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商洛函授站第一学期课程作业《政治理论》课程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C )A.人口多,底子薄 B.地区发展不平衡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农业人口仍占很大比重2.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B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以乡村为中心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3.毛泽东确定的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 A )A.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D.军民一致,官兵平等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5.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 A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7.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A )A.大力发展生产力 B.控制社会需求的过快增长C.维护社会稳定D.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8.邓小平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 B )A.农业现代化B.工业现代化C.科学技术现代化D.国防现代化9.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的会议是(C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C.党的十二大D.党的十三大10.“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一个中心”是指( 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D.以坚持以人为本为中心1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是看它( C )A.是否适应了上层建筑发展的要求B.是否扩大了公有制经济的比重C.是否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D.是否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1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 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3.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管理民主14.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是看(A )A.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B.谁的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50%以上C.企业所处的行业和所生产的产品D.企业所在国家的性质15.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A )A生产资料公有制B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人们的思想境界1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B )A.议行合一B.民主集中制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人民代表选举制度17.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B )A.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依法治国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D )A.弘扬时代精神B.培养诚信意识C.增强理想信念D.培育“四有”公民1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B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为人民服务D.为社会主义服务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D )A.经济的发展B.政治的民主C.文化的繁荣D.党的领导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A )A.坚持科学发展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民主法治D.坚持以人为本22.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B )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南海问题23.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A )A.一个中国B.两制并存C.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D.反对任何国家的干涉24.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必须是(C )A.世界和平与安宁B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C国家的主权和安全D建设和谐世界25.苏东剧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C )A.一极化B.两极化C.多极化D.全球化26.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A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C实现共产主义D解决全人类27.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 A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知识分子D.新的社会阶层28.截至2008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已在本年度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其主要目的是( B )A.吸引社会储蓄,增强银行经营安全B.扩大货币投放数量,促进经济增长C.加快资金流动,防止通货紧缩D.抵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2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C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C.民主集中制D.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30. 在社会主义国地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A、公有制经济B、国有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D、集体经济31.(),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
A.1938年10月 B.1938年12月 C.1941年 8月 D.1945年 4月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 C )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33.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C )A.人口多,底子薄 B.地区发展不平衡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农业人口仍占很大比重34.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B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以乡村为中心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35.毛泽东确定的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 A )A.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D.军民一致,官兵平等二、多项选择题1.2008年6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概括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 AB )A.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B.不畏艰险、百折不挠C.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D.奋发图强、艰苦创业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BCD )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D.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在社会性质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二者的(ABCD )A.经济基础不同 B.国际环境不同 C.根本任务不同 D.主要矛盾不同4.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BCD ) 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广合作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包括(AB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股份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6.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ABCD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7.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ABD )A.生存权 B.发展权 C.文化权 D.政治权8.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主要有( ABC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韬光养晦,有所作为”9.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是(ABCD )A.公平执政 B.科学执政 C.民主执政 D.依法执政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圆了很多梦:香港澳门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神舟”飞天梦等,我们的梦圆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快。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BCD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B.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C.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1.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的党的优良作风是( ABC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C自我批评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三、简答题1、简述“一国两制”答: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一构想和国策包含的基本内容是:(1)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2)两制并存.祖国统一后,大陆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处,共同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努力.(3)高度自治.祖国统一后,依法在港、澳、台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4)和平统一.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的有关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有哪些?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0答:第一,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我们党的政治地位决定的。
第二,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在科学总结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最为深刻的教训。
第三,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的。
第四,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适应了当代世界发展变化的实际。
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
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