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1(课前引入,必发)
早晨,雾气还迷迷蒙蒙,枝头的鸟儿便伸出小巧玲珑的脑袋,眺望远方。
一股寒风吹来,吓得鸟儿又缩回了头,把树上的那一片片金黄的叶子吹了下来,似乎风是大家心中的最可怕的东西。
我漫步在街道上,静悄悄地来到了树的身边,这是一棵法国梧桐,它高大挺拔,活像一位潇洒的士兵,在看守着。
冬天来了,它的叶子也到落的时候了,他们轻飘飘的落了下来,好像在跟树做最后的告别。
落下来的叶子还是那么好看,但是由于时间一点一点的变化,一下子皱了起来,慢慢地也就干巴巴的,一碰都碎了。
继续往前走,这时我来到了公园,它还是像原先那么美丽。
再走进点,整个公园都看得清清楚楚、尽收眼底。
公园里鸟儿在歌唱,蚂蚁在忙着寻找食物,人们也在玩耍,嬉戏。
公园里的杂草也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旁边的扶芳藤还是那么绿,它那一片片绿叶子一向持续着,还散发出淡淡清香。
再继续往前走,来到了池塘边,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不敢再浮出水面。
它们一会聚在一齐,一会散开,好象是在跳舞呢!水草在观看,人们在观看,植物在观看,所有东西都在观看,他们观看的什么?完美的事物!
我爱家乡的天龙湖
家乡的天龙湖,无处不给人以入仙境之感。
1、勾画出文章的成语,并找出两个个口述成语的意思。
2、文章是一篇游记,请找出文章线索。
3、文章最主要写哪个景点呢?能找到吗?
例文2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金风送爽,繁华的都市还沉浸在宁静的晓色中,我随家人来到附近的复兴公园散步。
走进公国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枯黄的落叶,高大的法国帮树,失去了往日绿마团、浓萌匝地的风采,显出几分潇瑟与瘦削米,使人想起步履满趼的老人。
树上不时飘落的片片黄叶,随风盘旋,“从天而降”,散落在草坪、池、小道上,给美丽的园景涂抹上一层斑驳的色彩。
园内,开阔的大草,浅草平铺,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张色泽金黄的大地毯。
四周高大挺胸的雪松,绿마苍翠,郁郁葱葱,使人感到无限生机。
沿看步行道走去,随处可见的花坛里,鲜花盛开,景色喜人。
一巾串红得像燃烧的火焰,竟相开放:白菊花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艺品,花朵倾大,冰清玉洁,镶在一串红的周国,红白依托,互相映村,真是美丽极了
走到荷花池边,我不觉被池中落叶构成的图案吸引住了,深浅不一的黄叶,在池中时浮时沉,有的孤零零地飘在水面上,像湖中的一叶扁舟,有的三五片汇集在一起,被风吹得时即时离,有分有合,在人眼前幻化出小狗、小猫、高楼、大山等模的形象米。
一阵秋风吹过,池中泛起粼粼波纹,它们使一起跑到池塘的那一边去,什么都不像了。
只有依偎在池水一角的落叶,任凭风吹不动,始终保持着固定的形状。
我们在不绝如袋的走进园晨练的老人身边走出园门,而这时,四周已笼罩着灿烂的秋阳。
当你来到天龙湖公园的入口处,便可看见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挺立在亭阁前。
再看亭阁,有两层楼高,共有8个角,每个角都有一条口含明珠的石龙。
再加上青色的墙砖,金黄色的琉璃瓦,古香古色,富丽堂皇。
穿过亭阁,向前便来到了八龙喷泉前,只见八条龙聚集在一齐,有的仰首呼啸,有的跃跃欲飞。
虽然他们形态各异,但都尽力地喷水。
看着这尽职的石龙,不由地想起了天龙湖奇特的传说。
相传这天龙湖虽不大,但从来没有干过,就连大旱年也是满湖碧波,据说有天龙相助的缘故。
我想,这也许是天龙湖名字的由来吧。
绕过喷泉继续前行,便来到了美丽的天龙湖畔。
只见两座桥横跨湖面,南面一座是建在湖面最窄处的石拱桥,仿汉白玉的桥身和桥栏,给人以古朴大方之感。
最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座九曲桥,形状曲折优美,桥身紧贴湖面,人走在上面好像置身于湖中。
