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财务分析1.财务分析及其原因2.关心财务分析的人员和机构3.财务分析所依据的资料4.财务管理中的变现能力比率及其意义5.增加变现能力的其他因素及其有效运用6.减少变现能力的其他因素及克服方法7.什么是负债比率?应如何分析负债比率?8.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9.财务管理中的资产管理比率及其用途10.财务管理中的盈利能力比率及其计算和分析11.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比率12.会计报表的趋势分析13.怎样阅读损益表14.怎样阅读利润分配表15.怎样阅读现金流量表16.怎样进行现金流量分析17.标准财务比率的确定18.理想资产负债表19.理想损益表20.如何连接理想资产负债表与理想损益表21.企业财务的综合分析与评价“财务报表犹如名贵香水,只能细细地品鉴,而不能生吞活剥”——亚伯拉罕 比尔拉夫1财务分析及其原因财务分析是指以会计核算资料为主,结合统计资料、业务核算资料和经济调查资料,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对企业未来前景进行预测,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所需财务信息的管理工作。
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会计报告,以绝对数形式提供会计信息,数字本身是静止的。
如果孤立地看问题,就不可能了解整个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如负债是要用资产来偿还的,要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光看资产数字不行,要把资产和负债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又如企业占有资产是为了取得收入,要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只看损益表中的利润数字肯定不行,还要把利润同资产联系起来分析。
很显然,假设甲乙两家公司的利润分别为1000万元和3000万元,我们不能就此断定1000万元就一定比3000万元差,如果甲公司的资产是1亿元而乙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0亿元,结论就正好相反。
之所以要进行财务分析,是因为:(1)财务分析有利于揭示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区分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客观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理财水平,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2)财务分析有利于提供正确完整的财务分析和总结资料,促进各方面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了解,正确处理企业与有关方面的财务关系,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3)财务分析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
企业理财的根本目标是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通过财务分析,能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周转状况,不断挖掘企业改善财务状况、扩大财务成果的内部潜力,充分认识未被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实现良性运行。
(4)财务分析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
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是企业外部重要的报表使用人,必须借助财务分析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额。
投资者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获利能力高低、偿债能力强弱及营运能力的大小,了解投资后的收益水平和风险程度,并据此决定其授信额度、利率水准和付款条件等。
2关心财务分析的人员和机构企业对外发布的财务报表,是根据全体使用人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并不适合特定报表使用人的特定要求。
报表使用人要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重新排列,并研究其相互关系,使之符合特定决策要求。
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人主要分为七类,他们的分析目的不完全相同:投资人:为决定是否投资而分析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为决定是否转让股份而分析盈利状况、股价变动和发展前景;为考察经营者业绩而分析资产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竞争能力;为决定股利分配政策而分析筹资状况。
债权人:为决定是否给企业贷款而分析贷款的报酬和风险;为了解债务人的短期偿债能力而分析资产流动状况;为了解债务人的长期偿债能力而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为决定是否出让债权而分析债权的价值。
经理人员:为改善财务决策水平而进行各方面的财务分析,涉及的内容最广泛,几乎包括外部使用人关心的全部问题。
供应商:通过分析看企业是否可以长期合作,了解销售信用水平,看是否应对企业延长付款期。
政府:要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遵守政府法规和市场秩序的情况、职工收入和就业状况。
雇员和工会:要通过分析判断企业盈利和雇员收入、保险、福利之间是否相适应。
中介机构(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咨询人员等):审计师和注册会计师通过财务分析可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咨询人员通过财务分析向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专业咨询。
3财务分析所依据的资料进行财务分析所依据的主要资料是企业的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它包括会计报表主表、附表、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主表有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附表有利润分配表、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等。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内容主要包括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因此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的影响、非经常性项目的说明、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及其它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
财务状况说明书是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提供的书面资料,主要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产增减和周转情况、税金缴纳情况、各项财产物资变动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进行财务分析所依据的资料除了财务报告以外,还应包括日常核算资料(凭证、帐簿等)、计划资料、生产技术方面的资料、同行业其他企业发布的财务报告、调查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等。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财务分析有必要也有可能综合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信息资料。
