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监督抽检)一、选择题1、在小麦粉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食品安全指标是(B)A、铅B、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C、六六六D、金黄色葡萄球菌解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2016年6月7日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关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科学解读”中指出,DON是各国谷物中检出率最高的一种真菌毒素。
2017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中小麦粉也将其列为抽检项目。
2、以下选项中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没有进行限量设置的是(B)。
A、沙门氏菌B、志贺氏菌C、大肠埃希氏菌O157:H7D、金黄色葡萄球菌解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表1“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中主要涉及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未涉及志贺氏菌的限量要求。
同时GB 29921问答其他问题中指出:3、以下食品中最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是(B)A、大豆B、花生C、芝麻D、橄榄油解析: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对于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要求如下,对于花生及其制品的限量要求与其他相比较,为最高。
4、下列选项中(B)不属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的限量指标。
A、苯并(a)芘B、赭曲霉毒素AC、N-二甲基亚硝胺D、镉解析:GB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的适用范围包括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素A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
5、下列选项中(C)不属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1)的限量指标。
A、黄曲霉毒素M1B、展青霉素C、亚硝酸盐D、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解析:GB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的适用范围包括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素A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
亚硝酸盐不属于真菌毒素,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亚硝酸盐有限量要求。
6、月饼中不允许使用日落黄,而焙烤食品馅料中最大允许限为0.1g/kg,在某广式月饼中,皮、馅的比例为1:4,则该月饼中日落黄的最大允许限为(B)。
A、0.05g/kgB、0.08g/kgC、0.1g/kgD、不允许检出解析: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3.4的带入原则,计算馅含量为80%,故允许的最大允许限为0.8×0.1=0.08g/kg。
7、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有3种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下列(A)不属于规定的3种食品添加剂范畴。
A、甜味剂B、相同色泽着色剂C、防腐剂D、抗氧化剂解析: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附录A中,8、下列(D)不可以作为食品监管抽样检验判定时的依据。
A、企业标准B、产品明示的质量承诺C、没有明示在食品标签上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D、没有明示在食品标签上的推荐性国家标准9、下列选项中属于调制乳的是(C)。
A、鲜奶B、纯牛奶C、核桃味早餐奶D、酸牛奶解析:GB 2519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制乳》中3.1条规定: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用适当的杀菌或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液体产品。
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中所指的婴儿是指(D)。
A、6~12月龄的人B、12~36月龄的人C、0~6月龄的人D、0~12月龄的人解析:GB 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中3.1条规定,婴儿指0~12月龄的人。
11、以下属于强制性标准的是(B)A、GB/T 23587-2009《粉条》B、GB 271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制品》C、GB/T 8884-2007《马铃薯淀粉》D、GB/T 8883-2008《食用小麦淀粉》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第三章第二十五条释义1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国家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T”。
12、下列选项中(C)不属于畜肉中易非法使用的瘦肉精类物质。
A、盐酸克伦特罗B、莱克多巴胺C、亚硝酸钠D、沙丁胺醇解析: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统称,主要是肾上腺类、β激动剂、β-兴奋剂,主要包括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等。
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和整顿办函[2010]第50号均规定所有食品用动物中禁止使用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
13、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甜味剂的是(D)。