跨过九曲桥,来到湖心亭上,观看湖中的景色,更有一番情趣:近处不时游动的小鱼,远处龙形的,鸭形的,鹅形的游船不停地划动着,追逐着,再加上一湖碧水,让人百看不厌。
在湖边,有几位勤劳的妇女在淘洗着什么,并且有说有笑的。
她们的笑声引来了好多的人,走近了才明白,她们之所以乐得合不拢嘴,是因为这美丽的风景和这温凉而柔软的水所激化。
湖的两岸,有着天真无邪的儿童,孩子们在玩耍、嬉戏。
二月,正是春光明媚、轻风拂面的时节,也正是放风筝的时节,于是这么大好的机会总是让孩子们迫不及待。
这也让正在成长的我情不自禁地放起风筝来。
在那里,仿佛是极乐世界,没有一丝一毫的忧伤,烦恼,带给你的只有出自内心的快乐。
天龙湖四季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让人留连忘返。
今春似乎格外沉的住气,往年“二月春风似剪刀”,如今二月过半,西北风凛冽透骨,逍遥不止,携来一场又一场雪,少有“惊蛰过暖和和”的春意。
许是冬天的辎重背的太久了,当学校提出“三八”节登山觅春时,女教师们热烈响应。
偏偏天不做美,3月4日、5日,气温骤降,漫天飞雪,第二天虽然风小雪住,还是很冷,不过这挡不住出行的脚步。
一路叽叽喳喳,说说笑笑,不知不觉进了崂山。
车子蜿蜒而上,一边是满带水痕的峭壁,一边是披松露石的重峦迭峰,下边细细的溪流在石丛中或隐或现,行不多时,便有一湾碧蓝的清潭跃入眼帘,人随车子恍若进入幽天洞底,没有了车水马龙、人流匆匆的喧闹,大家的心倏然轻松的想飞起来。
车子在崂山北九水风景区第一停车场停下。
雪后的崂山别有情趣。
松树上,石崖间,落雪点点,宛若春花凌寒初绽;大片大片的落雪和白云相容,恰似出水玉荷飘于峰顶;阳光下,山、林、雪相映,山更峥嵘,林更青翠,雪更清寒;山间飘荡着缕缕清冽甘爽之气,似有似无。
郁郁葱葱的山林水景司空见惯,层林尽染、满江碧透的秋景也没少见,此情此景既无封山大雪的单调,又无树枯草衰的凄凉,风骨又饱含灵性。
来到无极潭的小桥前,轻踏上桥,桥上方薄冰封水,冰上落雪,潭水如止;桥下方,潭水欢跃而出,撞石溅花,潺潺如筝鸣。
岳老师说:“瞧,桥上是家里的我们,桥下是现在的我们。
”山势越往上越陡,并且山峰相夹,山路雪比较厚,看上去,好象斜垂在山间的玉带。
大家外衣脱了,有的鸭绒背心也穿不住了,去掉重荷倍觉轻松,赶上前面的了,还要追上更前面的,追追赶赶,一点也不觉得累,越往上登似乎越有劲了。
走下小桥,那一汪汪大大小小,不规则的水潭边出现在了眼前,潭水清碧透蓝,颜色逼人,宛如座座温润的仙道玉台。
站在潭边,心也变得澄碧清灵,大家纷纷团雪掷潭,似要把心投入波心,有的干脆掬泉入口,让冰清之气透彻心脾,真乃忘忧忘我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千”浩大的水声随着众人的行进,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里是潮音瀑,是崂山北九水第九水,也是十里溪之源。
要是在雨水期,这里肯定水瀑飞溅,玉浪翻腾,音若海潮。
不过大家兴奋点不在这里,征服潮音瀑后,仰头看去,崂山主峰近在咫尺,决不能“行百里,半九十”,大家跃跃欲试想攀主峰,无奈山风太猛,导游不让登。
眼看夕阳渐渐西下,为了安全着想,我们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回程的路。
感谢“三八”节,感谢学校,让我们投入的放飞心灵。
写景篇
移步换景
前言: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采取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只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兔有支离破的感。
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
大门队花坛队水池队树林队
草坪队花海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