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2总分169 分时量120 分钟生物化学1、钙调蛋白与Ca2结合形成复合物可以使ATP酶活性增加; B. 肌浆网膜内Ca2浓度降低;的主动转运速度降低; D.使钙调蛋白具有酶活性2、根据构象变化假说,Na 、K ATP酶的去磷酸化作用位于膜的A. 细胞质侧;B. 非细胞质侧;C. 脂双层内;D. 细胞间质中3、下述抑制剂虽然在呼吸链的不同部位上起作用,但如果它们具有同等抑制效果时,造成毒害作用最大的是:A. 安密妥;B. 鱼藤酮;C.抗霉素A;D.一氧化碳。
4、当胞质中脂肪酸合成活跃时,由于下列哪种物质对肉碱酰基转化酶I 的抑制使线粒体中脂肪酸氧化速度降低。
A. 乙酰辅酶A;B.丙二酸单酰辅酶A;C.柠檬酸;D.脂肪酸。
5、脂肪酸的沸点随碳链长度的增加而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变化不定6、下列哪一种酶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限制调速酶?A. 乙酰CoA羧化酶;B. 酮脂酰ACP合成酶;C.乙酰CoA ACP酰基转移酶;D. 烯脂酰ACP还原酶7、控制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速度的关键反应是:与氨甲酰磷酸反应;与PRPP反应;C.乳清酸与PRPP反应;D.磷酸核糖胺与Gly 反应8、当DNA进行复制时,顺序为5 TpApGpAp3 的片段将会产生下列哪一种互补结构ApTpCpTp3 ;UpCpUpAp3 ;GpCpGpAp3 TpCpTpAp3 ;9、放线菌素 D 抑制细菌生长是因为:A. 特异性抑制RNA合成的起始;B. 阻断肽链合成的延伸;C. 嵌入两对G C碱基对间,并与G氢键配对,阻止RNA聚合酶前进;D. 与RNA聚合酶形成疏水性结合而抑制酶活性。
10、关于原核生物的RNA合成,下列哪种说法是错的?A. 合成的RNA链与模板链是反向平行的;链合成的准确起始需要(Rho)因子;链合成时,第一个核苷酸常为嘌呤核苷酸;合成时,DNA结构暂时发生变化。
11、氨酰tRNA合成酶能专一性地识别A. 氨基酸;B. 核糖体;; D. 密码子12、下面关于tRNA陈述哪一种是错的:三维结构分子是倒L 形;B. 氨基酸连接在CCA端上;C. 在三维结构中,反密码子与氨基酸携带臂相邻近;分子三维结构的稳定有赖于碱基堆积力和碱基间氢键13、当羧基被隔离在酶分子的裂缝中时,其pKa 值 A.增加;B.减小;C. 不变; D. 变化不定14、在氨基酸序列测定中,为确定多肽链间和链内的二硫键位置,需要用酶直接进行部分水解,一般选用下列哪个酶比较合适?A. 胃蛋白酶;B. 嗜热菌蛋白酶;C. 糜蛋白酶;D. 胰蛋白酶15、下面哪种蛋白质不是结合蛋白?A.牛胰核糖核酸酶;B.血红蛋白;C.细胞色素C;D.黄素蛋白16、在抗生物素蛋白存在下,下列哪种酶的活性将会受到影响?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B. 丙酮酸脱羧酶;17、激素的最高调节部位是动物学1、蜘蛛的第一对附肢是:A.触角;B.脚须;C. 螯肢;D. 螯足(步足)2、蛛形纲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一个目是:C. 蜱螨目;D. 避日目B. 链式神经系统; D. 神经节愈合的链式神经系统B. 头、胸和腹部; D. 头胸、腹部和尾剑 5、蝗虫触角基部第一、二节分别是:A.柄节、梗节;B.基节、秣节;C. 座节、基节;D.梗节、鞭节 6、栖息于黑暗环境的白蚁的工蚁和兵蚁的视觉器官是:A. 单眼;B. 有单眼和复眼;C.仅有复眼;D.