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培训-讲稿一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与中国宏观运行

宏观培训-讲稿一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与中国宏观运行

▪ 上述解释或许不完美,但说明了金融危机后的深刻反思 ▪ 问题是,中国宏观经济学者和中国的货币当局应该思考什么?
一、国民收入决定
一、国民收入决定
一、国民收入决定
一、国民收入决定
▪ GDP=C+I+G+NX
▪ C:消费 ▪ I:投资 ▪ G:政府支出 ▪ NX:出口-进口,即净出口
二、2008-2010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 新凯恩斯主义致力于公共政策,相信人的行为可以改变 世界的波动,优化秩序。Fischer、Summers、Stiglitz、 Taylor、Bernanke都愿意成为总统经济顾问、世界银行 或IMF的首席经济学家;而Mankiw是小布什政府的经 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货币政策
▪ 为什么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货币政策? ▪ Meyer,2004:A Term at the Fed: An Insider’s View提出:
▪ 引子Case :2009年中国的GDP增速逐季抬高,到四季度达10.7%,全 年消费、投资和出口的贡献率分别为52.5%、92.3%和-44.8%。
▪ 到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可望超过11%
支出法项目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
消费
投资
-40
2008年 2009Q1 2009Q2 2009Q3
新古典主义(The New Classicals)
▪ 第一次浪潮:货币主义
▪ 1963年,Friedman和Schwartz的“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不在于私 人部门,而在货币政策失当。政策制定者只要按简 单规则办事,不给经济活动制造麻烦就很不错了
▪ Sargent和Wallace,1975年提出:由于存在理性预期, 货币政策致力于稳定经济的作用必然失效
新古典主义(The New Classicals)
▪ 第三次浪潮:真实商业周期
▪ Kydland和Prescott,1982:商业周期是由于真实因素 而非货币因素所导致的
▪ Lucas,1980:“The Death of Keynesian Economics”
在危机前宏观经济理论以为解决或没解决的问题
▪ 解决的问题
▪ 在长期,一国的产出能力决定了国民生活水平 ▪ 在短期,总需求影响一国产出的数量 ▪ 在长期,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但不影响失业率 ▪ 在短期,财政和货币政策制定者面临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
权衡取舍
▪ 没有解决的问题
▪ 决策者是否应该以及如何提高自然产出水平 ▪ 决策者是否应该尝试稳定经济 ▪ 通货膨胀与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各自有多大 ▪ 政府债务是否一个严重问题
萧条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关键事件
凯恩斯主义革命(The Keynesian Revolution)
▪ K0年代在哈佛读书,其记载
是“尽管资深教师大多抱有敌意,但青年教师 和研究生对凯恩斯的书趋之若骛” ▪ 30年代,凯恩斯的引用率与Marshall并列 ▪ 40年代,凯恩斯居第二,仅次于Hicks ▪ 1966-1986,凯恩斯仍居第14位 ▪ 1937年,Hicks提出了IS-LM模型
▪ 第二次发展:理性预期的引进,证明稳定性政策仍然有 必要:Fischer 1977
▪ 第三次发展:价格粘性的存在性对市场无法出清的影响, Ball和Romer 1990
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个人价值取向
▪ 新古典致力于科学研究,而这种科学恰恰相当于宗教伦 理——万物自有规则与看不见的手相一致;理性预期下 的一般均衡恰如上帝的安排。新古典学者更多地致力于 科学研究:Friedman、Lucas、Sargent等人更多地集中 于大学
▪ David Hume,“of Money” 1752 ▪ Arthur Pigou,“Industrial Fluctuation”,1927
▪ 危机才是宏观经济学崛起的根本原因
▪ 1933年,美国失业率为25%,真实GDP比1929年下降31% ▪ Klein、Modigliani、Solow、Samuelson和Tobin等人都承认,大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贸易顺差 亿美元
出口同比 %
进口同比 %
二、2008-2010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 2008年面临的冲击
▪ 1979-2008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2001-2008年均增长10.2%。 2008年,GDP当季增速持续下滑,三季度降到9.0%,四季度降到 6.8%,2009年一季度将至6.1%,创本轮经济周期的最低增速,远 低于经济危机前的平均增速。
