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一单元中国古代短篇小说2《促织》:变形的故事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2020学年高中语文一单元中国古代短篇小说2《促织》:变形的故事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2 《促织》:变形的故事喜雨口号[注]蒲松龄一夜松风撼远潮,满庭疏雨响潇潇。

陇头禾黍知何似?槛外新抽几叶蕉。

【注】 口号:古人常用的诗题,意为随口吟成的诗。

久旱逢雨,诗人随口吟成此诗。

【赏析】 这首诗开篇就写松风,“撼远潮”将风声比作摇天撼地的海潮,有声势,有威力,使读者耳有所闻,眼有所见,感受松风的力量。

第二句写由风带来的疏雨潇潇而下,和题目作者的“喜”形成呼应。

“陇头禾黍知何似”采用疑问的形式,强调了诗人对“禾黍”的关注,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及关心;提出疑问却不直接作答,让读者通过“槛外新抽几叶蕉”感受到诗人喜的是禾黍因雨而抽叶,旱情因雨而得到缓解。

这样就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诗意委婉含蓄,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思考】 “撼远潮”运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提示】 文中画线部分即思考答案。

一、字音科敛.丁口(liǎn) 迂讷.(nè) 具赀.(zī) 爇.香(ruò) 翕.辟(xī) 不啻.(chì) 藁.葬(ɡǎo) 惙.然(chuò) 交睫.(jié) 觇.视(chān) 惭怍.(zuò) 咫.尺(zhǐ) 厚赉.(lài) 蹄(qiào) 蠹.贫(dù) 东曦.(xī) 掭.以尖草(tiàn) 俾.入(bǐ) 邑庠.(xiánɡ) 抢.呼欲绝(qiānɡ) 二、组词⎩⎪⎨⎪⎧黠xiá(猾黠)黩dú(穷兵黩武)黜chù(罢黜)⎩⎪⎨⎪⎧璧bì(拱璧)壁bì(墙壁)僻pì(偏僻) 三、通假字(1)昂其直.,居为奇货 “直”通“值”,价钱 (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裁”通“才” (3)成妻具赀.诣问 “赀”同“资”,钱财 (4)翼.日进宰 “翼”同“翌” 四、一词多义(1)责⎩⎪⎨⎪⎧①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索取,动词②以塞官责. 差事,索取(的财物),名词③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 责备,责罚,动词 (2)令⎩⎪⎨⎪⎧①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县令,名词②急解令.休止 让,动词③群葩当令.时 时节,时令,名词④便言多令.才 美好,形容词 (3)岁⎩⎪⎨⎪⎧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 年,名词②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表年龄的单位,量词 (4)顾⎩⎪⎨⎪⎧①成顾.蟋蟀笼虚 回头看,动词②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看,环视,动词③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但,动词④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考虑,顾虑,动词⑤三顾.茅庐 探望,拜访,动词 (5)复⎩⎪⎨⎪⎧①成反复.自念 回来,回去,动词②亦不复.以儿为念 再,又,副词③成子精神复.旧 恢复,动词 (6)靡⎩⎪⎨⎪⎧①靡.计不施,讫无济 无,没有,动词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败退,动词③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倒下,动词④奢靡.之风日盛 浪费,动词 (7)发⎩⎪⎨⎪⎧①探石发.穴 打开,挖开,动词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发射,射出,动词③无毫发.爽 毛发,名词 五、古今异义(1)因责.常供古义:责令。

今义:责任。

(2)两股.间脓血流离古义:大腿。

今义:臀部。

(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古义:青年男子。

今义:指十二三到十五六的青年期。

(4)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5)日与子弟..角古义:年轻人。

今义:弟弟、儿子、侄子等,泛指子侄辈;泛称年轻的后辈。

(6)不如拼搏..一笑古义:两个词,拼一拼,博得。

今义:使出全部力量搏斗或争取。

六、词类活用(1)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2)试使斗而才.才,名词作动词,有才能,这里指勇敢善斗。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

(4)辄倾.数家之产倾,使动用法,使……倾尽。

(5)成以其小,劣.之劣,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好。

(6)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高,形容词使动用法,抬高,使……高。

(7)细疏.其能疏,名词作动词,陈述。

(8)益奇.之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特。

(9)成然.之然,意动用法,认为……对。

(10)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诏,名词作动词,下诏。

(11)裘马..扬扬裘、马,名词作动词,穿着皮衣,骑着高头骏马。

(12)成述其异.异,形容词作名词,非凡的本领。

(13)虫集冠上,力.叮不释力,名词作状语,用力。

(14)儿惧,啼.告母啼,动词作状语,哭着。

(15)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扑,名词作状语,用扑。

(16)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杖,名词作动词,挨棍棒。

七、特殊句式(1)令以责之(于)里正省略句(2)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省略句(3)折藏之,归以(之)示成省略句(4)留待限期,以(之)塞官责省略句(5)成益惊喜,掇置(于)笼中省略句(6)天将以(之)酬长厚者省略句(7)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8)掭以尖草状语后置句(9)问者爇香于鼎状语后置句(10)既得其尸于井状语后置句(1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句[走近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

