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美学第二章风景美

旅游美学第二章风景美

第二章风景美[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风景美的各种表现形式,理解风景美的审美属性,掌握风景美的特征,应用风景观赏的基本原理。

同时,结合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中《全国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相关考点的要求,通过小知识、小资料和案例拓展的形式,补充“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中国四大鸣沙”、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雾凇、雨凇、佛光、蜃景、日食、月食、流星雨、极光、“四君子”、文(武)赤壁等风景内容的简要介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学内容]本章介绍了以大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风景美的形态、特征和观赏方法,并探讨了风景美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

[教学重点]风景美的形态和特征。

[教学难点]风景美的审美属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

[实训环节]寻美西湖——探寻西湖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完美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节风景美的形态把风景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欣赏,由来已久。

孔子曾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南朝陶景宏说:“山水之美,古来共谈。

”自然风景是旅游者游览过程中的主要审美对象。

按照构成要素来分,我们可以把风景美的形态概况为两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其中,自然美指的是自然景色的美;人工美是指人类赋予自然景色的某种内涵,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装饰与点缀。

一、自然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名胜。

这些自然景观呈现的审美状态就是自然美,或自然景色的美。

按其性质,自然美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美、生物美、气候美三类。

(一)山水美山水是大自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青山隐隐水迢迢,山水相连,更增添无穷魅力。

清澈的漓江,正因为两岸一座座奇特青峰的沿途相送,才构成山青青、水清清,人在青山梦里行的百里画廊。

1.山之美山之美,在其形、在其色、在其态、在其声、在其魂。

(1)山之形。

在山体景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一定造型的地貌形态。

如江西龟峰就因“无山不龟,无石不龟”,整个景区就像一只硕大无比的昂首巨龟而得名。

山体因海拔高度不同,地质结构和地理位置有别,往往具有不同的造型,形成不同的景观。

如,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清·魏源《衡岳吟》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小知识】“中国南方喀斯特”(2)山之色。

色彩赋予山体景观特有的神韵。

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洗,冬山惨淡而如睡。

【小知识】“中国丹霞”(3)山之态。

即山体景观的动态美。

垂直自然地带的变化,使山体景观“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再加上季节的变化,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渲染,使得山体景观变幻莫测,激起人们寻幽探奇的强烈审美愿望。

(4)山之声。

天籁之声,隐于大山。

芭蕉夜雨、空谷足音、林海松涛,莫不引人入胜,涤荡身心。

独特的响声岩、鸣沙山,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小知识】“中国四大鸣沙”(5)山之魂。

文化是山的灵魂、山的精神。

山因文化而扬名,文化因山而传世。

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名山,庐山是文化景观,泰山、黄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武夷山是文化与自然遗产,青城山-都江堰、武当山古建筑是文化遗产。

且名山多与宗教相结合,以山寄托情怀。

如四大道教名山、四大佛教名山。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山体景观的刚毅之美,成为中国山水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山者,刚毅、沉静、果敢、稳固,坚忍不拔。

山体景观的力量之美,也往往成为英雄品格的象征。

如美国南达科他州的西部拉什莫尔山,山高1800 多米,花岗岩的一面山体上雕有四位美国总统的头像。

2.水之美水之美,在其态、在其色、在其声、在其味、在其韵。

(1)水之态。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提到:“水,活物也”。

水性柔和,变幻多姿:时而清澈见底,时而浊浪排空,既可以旷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也可以激荡,“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抑或秀媚,“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如果说江河以“动”见长,湖泊以“静”为主,海洋则以“深”为特色。

(2)水之色。

蔚蓝的大海,碧绿的江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水色之美除水体本身之外,更需要山体、树木、鲜花、碧藻、飞鸟、游鱼、朝霞、夕阳、蓝天、白云、秋月、星辰、建筑等物的映照。

正所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水体景观与周边景观的相互映衬,使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构成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3)水之声。

活水无固态,流水有声音。

水的声音在空灵变幻中,引人无限遐思,或清幽,或激荡,或空明,或悲切,可谓“俯闻流水声”(元·王冕《感怀其九》),“但闻水声怒”(宋·姜夔《昔游诗其九》),“悲风流水声呜咽”(宋·释师范《偈颂一百四十一首》),“何待龙门听水声”(宋·岳珂《宫词一百首》),端看人心境。

(4)水之味。

作为审美对象,水体景观要求没有异味。

若能兼烹茶、饮煮之妙则更好。

据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记载,最早提出鉴水试茶的是唐代的刘伯刍,他提出宜茶水七等,即:扬子江金山泉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柏岩县淮水源第七。