A、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B、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C、糖精钠D、苯甲酸及其钠盐解析: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附录D中D.18条规定,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表A.1中指出苯甲酸及其钠盐功能为防腐剂,其他三项功能均为甜味剂。
14、下列选项中(A)不属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B 14963-2011)中所包含的产品。
A、蜂蜜膏B、洋槐蜜C、椴树蜜D、枣花蜜解析:GB 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第1条范围规定,本标准适用于蜂蜜,不适用于蜂蜜制品,A选项蜂蜜膏为蜂蜜制品。
15、食品中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当符合下列哪个标准?(D)A、GB 2760B、GB 2761C、GB 2762D、GB 2763解析:GB 2760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16、葡萄酒属于(C)。
A、配制酒B、蒸馏酒C、发酵酒D、其他酒解析:GB 15037-2006《葡萄酒》3.1条规定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一定酒精度的发酵酒。
GB 2757-1981《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规定配制酒系指以发酵酒或蒸馏酒作酒基,经添加可食用的辅料配制而成。
GB275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中2.1蒸馏酒是以粮谷、薯类、水果、乳类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勾兑而成的饮料酒。
GB/T27588-2011《露酒》中3.1规定露酒以蒸馏酒、发酵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人可食用或药食两用(或符合相关规定)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 ,进行调配、混合或再加工制成的、已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
17、以下不属于发酵豆制品的是(D)A、腐乳B、豆豉C、纳豆D、豆浆解析:(1)GB2712-2003《发酵性豆制品卫生标准》的适用范围如下:GB/T 22106-2008《非发酵豆制品》3.1条对发酵豆制品的要求如下:(2)GB29921中的即食豆类制品包括发酵豆制品和非发酵豆制品。
即食发酵豆制品包括腐乳、豆豉、纳豆和其他湿法生产的发酵豆制品。
即食非发酵豆制品包括豆浆、豆腐、豆腐干(含豆干再制品)、大豆蛋白类和其他湿法生产的非发酵豆制品,也包括各种熟制豆制品。
18、干蘑菇加工过程中使用二氧化硫的主要功能为(C)。
A、护色剂B、着色剂C、漂白剂D、防腐剂解析:GB2760中规定二氧化硫的功能是漂白剂、防腐剂。
19、罐头工艺加工的酱卤肉制品的微生物指标应检测(C)A、菌落总数、大肠菌群B、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C、商业无菌D、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解析:GB 23586-2009《酱卤肉制品》中5.2.3对微生物指标的要求如下: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1)中,对乳制品中有限量要求的食品安全指标有(A)。
A、黄曲霉毒素M1B、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C、展青霉素D、赭曲霉毒素A解析: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中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和赭曲霉毒素A对各类产品的限量要求如下:21、以下食品中对苯并芘指标没有限量要求的是(C)。
A、烟熏火腿B、烤鸭C、酱牛肉D、花生油解析: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苯并芘对于各类产品的限量要求如下:22、膨化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29921中(A)的限量规定。
A、熟制粮食制品B、即食豆制品C、坚果籽实制品D、即食果蔬制品解析:GB 1740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膨化食品》3.5.1条规定致病菌限量应符合GB 29921中熟制粮食制品类的规定。
23、大米中容易出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污染物指标是(B)A、铅B、镉C、铬D、苯并(a)芘24、以下不属于非食用物质的是(C)。
A、溴酸钾B、甲醛次硫酸氢钠C、硫磺D、罗丹明B解析: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表A.1中硫磺功能为漂白剂和防腐剂,同时表C.2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序号47为硫磺,故硫磺不属于非食用物质。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二批)中列出溴酸钾;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一批)中列出吊白块(主要成分甲醛次硫酸氢钠)、玫瑰红B(主要成分罗丹明B)和工业硫磺。
25、以下关于加工助剂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硅藻土可以用作配制酒的澄清过滤。
B、6号轻汽油可以用于食用植物油的浸油提取。
C、过氧化氢可以用于凤爪的漂白。
D、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终成品之前除去,无法完全除去的,应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其残留量不应对健康产生危害,不应在最终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
解析: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附录C表C.1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中列出硅藻土和过氧化氢,表C.2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序号3为6号轻汽油(又名植物油抽提溶剂),功能为浸油溶剂、提取溶剂。
26、以下(B)中的致病菌按照现行食品安全标准执行,而不是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执行。
A、果冻B、酸牛奶C、速冻面米食品D、蜂蜜解析: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问答中27、下列选项中(C)不允许使用硫酸铝铵和硫酸铝钾等含铝食品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