眼退化7、昆虫前胸腺分泌的激素是:A. 促激素;B. 保幼激素;C. 蜕皮激素;D.性外激素8、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是:A. 蝗虫;B. 蜻蜓;C. 蚊子;D.蝽象9、下列哪种具有触手冠(总担)?A. 轮虫;B. 海葵;C. 酸浆贝;D.海百合 10、下列哪种动物为后口动物? C.烯醇化酶;D. 丙酮酸羧化酶A. 丘脑下部;B. 垂 体 ;C. 外 周 腺 体 ;D. 脑 干A. 蝎目;B. 蜘蛛目: 3、栉蚕的神经系统为:A.梯状神经系统;C.网状神经系统;4、蜈蚣虫体分为:A.头和躯干部;C.头胸部和腹部;A. 帚虫;B.纽虫;C. 虫;D. 箭虫。
11、海星的主要感觉器官为:A. 管足;B. 棘刺;C. 触指;D.腕12、下列哪个为海星个体发育中的幼虫阶段?A. 海胆幼虫;B. 耳状幼虫;C. 樽形幼虫;D.羽腕幼虫。
13、下列哪种动物在排出内脏后可再生出新的内脏?A. 马粪海胆;B. 械海星;C. 刺参;D. 阳遂足14、下列哪项是心肌最显著的特征性结构?A. 具H带;B. 一般具多个细胞核;C. 具闰盘;D. 具M线。
15、昆虫的受精卵进行卵裂的方式为:A. 完全均等卵裂B. 表面卵裂;C. 盘裂;D. 完全不等卵裂16、昆虫的卵为:A.卵黄均匀分布的少黄卵;B. 卵黄不均匀分布的少黄卵;C. 卵黄集中在植物极的多黄卵;D. 卵黄集中在卵中部的多黄卵17、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海星水管系统。
波氏囊。
A. 环水管;B. 间辐管;C. 石管;D.18、爬行类的颌弓与脑颅的连接属于A. 两接型;B. 舌接型;C.自接型;D. 颅接型。
19、哺乳动物的胎盘是:()A、母体子宫壁内膜的一部分B、胎儿在子宫内的绒毛膜C、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的结合部分D、类似鸟卵中卵壳膜的结构20、将4 只雄蚕蛾分别作如下处理,观察其对雌蚕蛾的反应,最迟钝的应是:()A、封闭口器者B 、剪去触角者C 、遮盖单眼者 D 、遮盖复眼者21、犀牛的角是:()A、真皮形成的骨质实角 B 、表皮角质形成的,内无骨心C、表皮角质形成的,内有骨心 D 、真皮形成的骨质洞角22、以下所列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共同特点中哪一组是正确的?()A、脊索、后口、次级体腔 B 、肛后尾、三胚层、两侧对称C、咽鳃裂、两侧对称、次级体腔 D 、后口、三胚层、分节现象23.蛾类的复眼在光线很暗的情况下也可以成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有角膜晶体 B .色素细胞结构特殊C.晶锥结构特殊D.视杆结构特殊24.以下哪些动物不能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中()A.鞭毛虫、寡毛类B.线虫、轮虫C.薮枝螅、轮虫D.柱头虫、石鳖25、认为头足类动物是最进化的软体动物的理由为()A、足移到头部与头部愈合 B 、外骨骼演化成内骨骼C、闭管式循环D 、外套膜十分发达26、脊椎动物的口腔和食道上皮组织是:()A.单层柱状上皮B.单层立方上皮C.单层扁平上皮D.复层扁平上皮27、下列哪一类无脊椎动物具有最复杂的体表结构?()A.节肢动物B.海绵动物C.原生动物D.刺胞动物28、下列哪一种动物的肩带只有肩胛骨?()A、黑猩猩 B 、袋鼠C 、猎豹D 、针鼹动物行为学1、树蛙在繁殖季节,雄性发出“co、qui”的叫声,其雌性却只能听到“qui”音,从而进行异性求偶,这种听觉是对刺激的A刺激积累B 外围筛选C中枢筛选 D 关键刺激2、缪勒氏拟态是模仿者和被模仿者皆不可食.下列属于缪勒氏拟态的是A黄蜂与土蜂B瓢虫与虎甲C竹节虫与竹 D 副王蝶与王蝶3、鸭在凫水后有梳理羽毛的行为,但在求偶时,这种行为与清洁身体无关,具特殊含义.下列哪种梳理羽毛求偶的方式最高等。
