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3)(1)

《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3)(1)

中国古代艺术【课前思考】你知道我国古代艺术有哪些表现形式?现在还有哪些依然存在?【本课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和掌握古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2.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3.通过学习增强欣赏,发现,鉴赏美的能力。

提高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4.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5.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突破】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

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音乐艺术等多中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

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

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

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一、中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一)书法艺术1.含义与特点(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2.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1)汉字:甲骨文一金文一篆书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

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五种主要书法字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正)书5、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3、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4.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简表朝代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元代赵孟颓,创立赵体明代文征明、董其昌总结:书法风格的因素:(1)社会环境(2)个人性格(3)书法材料的进步5.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自觉阶段: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和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书法日臻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说明每一个会徽的后面都讲述着一个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充溢着中国北京的盛情和期盼。

在这个会徽中记载着中国北京向世界做出的承诺。

这就是“舞动的北京”,这就是“北京奥运会会徽”。

里程碑“舞动的北京”是一座奥林匹克的里程碑。

它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它简洁而深刻,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

在通往“北京2008”的路程上,人们将通过它相约北京、相聚中国、相识这里的人们。

承诺“舞动的北京”是一方中国之印。

这方“中国印”镌刻着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和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誓言;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和现代风范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呈现着一个面向未来的都市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诉求。

它是诚信的象征;它是自信的展示;它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北京向全世界、全人类做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承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枚以先贤明言创意、以金石印章为形象的会徽,是中国人民对于奥林匹克的敬重与真诚。

当我们郑重地印下这方“中国印”之时,就意味着2008年的中国北京将为全世界展现一幅“和平、友谊、进步”的壮美图画,将为全人类奏响“更快、更高、更强”的激情乐章。

形象“舞动的北京”是这个城市的面容。

它是一种形象,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

借中国书法之灵感,将北京的“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在挥毫间体现“新奥运” 的理念。

手书“北京2008”借汉字形态之神韵,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千万种表达浓缩于简洁的笔划中。

当人们品味镌刻于汉字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韵味时,一个“新北京”诞生了。

美丽“舞动的北京”是中国人崇尚的色彩。

在这个标志中,红色被演绎得格外强烈,激情被张扬得格外奔放。

这是中国人对吉祥、美好的礼赞,这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诠释。

红色是太阳的颜色,红色是圣火的颜色,红色代表着生命和新的开始。

红色是喜悦的心情,红色是活力的象征,红色是中国对世界的祝福和盛情。

英雄“舞动的北京”召唤着英雄。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成就英雄、创造奇迹、塑造光荣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充满力量与动感的造型是所有参与者用热情、感动和激情书写的生命诗篇,是每一位参与者为奥林匹克贡献力量与智慧的宣誓。

奥运英雄传承体育与文化结合的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它为奥运健儿欢呼,为艺术喝彩。

精神“舞动的北京”是中华民族图腾的延展。

奔跑的“人”形,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灿烂。

优美的曲线,像龙的蜿蜒身躯,讲述着一种文明的过去与未来;它像河流,承载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它像血脉,涌动着生命的勃勃活力。

在它的舞动中,“以运动员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被艺术地解析和升华。

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

活力的北京期待着2008年的狂欢,奥林匹克期待着全人类与之共舞。

邀请“舞动的北京”是一次盛情的邀请。

会徽中张开的双臂,是中国在敞开胸怀,欢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加入奥林匹克这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盛典。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友善而又好客的中国人的心情写照,也是北京的真诚表达。

到北京来,读解这座城市的历史风貌,感受这个国家的现代气息。

到北京来,共享这座城市的每份欢乐,体会这个国家的蓬勃生机。

到北京来,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

(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1.中国画: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1)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3)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1)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3.山水画的艺术特点(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其他:人物画、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三)音乐艺术1.上古先秦时期的音乐①自黄帝时代至周代,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②在河南舞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距今约9000年的“骨笛”,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③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青铜编钟等乐器,钟上铭文记载着丰富的上古乐理。

2.汉、唐时期的音乐①秦汉设立乐府机构,广泛收集民间歌曲和四邻诸民族的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样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②东晋: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清商乐”;③南北朝、隋唐时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成为热潮,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以歌舞大曲的排场上演,乐器繁富,规模宏大。

3.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①戏曲音乐繁荣;②器乐艺术发达,形成了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③产生出诸如琵琶曲、《十面埋伏》等一大批名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阶段特点依照音乐形态的变化,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上古先秦时期,以钟磬乐为代表的乐舞占据主流,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就是充分的例证。

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占据中心地位。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说唱、戏曲为主的近世俗乐得到迅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渐形成了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

(四)舞蹈艺术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1)萌芽:青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

(2)产生:夏商时代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

(3)发展: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

汉代设乐府,大!力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

(4)鼎盛:隋唐时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等,集中培训了大批专业乐;舞艺人。

他们继承前代乐舞传统,吸收各族乐舞,创造出许多新作品,显示了古代宫廷舞蹈的辉煌成就。

宋元时代的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传统,在艺术上卓有成就。

(5)衰落:明清时期的宫廷舞蹈在内容上多是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但在形式上比较华丽工整,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代:《诗经》和楚辞中生动地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

(2)两汉时期:各地乐舞有了相应发展,出现了歌舞繁荣的局面。

(3)南北朝时期:“胡舞”盛行,代表作有《西凉乐舞》(4)隋唐时期: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大交流、大融合和大创造。

(5)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民间舞队非常活跃,有许多节目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及兴盛原因①由于地方特点不同,风俗习惯各异,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在形式上瑰丽多彩;②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③民间舞蹈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五)戏曲艺术1.戏曲的发展历程(1)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

(2)初步形成: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