▪ 1968年,Friedman在美国经济学会主席的就任演讲 中指出,失业率和通胀率反向波动的Philips曲线在 长期不存在。只有意外的通胀会降低失业水平,原 因在于工人的货币幻觉
新古典主义(The New Classicals)
▪ 第二次浪潮:理性预期
▪ Lucas,1973年提出:货币政策只有在出乎意料,使 人们对相对价格判断不清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凯恩斯主义革命(The Keynesian Revolution)
▪ Klein等计量经济学家开发可以用于数据检验和 政策分析的实用模型,其中,Modigliani等开发 的MPS(MIT-Penn-SSRC)模型被美联储沿用 至今
▪ 其主流观点简洁有效:
▪ IS曲线反映财政政策和GDP的构成关系 ▪ LM曲线反映货币供求和利率 ▪ Philips曲线反映价格水平如何随经济变化
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 )
▪ Klein, 1946:“许多新兴的经济模型,特别是商业周期 理论都没有密切涉及个体家庭和企业的行为,但这些经 济主体的行为绝对是所有经济模型的基础”,于是,微 观经济学的最优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逻辑矛盾调和就成 为宏观经济学发展的根本矛盾
▪ 第一次发展:“一般不均衡问题”(general disequilibrium):Barro和Grossman 1971
一个可能的理论解释框架
▪ 解释:
▪ 萧条:人们的动物心理支配过度追逐财富和此后的信心极度低落 ▪ 中央银行的权力:货币扩张有助于维持信心 ▪ 长期失业的存在性:工资刚性的确存在,体现了工人的公平感 ▪ 通胀与失业的长期关系:名义工资随通胀而上升,但通货膨胀低估了
生活成本,雇主获利 ▪ 储蓄的非最优性:美国的低储蓄问题存在是心理现象 ▪ 资产价格:反映了人们的信心,且通过金融杠杆放大 ▪ 贫富分化:不公平的继承性
▪ 21世纪前10年
― Olivier Blanchard ― Andrew Abel和Ben Bernanke ― Gregory Mankiw
总结讨论
▪ 参考:宏观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的文章
▪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 ▪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2008-2010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 2008年面临的冲击
▪ 2008年5月份后,反映企业困难的声音开始增多,从中小企业、 出口型企业逐渐蔓延到大中型企业,企业经营业绩出现快速下 滑。
▪ 人民银行5000户工业企业景气调查反映,2008年1-11月,大型 企业利润增速回落幅度达到2002年以来的最大值;产成品存货 居高不下,处于历史高位;企业亏损面上升到22.8%。
-60
净出口
2009年
二、2008-2010中国宏观经济运行
▪ 提要
▪ 中国经济第一个反弹,最后一个复苏 ▪ 反弹依赖于政策,复苏依赖于实体经济;判断的依据是经济增
长点(或者消费需求上去,或者要素生产率上去) ▪ 2009年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但存在三大隐忧
― 出口同比下降达16%,这意味着外需拉动力相对较弱,贸 易战却已经初露端倪
16 %
14 12 10
8 6 4 2 0
当季增速 累计增速
2000.02 2000.04 2001.02 2001.04 2002.02 2002.04 2003.02 2003.04 2004.02 2004.04 2005.02 2005.04 2006.02 2006.04 2007.02 2007.04 2008.02 2008.04 2009.02
总结讨论
▪ Keynes,1931:“假如经济学家能设法让别人把自己当 成很普通但有专长的人,就象大家对待牙医一样,那就 再好不过了”
▪ 看一下20年来流行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
▪ 20世纪80-90年代:
― Robert Gordon ― Robert Hall和John Taylor ― Rudiger Dornbusch和Stanley Fischer
▪ 2007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外需急剧萎缩,严重影响我国出口。 2008年11月,我国当月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2.2%),且降幅持续 加大,在2009年5月达到最大值(-26.4%)。
500 400 300 200 100
0 -100 -200
2004-01 2004-04 2004-07 2004-10 2005-01 2005-04 2005-07 2005-10 2006-01 2006-04 2006-07 2006-10 2007-01 2007-04 2007-07 2007-10 2008-01 2008-04 2008-07 2008-10 2009-01 2009-04 2009-07 2009-10
― 投资依赖仍在继续,由此导致反弹在事实上依赖以下现象: 信贷必须高投放,投资增速不能低,重工业增加值必须高 于轻工业
― “不增加就业的增长”:2009年上半年唯一没有真正好转 的数据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一、二季度都是4.3%(全 年计划控制在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