山东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

清代小说家。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七十一岁始成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

他以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又有《聊斋诗集》《聊斋文集》《聊斋俚曲》等。

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资料链接]《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

故事主要来自民间传说,也有根据前人传奇或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

形式多样,除小说外,还有笔记、杂文、寓言故事等。

作者继承“传奇”“志怪”的传统,以说狐谈鬼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愤懑。

作品主要内容有:(1)揭露当时官场腐败黑暗,贪官污吏残害人民,如《席方平》《促织》《梦狼》等篇。

(2)暴露科举制度弊端及试官的昏庸无能,如《考弊司》《叶生》等篇。

(3)描写爱情作品,多为人与鬼狐的恋爱故事,数量多,成就最高,如《婴宁》《莲香》《阿宝》等篇,都写得委婉动人。

作者主要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丰富的想象,又与现实密切结合。

这部书基本倾向是进步的,但也宣扬了忠孝节义的封建道德和因果报应等迷信思想。

1.文章开头交代“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有何用意?[我的理解] 这几句话虽然精练简短,却是整个故事的起因,皇帝荒淫无道,下面官吏趁机搜刮百姓,表明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像成名这样的百姓,只能倾家荡产。

故事背景的简要交代为全文做了极好的铺垫。

2.“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这句话有何深刻含意?[我的理解] 成名一夜未眠,愁的不是儿子的生与死,而是还能上哪儿捉蟋蟀,眼看期限在即,交不了差,唯有死路一条,真是一筹莫展,愁肠百结。

儿子的生命竟然不如一只小小的蟋蟀。

作者写来真是满含悲愤。

3.小说最后的“异史氏曰”一段文字,是作者的评论,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意?[我的理解] 这段话是作者对故事的评论,这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段评论主要有三点:第一,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第二,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天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思想;第三,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纯属虚构,现实性不是太强,你认为呢?[我的理解] 我不赞同。

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惟思自尽”;接着成名之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

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

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反而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

退一步讲,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

结尾明明指出“独是”以促织富,“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所以本篇小说具有极强的现实性。

心理描写►写法指导这篇小说生动感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故事的开端写了官府逼迫之下成名的心理矛盾,这一方面是苦无生路,忧闷欲死,而另一方面是在痛苦中挣扎,千方百计搜寻,“冀有万一之得”,正是这种心理矛盾促使他按“神”示的图去庙宇寻觅促织,在寻求促织中的希冀、急切、惊愕、狂喜等情绪变化无不与他的心理矛盾有直接联系,情理自然,真实感人。

心理描写的另一特点,是围绕着人物的命运来写其心理变化。

成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意外地捕到一只“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的促织,这时写了他的喜悦与珍惜,“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一句,道出其珍视的心理。

待虫毙于儿手,儿又不知去向,顿时陷入绝望之中,“如被冰雪。

怒索儿”正表现了他“由喜而怒”的心理变化。

“得尸于井”,发现幼子投井自杀,自然地“化怒为悲”,由“抢呼欲绝”的悲恸,继又转为无限的悲愁:“……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发现幼子复苏,成名夫妇仅是“心稍慰”,因为缴纳不上促织会使家破人亡,因此,成名陷入焦虑,甚至“亦不敢复究儿”。

正在这时,又发生了意外情况:“门外虫鸣……虫宛然尚在”,绝望中出现了希望。

终于得到“意似良”的小促织,这才“转悲为喜”。

在“试斗”时,又发生了“惭——大喜——惊——惊喜”的心情变化。

成名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与其悲欢离合的命运紧密相连,这就给人以更加真实的感觉,使人物形象也更为丰满。

►随堂练笔如果你考上大学,接到通知书,请你将喜悦——向往——留恋亲人的这几种心理变化描绘出来。

不少于100个字。

一、基础考查1.下列各项中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猾黠.(xiá)迂讷.(nà)觇.视(chān) 气息惙.然(chuò)B.不啻.(chì) 矜.持(jīn)邑庠.(xiánɡ) 抢.呼欲绝(qiānɡ)C.拾掇.(duo) 裨.益(bì)万椽.(chuán) 唇吻翕.辟(yǔ)D.惭怍.(zhà) 审谛.(dì)襟.袖(jīn) 掭.以尖草(tiān)解析:选B。

A项,“讷”读nè;C项,“翕”读xī;D项,“怍”读zuò,“掭”读ti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中尚.促织之戏尚:崇尚,嗜好B.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责:负责C.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爽:差错D.巨身修.尾,青项金翅修:长解析:选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