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问题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拟定研究项目,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组织,申报课题,制定实验方案,作课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
进行现状分析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写出调查报告,收集数据,积累资料,阶段总结。
3.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做好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和论文撰写,自查工作和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课题批准号
池教研[2015]33号
课题承担人
李仁豹、蔡小平
所在单位
大渡口中心学校
池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2015年11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5年11月5日
开题地点:大渡口中心学校一楼办公室
评议专家:张锡义
参与人员:张锡义、陈宝旺、徐玉久、汪宏、李仁豹、蔡小平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究提供案例。参加课题的教师均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状况比较了解,有利于和学生沟通交流。
2.经费保障
课题所需经费由大渡口中心学校提供保障。
预期成果
1.使我校留守儿童逐渐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地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及时有效地复习、认真书写、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时间等良好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经验总结法。
4.文献资料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摸底调查:课题组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数量进行完整的摸底调查,并对个别学生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课题组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兴趣爱好、在家表现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在校表现情况等。
1.课题负责人调整为:李仁豹、蔡小平
2.主要研究阶段调整为:
(1)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
拟定研究项目,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组织,申报课题,制定实验方案,作课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5月)
进行现状分析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写出调查报告,收集数据,积累资料,阶段总结。
2.对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1)培养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2)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习惯。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和监护人一起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寻找合适的方法,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5)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
在课题研究中,及时通过分析、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反复地实践、改善,以促进实践向正确地理论发展。
2.总结归纳出我校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稳定和持久的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
3.发表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4.对我校及周边区域内的留守儿童教育状况有好转趋势。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月 日
三、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二、开题报告要点
课题名称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问题的研究》
课题提出的背景
1.社会背景
2015年6月18日, “上学路上”儿童心灵关爱中心在北京召开发布了《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按照留守儿童总数6100万测算,全国约有1793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约有921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这一个个庞大的数字,已经凸显出我国留守儿童的问题现状亟需解决。看到此问题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对我校留守儿童进行仔细分析、统计数据发现,我校的留守儿童问题更为突出,而留守儿童的各种不良行为也很严重。在和其他教师交流之际发现,虽然他们都知道留守儿童所延伸的问题很突出,但是却也无可奈何,而对于一些相关留守儿童的问题研究的方法,他们认为有些也并未适合我校留守儿童,而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3)总结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做好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和论文撰写,自查工作和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课题主持人签名
年月日
四、所在单位意见
盖章
年月日
(2)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问题。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育人网络,给孩子温暖和关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研究意义
(1)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美好而快乐的学习途径。
(2)研究总结出能够培养我校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策略,并能通过培养形成其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包括班级分布情况、家庭现状、监护人基本情况、监护方式及内容、校内外表现、行为习惯表象、心理情感等)。
2.探索寻求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方法。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1)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学习特点,探索适合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与方法。
2.学校现实背景
目前我校共有学生132名,留守儿童104名,占78%,留守儿童人数相当的多。留守子女缺少亲情,心态较差,学习兴趣不强,而且他们大多数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的目的性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大部分留守儿童常违反纪律,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不做家庭作业,逆反心强。
根据以上两种情况,课题组确立了以“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问题的研究”的课题,希望借此课题研究,改善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3.收集第一手资料、数据、事例,分析、整理资料。
4.形成阶段和最终研究成果:调查报告、论文、数据库、留守儿童德育管理体制。
5.文献资料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
课题成员组织
主要负责人:李仁豹、蔡小平
成员:李仁豹、蔡小平
课题成员分工
李仁豹:
1.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全程组织指导、参与课题研究和实验。
2.拟定研究项目,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组织,制定实验方案,申报课题。
蔡小平:
1.课题的选定、申报、组织实施、总结。
2.收集资料和开展研究。
3.数据采集,分析整理形成研究材料。
课题组成员:在了解留守学生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撰写论文。
课题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