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心得体会二
叶圣陶先生说:“千法万法,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读中轻松、愉悦地获取知识。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正是个好抓手。
下面就对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得益于课外看书。
大量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
生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跳读法、圈点批注法、边读边想法、摘录笔记、写心得体会等。
让学生根据读物特点、以及阅读的需要,灵活地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X.要正确选择读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
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语文教师要做精心指导。
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等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扩大阅读视野。
X.学会精读和泛读。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
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泛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
学生在阅读时,应首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以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
如果是单一的一篇文章,开始应通读浏览,稍加意会即可,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