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关系.
由中国基本国情尤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来看,中国社会的革 命任务首先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与帝国主义势力相结合的大官僚 大买办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 和国。并且,新民主主义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苏联 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
《共产党宣言》:
“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 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 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而且,“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 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 中共一大的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反封建反侵略为任务。
•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 •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 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中国革命
• 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流入中国。俄国社会主义革 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 《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量 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 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 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 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革命 的武器。
首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逐渐在实践和理论上实现了 由“城市中心论”到“农村中心论”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中国特色的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或“红色政权”理论。
农民是中国革命主力军的独创性思想的古典式结论,是对革命的 划时代贡献,是整个国际共用的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Presentation Title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 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 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 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 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 济运行原理设计。
经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初创时独创性的东西不多,如公有制、
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基本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和苏联社会主义模 式而建立的。但是,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方面,中国开始就有一些独创性贡 献。 第一,“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独创性思路 第二,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资本主义 第三,通过合作化逐步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的集体化道路 中国的经济体制,虽与苏联有很大的不同,但基本上还是按照苏 联模式建立起来的。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在恢复国民经济、 保障抗美援朝胜利和集中有限资源保证重点建设,迅速建立相对 独立的工业体系方面,曾经发挥国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 义建设的全面展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生活的转入正轨,高 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
1931年1月7日,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 者掌握了中共事实上的最高领导权。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大搞任人唯亲的 宗派主义,在军事上实行冒险主义,在理论上实行教条主义。以王明为代 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在党内长时间占据统治地位,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严重损 失,丢失了绝大多数革命根据地,红军部队人数大幅减员,中央红军被迫 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到农村的武装夺取路线,中 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还不善于把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 好地结合起来,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道路”,选择社会主义方向。
1930年6月11日,李立三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与 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左”倾错误统治了中央领导机关。李立三 否认当时仍然是敌强我弱的基本情况,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 限,反对“工农武装割据”和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主张城市中心论,并制 定了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结 果使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彻底否 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 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 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 军。是汇总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 幼年达到成熟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最 具独创性也最为成功的理论之一。它在理论上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实践 上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并使中 国迈进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
建国初期的建设
• 政治:与苏联不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按照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在中国革命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 和完善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创造。 • 第一,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科学概念。 • 第二,强调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保证了人民 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异构同性质。 • 第三,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其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开展活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的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较之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更能够经受国际国内政 治风浪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