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 ppt课件
子宫腺肌病
• X线和CT:无诊断价值,CT仅可显示子宫 体积增大。
• MRI:主要表现是T2WI上子宫体的低信号 联合带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且外缘不清。 关于正常联合带的厚度标准还有不同的认 识,其范围为5-12mm,超过此范围即认为 有增厚。局灶性或弥漫性子宫腺肌病较具 特征性表现是增厚的联合带内有散在点状 短T1和长T2高信号灶。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可见子宫异位,输卵管异位、扭曲、 变窄、边缘呈锯齿状或结节状、也可因粘连牵拉而增宽。
• CT:通常为盆腔内囊性肿块并囊腔内积血表现。由于出 血时间不同而有不同的CT密度。既可为水样密度,也可 表现为高密度囊肿。多数病灶因周围组织粘连成为轮廓不 清、密度不均的囊性肿块。增强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强化而 囊内容物无强化。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参考文献:医学诊断学第3版 P485-486
临床表现:
• 1.症状 • (1)痛经 最主要表现。 • (2)月经异常 可以表现为月经过多或者周期紊乱。 • (3)不孕 • (4)性交疼痛 • (5)其他 • 2.体征 • 妇科检查时可发现在子宫直肠陷凹、子宫骶韧带或宫颈后
壁,触及一个或更多硬性小结节,如绿豆或黄豆大小,触 痛明显。阴道的异位病灶多位于后穹隆,检查可见在后穹 隆处有触痛结节,严重者呈黑紫色。卵巢血肿常与周围粘 连、固定,检查时可触及张力较大的包块并有压痛,破裂 后发生内出血,表现为急性腹痛。
• MRI:卵巢或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现多种多样,由 于病灶内反复出血,而积血的时间与成分不同,造成囊液 成分复杂,且合并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因此形成不规则 囊实性肿块。囊肿可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长T1长T2信 号或混杂信号。由于重力作用,囊液和细胞成分出现分层, 形成液-液平面。囊肿边缘与子宫周围可见不规则软组织 信号粘连带。增强扫描,囊肿周围粘连带和腔内分隔可见 强化。
检查:
• 1.实验室检查 • (1)CA125(癌抗原125)值测定 作为一种肿瘤相关抗
原,对卵巢上皮性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在子宫内膜异 位症患者,CA125值可升高,且随内膜异位症期别的增加, 阳性率也上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因此对于子宫 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可以监测子宫内膜 异位症的疗效。 • (2)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 抗子宫内膜抗体是一种 以子宫内膜为靶抗原,并引起一系列免疫病理反应的自身 抗体,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标志抗体。血清EMAb的检测 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有效检查方法。
• 2.影像学检查
• (1)B型超声检查 B型超声检查为妇产科常用的 检查方法之一。可确定囊肿的位置、大小、形状 及发现妇科检查时未触及的包块。
• (2)腹腔镜检查
• (3)X线检查 可行单独盆腔气造影、子宫输卵 管碘油造影协助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 (4)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多平面直接成像, 直观了解病变的范围、起源和侵犯的结构,可对 病变进行正确的定位,对软组织的显示能力增强。 因此,MRI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了解盆腔病变 及粘连情况均有很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