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台市初中信息技术学业考试基础知识详解

烟台市初中信息技术学业考试基础知识详解

信息及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载体1.信息。

人类是通过感觉器官认识客观世界的,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人类感官感觉到的东西称为信息。

·信息、物质、能源并列为人类社会的三大重要资源。

2.信息载体。

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才才能呈现或传递。

信息的载体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呈现信息的媒体,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统称图片)、动画、视频等,二是指存储和传递信息的物理介质,如纸张、胶片、磁盘、光盘、U盘、磁带等。

例1: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A.一篇新闻报道的内容B.正在播放的广告C.电视的新闻内容D.书上的文字·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信息的存在和它的价值,直到20世纪中期,才把信息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

·信息技术(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它包括由微电子和光电子组成的基础技术、由计算机和通信组成的支撑技术以及作为体系主体的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涉及信息的表示、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和使用等各个方面。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获取信息的途径1.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的主要特征包括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载体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真伪性等。

其中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最显著的特征。

2.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实地观察、访谈、传媒、书籍、音像制品等途径均可获取信息。

3.信息与知识的关系信息是知识的“毛坏”,是现象与知识的中介。

信息经过科学系统的加工,才能上升为知识。

知识是同类信息的积聚,是系统化和优化了的信息。

例2:在“老妇与少女”图中,可以看到老妇或少女两个霍然不同的头像。

这是信息特征的典型案例之一,它突出反映了()A.信息具有可传递性B.信息具有不确定性C.信息具有真伪性D.信息具有价值相对性例3:交通信息既可以通过交通信号灯显示,也可以通过交通警察的手势加以表达;文字信息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存储或呈现。

信息可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保存、传播或呈现。

因此,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也同时使信息具有()A. 价值相对性B.可存储性C. 传递性D.可加工性E. 时效性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微电子技术收音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以及计算机使用的主要电子元件。

2、计算机技术3、通信技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相继发明了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使人类进入了电通信时代。

·20世纪50年代,激光和光导纤维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光通信时代。

光纤已成为信息传输的理想介质。

·1960年,美国成功发射了“回声一号”,从此卫星通信将人类带入了太空通信时代。

4、信息处理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主体。

四、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1、信息家电是计算机、通信和家用电器三者融合的产物,其实质是家电信息化。

2、智能建筑和信息家居◇“3A”智能建筑。

指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

☆从古到今,人类共经历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与应用;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与使用;第三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技术——雕版印刷,诞生在中国隋代;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诞生在中国北宋;第四次是19世纪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与应用;第五次是20世纪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系统概论一、计算机发展史1、早期的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即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它是世界上第—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2月诞生于美国。

2、按计算机的逻辑部件划分成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计算机。

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方面。

·第二代(1959~1964):晶体管计算机。

计算机开始广泛应用于以管理为目的的信息处理。

·第三代(1965~1970):集成电路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开始向社会化发展,其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度迅速扩大。

·第四代(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1958年,我国成功地研制出第——台电子管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其运行速度为每秒1500次.1963年,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71年,成功地研制出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第三代计算机。

1977年,第——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成功地研制出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成功地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每秒可运算1亿次的巨型机“银河I”(属于第四代计算机);1992年成功地研制出每秒可运算10亿次的通用并行巨型机“银河Ⅱ”;1997年成功地研制出每秒可运算130亿次的巨型机“银河Ⅲ”;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1年,成功地研制出速度达每秒4032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这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新的里程碑。

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指研制开发超高速、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巨型计算机。

·微型化指利用微电子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

·网络化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

·智能化智能化要求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

1997年,IBM的“深蓝”计算机在对弈中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2016年3月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与围棋大师李世石的人机对战。

·多媒体化指计算机具有处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能国。

二、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应用1、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能自动运行且支持人机交互2、计算机的应用基本是按所做工作的性质来划分计算机应用的。

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计算,是计算机应用最早、最成熟的领域。

如桥梁设计、飞机制造、火箭发射等工程事的应用。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加工、传输和输出的全过程。

也称非数值计算,处理对象可以是数值、文字、声音、图像等。

如统计考试成绩、制作演示文稿等。

·过程控制:亦称自动控制或时实控制,是指计算机用传感器及时采集检测数据,及时地对控制对象控制调节。

如导弹、人造卫星的发射,以及工厂中生产线的控制等·辅助系统:当前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工作的系统越来越多。

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 T、计算机辅助工程CAE、·嵌入式应用:微处理器嵌入在其它设备中起控制作用的应用。

·人工智能:是利用计算机的运算和逻辑判断等功能,模拟人类的思维活动,完成某些智能性工作。

是计算机应用研究的前沿学科。

主要有在机器人、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智能检索、和机器自动翻译等方面。

3、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信息、存储与处理信息、输出信息。

4、信息高速公路: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俗称:以先进的光缆为“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车站”,以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为“货”,进行高速传输的网络。

◇三金:金桥(即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工程)、金卡(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货币流通的电子货币工程)、金关(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信息网工程)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硬件的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

(即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两大特征是“存储程序”和“采用二进制”。

◇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器之父”。

(1)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被称为中央处理器(英文缩与为CPU,简称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决定其性能。

◇1971年美国英特尔(Intel)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芯片。

现在市场上的CPU大多数都是该公司生产。

◇摩尔定律Intel的创始人之一高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预言单位平方英寸芯片的晶体管数目每过18到24个月就将增加一倍。

(2)存储器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a)内存储器(主存)分: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存取速度快断电后信息会消失。

(b)外存储器(辅存)包括软盘、硬盘、光盘等。

存取速度慢,断电后信息不丢失。

◇位:计算机中的最小数据单位是二进制的一个二进制位,简称为位(bit)◇字节(简称B):是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个字节有8个二进制位。

容量单位还有:KB千字节1KB=1024B,MB兆字节1MB=1024KBGB吉字节1GB=1024MBTB太字节1TB=1024GB(3)输入设备:鼠标、键盘、扫描仪、条型码阅读器等。

(4)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2、软件的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1)系统软件:指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系统。

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负责对计算机的资源进行调度、控制和管理,并向用户提供接口服务。

各类计算机使用的操作系统是不相同的,同类计算机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操作系统。

常用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DOS、Linux、Unix等(2)应用软件:是根据某些特定需要而编制的专用程序。

如:Word字处理软件、图书检索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

输入设备硬件系统运算器计算机系统控制器存储器输出设备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四、计算机安全与道德规范1、计算机病毒(Virus)◇计算机病毒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给计算机系统带来故障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传染性、寄生性、潜伏性和破坏性。

2、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1)不使用来历不明或盗版的软盘、光盘;不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对执行重要工作的计算机尽量做到专机专用。

(2)经常制作文件备份;一旦确认系统的数据或文件受到破坏时,就可以用一个最近制作的备份来恢复;对不需要写操作的软磁盘最好设置为“写保护”状态,以防不测。

(3)一旦发现系统中有了病毒,应立即停止系统的一切操作,用无病毒的软盘启动系统,然后再用相应的杀毒软件进行清除。

目前国内常见的杀毒软件有KILL、KV3000、瑞星等。

另外,也可以采用防病毒卡或防火墙等预防病毒感染。

(4)如果杀毒软件无法对病毒进行有效处理,最后只能对硬盘和该机使用过的软盘进行重新格式化处理。

3、软件知识产权与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1990年9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1年6月我国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明确规定:未经软件著作权人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就的民事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