茶圣陆羽根据自身实践,在《茶经》中写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5)水之韵。

水体景观内在意蕴的欣赏,一是以水寄情,游水抒情。

人们以水喻情,如李白《赠汪伦》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借水叙友谊;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写的是少女对情郎心意的揣摩;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则是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爱意。

二是以水寓意,观水体验。

如《吕氏春秋·尽数》中说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意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

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能有旺盛的活力。

三是以水寓理,观景升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的是生命易逝、年华不再的慨叹心理。

(二)生物美生物是地球表面有生命物体的总称,包括动物和植物。

生物景观以其复杂的形态和由其自身生命节律所表现出的变化性,构成了旅游景观的实体,是自然旅游资源中最具有特色的类型。

生物既赋予自然以美,又使自然充满生命。

实际上,美与生命密不可分。

大自然的美,就在于它总是生机盎然,是一切生命现象的发祥地。

1.植物美植物美是指具有美的形态,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各种植物的审美属性。

植物的审美要素主要有花、叶、根、茎及果实的形态和色彩。

植物美主要体现在:(1)形姿美;(2)色彩美;(3)香气美;(4)变化美;(5)寓意美;(6)奇异美。

2.动物美动物美是指具有美的形态,给人以审美情趣的各种动物的审美属性。

它是自然界中最具活力的美。

动物的审美要素包括体态、色彩、鸣声、动态等。

(三)气候美气候指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

组成气候的要素有气温、气压、日照、降水、季风等。

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理维度、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以及地形条件等。

气候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旅游活动,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从旅游审美的角度而言,气候美主要体现在气象美和天象美两方面。

【小知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气象美气象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变化多样的气象气候导致了大气旅游资源的灵活多变,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大气景观。

【小知识】雾凇、雨凇的形成条件【小知识】佛光、蜃景的由来2.天象美天象主要指日、月、星辰。

这是大自然中最富于神秘性的审美对象。

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乃至牛郎织女这些神话故事无不与天象有关。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自古,天象美就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日食、月食、流星雨、极光都是著名的天象景观。

【小知识】钻石环和贝利珠【趣味阅读】“超级月亮+蓝月亮+红月亮”三合一的天文奇观二、人工美风景美人工美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自然景观中的人文内涵和自然景观中点缀的人文景观。

(一)自然景观中的人文内涵自然景观的美虽然是自然物的美,但它只对人而存在,或者说是为人而存在的。

自然景观渗透了人们在文化上的理解。

自然美究其本质而言,是人在对象世界中的自我复现、自我观照,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回归自然,也就是人类回归自我、实现自我。

人们在欣赏自然景观时,也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融进时人的思想感情和观念,即赋予某种人文内涵,使得自然美更丰富、更深邃、更富有魅力。

【案例分析】“四君子”与其自然特性的关系✧梅的冰肌玉骨✧兰的秀质清芬✧竹的虚心有节✧菊的傲霜斗雪【想一想】请问自然景观中的人文内涵对于不同的观赏者而言是否会有不同的理解?(二)自然景观中点缀的人文景观这里所说的人文景观,指人们在自然风景中添加的一些人造景观,如亭、台、楼、阁、榭、舫、桥、堤等。

它们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自然景观中点缀的人文景观,在风景美中相对属于从属地位,不宜喧宾夺主,其外观的风格、形状、颜色、规模大小等都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只能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切不可画蛇添足、东施效颦。

第二节风景美的特征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说过:“美的东西是在自然中,而它以最多种多样的现实形式呈现出来。

”风景美属于形式美的范畴,我们在欣赏风景时,大都是这些美的形式引起我们的审美感受。

形式是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和声音等)的有规律组合所显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风景美的特征也符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一、形象美风景美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形象美,而且形象是万象纷呈,千姿百态的。

表现为:雄、奇、秀、险、幽、旷、奥。

【议一议】请分别列举具有雄、奇、秀、险、幽、旷、奥美的自然景观,并分析各自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并想一想,这些自然景观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审美感受?二、色彩美自然风景的色彩主要由树木花草、江河湖海、烟岚云霞及阳光、月光构成。

色彩的层次、种类极多:红、橙、黄、绿、青、蓝、紫、姹紫嫣红等。

其引起的审美感受是欢乐、幸福、振奋、赏心悦目之感。

三、动态美自然风景中的动态美,是由波涛、飞瀑、溪泉以及烟岚、云雾的飘动引起的。

如庐山云海“瞬息之间,弥漫四合,其白如雪,欺软如绵,其光如银……反照倒映,倏尔紫翠,倏尔青红,滔滔滚滚,蓊蓊蓬蓬”(清代作家张维屏《天池看云记》),变幻莫测,令人沉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