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岳阳楼的名联:
1.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6、感时花溅泪,《春望》
7、烽火连三月,《春望》
8、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9、娟娟戏蝶过闲幔,《小寒食舟中作》
10、风急天高猿啸哀,《登高》
11、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
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
13、一去紫台连朔漠,《咏怀古迹五首》
14、画图省识春风面,。《咏怀古迹五首》
15、丛菊两开他日泪,《秋兴八首》
23、花径不曾缘客扫,。《客至》
24、自去自来梁上燕,。《江村》
25、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
26、文章憎命达,。《天末怀李白》
27、桃花细逐扬花落,。 《曲江对酒》
28、一片花飞减却春,。《曲江二首》
29、穿花蛱蝶深深见,。《曲江二首》
二。感知文本
《登岳阳楼》部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首联用了什么手法?“昔闻”和“今上”两相对照,包含了怎样的感慨?有何作用?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鳌()
迥()危樯()官应()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夔()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戎()鳌()迥()儒()
拆()戍()鳖()扃()孺()
墙()瓯()募()霄()憔()
樯()鸥()暮()宵()樵()
3.解释字词
2.上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下联: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手法:
情感:
作用: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象?哪两个字用得好?
景象:
炼字: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开阔突然转为狭窄,联系尾联和作者当时的处境,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
《旅夜书怀》部分
(一)解题
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
明确:
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
16、丹青不知老将至,。《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7、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四首(其三)》
18、迟日江山丽,《绝句二首(其一)》
19、新松恨不高千尺,《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20、尔曹身与名俱灭,。《戏为六绝句》
21、留连戏蝶时时舞,。《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2、细雨鱼儿出,《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野哭千家闻战伐,。卧龙跃马终黄土,。
5.用自己的语言把全诗描述一遍,力争押韵。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阁夜》
6.杜甫名句填空
1、会当凌绝顶,《望岳》
2、读书破万卷,《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清新庾开府,《春日忆李白》
4、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前出塞九首》
5、朱门九肉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 作者:
———————————————————————————————— 日期: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诗句:
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
诗句:
(二)整体感知
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
(三)质疑讨论
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颈联如何理解?
3、赏析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赏析。。
(四)拓展延伸
阅读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吴楚东南坼坼:乾坤日月浮乾坤:老病有孤舟有:
亲朋无一字字:危樯独夜舟危:名岂文章著岂:
官应老病休应:岁暮阴阳催晚景岁暮:阴阳:景:
雪霁寒宵霁:人事音书漫寂寥漫:
4.名句填空
吴楚东南坼,,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雁引愁心去,。
天上接行杯。今上岳阳楼。
细草微风岸,。星垂平野阔,。
岁暮阴阳催短景,。五更鼓角声悲壮,。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感觉:
情感:
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了什么?
内容:
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这一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用意:(提示步骤:明确手法,具体说明,用意)
三.课堂欣赏
(一)写洞庭湖的佳句
学习重点:
1.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赏析第二联或第四联。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霜雪霁寒”交代了什么要素?流露了什么情感?作用是什么?
要素:
情感:
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