A翘鼻鸭用力梳理翼上的羽干B绿炎鸭举翅露出鲜明的羽毛C绿翅鸭对翼上鲜艳部位稍作整理D鸳鸯象征性碰一下翼上一根大的羽毛4、中华鲟从海洋洄游到淡水,影响其渗透压感受器敏感性的是A肾上腺分泌增加B 甲状腺素分泌增加C脑垂体前叶分泌激素减少D性激素分泌减少5、下列实例中.属于矛盾行为的有(多选)A两公鸡相斗, 一方突然停止去进攻树干B一猴群中的“大姐”常攻击“小妹”C雄三棘鱼求偶时.突然离开到巢边用鳍激水D狗见了生人就狂吠并后退细胞生物学1、在不同生物中比较染色体DNA的端粒序列,发现其特点是A. 富含G的重复序列相同,重复次数相同;B. 富含G的重复序列相似,重复次数相同;C. 富含G的重复序列相同,重复次数不同;D. 富含G的重复序列相似,重复次数不同。
2、下列 4 种关于显带中期染色体的DNA组成、复制时间和基因定位的叙述,哪种是正确的?A.富含AT,S期前半时复制,是奢侈基因所在部位;B. 富含AT,S期后半时复制,是管家基因所在部位;C. 富含GC,S期前半时复制,是管家基因所在部位;D. 富含GC,S期后半时复制,是奢侈基因所在部位。
3、常用来显示染色体着丝粒结构异染色质的染色体显带技术是33258 荧光Q 带技术;带技术;染色技术;带技术4、基因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可识别并结合A. 顺式作用元件中的特异靶序列和RNA聚合酶;聚合酶和RNA聚合酶; C.顺式作用元件中的特异靶序列和DNA聚合酶;聚合酶和其它转录因子。
5、在RNA拼接过程中,下列哪个序列是核结构基因普遍存在的保守拼接序列 A.(5' )外显子G T⋯内含子⋯ A T外显子(3' );B. (5' )外显子GT⋯内含子⋯AT 外显子(3' );C. (5' )外显子GT ⋯内含子⋯AT外显子(3' );D. (5' )内含子GT ⋯外显子⋯AT内含子( 3' )6、随着细胞铁浓度的增加,细胞铁蛋白的合成也增加,以结合多余的铁,而转铁蛋白受体的合成随之减少,以减少细胞铁的输入。
这两种反应都是由同一种特殊的调节蛋白所介导的,这种蛋白是一种铁敏感的结合蛋白;聚合酶;结合蛋白; D. 蛋白激酶7、下列 4 种微丝结合蛋白中,肌动蛋白单体的稳定蛋白是:辅肌动蛋白( -actinin 〕; B. 细丝蛋白( filamin );C.抑制蛋白( profilin );D. 凝溶胶蛋白( gelsolin )8、在细胞分级抽提方法中,为了溶去胞质微管和微丝,你认为该采用哪种抽提试剂?;40 和脱氧胆酸钠; C. 核酸酶; D. 硫酸铵9、下列 4 种蛋白中,属于染色体骨架成分的是拓扑异构酶II ;聚合酶; C. 组蛋白;聚合酶10、用”有丝分裂选择法“制备M期同步细胞时,宜采用A. 生长致密的单层培养细胞;B. 生长旺盛的悬浮培养细胞;C.单层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D. 分裂相多的骨髓细胞。
11、酵母细胞的“前次有丝分裂是否完成”控制点位于G1 末期,由此可以判断,一个核已完成分裂,胞质未分裂的双核细胞A. 不能进入新的RNA、蛋白质合成高峰;B. 不能进行下一次DNA复制;复制将出现紊乱; D.可以复制DNA,但不能进行下一次有丝分裂。
12、有丝分裂细胞经固定、染色后,前期末细胞具有以下形态特征A. 浓集的染色质丝包裹在核膜中;B. 成双的染色单体呈细丝状,可见2~3 个浅染的核仁,核膜已破;C. 可见散在的成双染色单体;D. 原细胞核区域有盘绕的细长染色体,末见完整核膜及核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