有些老师对班级中等生和差生的习作评语多半是这样下的:希望
你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然后打个良好或及格的等第,就算大功告成。

我想,希望毕竟是好的,但真正能促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去看、去想、去写,恐怕事实上并非如此。

试想,学生看了我们批改后的第一篇、第二篇习作后,他(她)还会看第三篇吗?我说,肯定是不会的。

事实证明,光有好的愿望,没有好的方式,往往事与愿违。

针对性除了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而外,还要针对不同的习作作出相应的评价,启发学生今后应怎样习作,从而唤发其创作欲望,发展其创新能力。

比如一个学生写了题为《我的妈妈》习作,全文语言简洁、朴实,感情真挚,能较为真切地将一位善良、勤劳的母亲对自己的关怀备至向读者娓娓道来,但字迹欠工整。

老师的评语是字迹潦草,怎么搞的?如果将评语变成:本文语言简洁流畅,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妈妈的赞美之情,你如能将字写得再工整一些,那么,你的母亲一定会为你骄傲的。

我想,这样启发,该生看了后,下次习作不用说,他会尽其力,倾其心去誊写的。

这样让学生感觉到次次有不同,篇篇有进步。

从而让学生觉得写作得心应手,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要做好每次作前的准备工作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习作指导尤其需要这样。

试想,一个合格的导演,既能统筹全局,也能当主演,又能当配角。

同样,我们一个习作指导老师不仅要有指导学生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这一套基本功,还得有丰富的词汇,多种多样布
局谋篇的方法等,否则以其昏昏,怎能让其昭昭。

个人认为要想指导好学生写作,教师要写好一篇下水文(范文)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准备好多篇不同形式的腹稿。

这是引导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真正达到我口表我情,我手写我心,进而避免千篇一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在教学生初学写作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题目举出多种开头,过渡、结尾的形式,提供一些与习作内容相关的词语、句式,再引导学生如何将内容与形式统一好。

这样可以较快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技能,大大地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广采博取,让习作课堂真正地成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的一方萌芽宝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