4财务管理中的变现能力比率及其意义变现能力指的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
变现能力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反映企业变现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
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表明企业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流动比率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就越有保障。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数字,流动比率为2比较适宜,这个数字表明企业财务状况稳定可靠,除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外,还有足够的财力偿付到期短期债务。
如果比例过低,表明企业可能捉襟见肘,难以如期偿还债务,但是流动比率也并非越高越好。
过高的流动比率虽然保证企业有很强的短期偿债能力,但它也表明企业占用的流动资产较多,这样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筹资成本,进而影响获利能力。
应当说明的是,流动负债是否合理,不同的企业以及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不应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企业流动比率合理与否;另外,流动比率高并不等于说企业已有足够的现金(包括现金等价物)来偿债,流动比率高也可能是存货积压、应收帐款增多和待处理财产损失增加所致。
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企业有很高的流动比率,但用于偿债的现金却严重短缺,因而不能按期还债。
所以企业应在分析流动比率基础上进一步对现金流量加以考察。
(2)速动比率。
又称酸性测试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其中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弱且不稳定的存货、待摊费用、预付帐款、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等后剩余的数额。
一般可以将速动比率看作流动比率的一种特殊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负债速动资产速动比率由于速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相比不包括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弱且不稳定的部分,因而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能客观、准确、可靠地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西方企业传统经验认为速动比率为1时是安全边际。
过低的速动比率表明企业速动资金缺乏,支付能力不强,债权人风险较大;过高的速动比率则表明企业存在资金闲置和不合理使用,容易导致企业盲目扩大经营。
在分析时需要注意:尽管速动比率较之流动比率更能反映出流动负债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并不能认为流动比率高而速动比率低的企业其流动负债到期绝对不能偿还。
实际上,如果企业存货流转顺畅,变现能力较强,即使速动比率较低,只要流动比率高,企业仍然有望偿还到期债务。
5 增加变现能力的其他因素及其有效运用(1)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
是指银行已同意贷款、企业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
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可随时增加现金,提高支付能力。
(2)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
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为现金,增强短期偿债能力。
企业出售长期资产一般情况下需要慎重考虑,应根据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辩证关系来决定是否出售。
(3)企业偿债能力的声誉。
如果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贯很好,有一定的声誉,当企业在短期偿债方面出现问题时,可以很快地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的办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增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此因素是否能增强变现能力取决于企业自身信用声誉和当时的筹资环境。
6 减少变现能力的其他因素及克服方法(1)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是企业将来可能发生、数额不确定的债务,主要包括票据贴现、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赔偿,尚未解决的税额争议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诉讼案件和经济纠纷案可能败诉并因此需要承担的补偿等。
这些或有负债除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在报表中反映外,其余的都未披露。
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从而降低变现能力。
为克服或有负债对企业变现能力带来的影响,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当深入了解汇票承兑人的信用,减少赊销;在产品生产中加强质量管理,消除隐患;在购买生产资料、销售产品、计算应交税金时严格按税法规定进行操作。
(2)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
担保责任包括企业为他人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的担保和为他人履行有关经济责任提供的担保。
一旦被担保人到期无力偿还债务或不能履行相关经济责任,则企业必须承担担保责任,这样企业的债务负担就会增加。
为了避免由担保责任引致的负债,企业在进行担保时必须详细了解被担保人的信用情况,对被担保人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评价,在确保被担保人有较强的偿债能力,能够履行相关经济责任后方可以做担保。
7 什么是负债比率?应如何分析负债比率?负债比率反映的是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
负债比率包括五项具体的指标:(1)资产负债率。
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比率表明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提供的资金所占的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负债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其计算公式为; %100⨯=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负债比率从企业所有者角度讲,资产负债率大则表明利用较少自有资金投资即能形成较多生产经营用资产,不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而且可以在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时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但如果这一比率过大,则说明企业债务负担重,企业资金实力不强,财务风险和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