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识字8教学目标:1、认识“初”、“眉”等13个生字会写“北”、“南”等12 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语言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谚语的美。

课前准备:1、识字卡。

2、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小声地讲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

3、学生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记方法。

4、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抢读。

做找字游戏:将本课的生字卡摆在桌上,教师发字音,请小朋友赶快找出来,(也可以小组做这个游戏)最后,开火车读字。

5、再读课文,要求人准课文中的生字,读同课文。

三、写字教学1、请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

如“北“字,谁来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北的反义词是什么?(南)你会写吗/你觉得哪里最容易写错?(注意里面不是“羊”)3、学生描红、书写。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总结、表扬写得好和进步大的孩子。

三、自读课文。

四、布置课下收集谚语。

五、教学后记:依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入手,如,哪位小朋友知道早上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谁能说说大雁排着队往南飞,说明天气要怎么样了?由此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中去,学习效果较好。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生字1、自读生字。

2、教师指名、齐读。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

a、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整体感知谚语的特点,这些谚语读起来押韵、有节奏,像诗一样,很美。

)b、自己读一读,感受感受。

2、理解课文内容。

a、多媒体课件演示夜空月相变化的过程。

课文中哪一句话说的是这个情景?(师解释农历、娥眉、团圆)第二句,结合课文插图,了解“北斗”。

简介北斗星的指向。

b、读第三、第四句,知道“蜻蜓低飞”、“大雁北飞”、“燕子南归”都与天气变化有联系。

让学生通过课文,自悟上述现象各预示了哪些变化。

学生自读领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c、朗读全文。

3、积累a、记背本课谚语。

b、交流收集到的其他谚语,并说说谚语的意思。

三、教学后记由于在课前让学生做了一定的准备,所以在课堂上许多学生能够将自己搜集到的谚语讲给大家听,学习气氛浓厚,许多学生能够背诵谚语。

30、棉花姑娘教学目标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初步读懂课文,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头饰。

2、课件。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出示课件)同学们,这是什么?(师板书课题)对,它就是我们课文中的主人翁!棉花本是一种植物,把他当作了人来写。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2、学生自读课文。

a、读通全文。

b、边读边想,棉哈姑娘请哪些动物给它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它的病?三、引导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a、(出示稳重第一幅图)观察棉花姑娘身上有什么?(小黑点)b、棉花姑身上的小黑点是什么呢?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c、想一想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哪句话写出了它的心情?d、指导朗读,读出棉花姑娘难受、急切希望治好病的心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a、(出示稳重第三幅图)棉花姑娘正在盼望医生来给她治病时,谁来了?b、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呢?用横线画出棉花姑娘说的话,用曲线画出燕子说的话。

c、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男女同学读,分两大组读、同桌读。

3、学习第3—5自然段。

a、分别是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飞来了,他们和棉花姑娘之间又说了写什么话呢?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分角色朗读等。

b、小组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4、学习第六自然段。

a、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又如何呢?请自读第六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体现她心情的句子。

b、这段中有你喜欢的词语吗?画出来,读一读。

c、拓展练习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教学后记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全篇课文以对话为主,对话中多用叹号,感情色彩较浓,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的语气上。

指导时,以范读和领读为主,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浓厚。

第二课时一、继续学习1、自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先分小组表演,然后推荐到全班表演。

二、识记生字1、屏幕出示生字,自读生字,边读边记。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互相交流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说说这写字中哪些字最难记,提示记忆字形的办法。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提示“雪“字下半部分中间的一横不能出头。

“帮“字左上部分的竖撇要出头。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以及它各部分的大小宽窄。

4、学生临摹、描红练习。

师巡视指导。

四、教学后记本课生字较少,在认记时,我注重发挥了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让学生根据偏旁、结合字义记忆字形,学生掌握情况良好。

31、地球爷爷的手教学目标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知道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

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

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学习课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小猴子、小兔子它们用手摘桃子、采蘑菇吃,吃的可香啦。

可是今天,它们却不用动手摘桃子了,因为地球爷爷已经用自己的大手替它们摘下来了。

地球爷爷的手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读课文,看谁最聪明,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地球爷爷真有手吗?是什么样子的手呢?再读课文,帮小白兔找找答案。

三、讨论交流,领会内容1、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2、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3、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a、请小朋友用吸铁石吸一吸铁皮,看看有什么感觉?像这种吸引其他东西,能把其他东西拉过来的力量就是一种引力。

b、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四、读问记字1、自读课文,勾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学生自识生字的情况,并进行正音,提醒易错字音。

3、用生字组词扩词。

4、同桌互读互听互纠正。

五、教学后记为让学生对“地心引力”这一科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做实验(用吸铁石吸铁)让学生感知那种吸引力,这样感觉带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第二课时一、趣味朗读,深入领会1、分组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练后检查。

2、.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准备比赛。

(1)练习读好小猴子的话。

(①欢快——第二自然段;②请求而且有礼貌——第四自然段;③奇怪——第八自然段)(2)练习读好小兔的话。

(①有礼貌——第六自然段;②奇怪——第九自然段)(3)练习读好猴爸爸的话。

(慈祥、各蔼——第七自然段)(4)表演性朗读地球爷爷的话。

(声音缓慢、粗壮有力)3、.表演性朗读比赛。

4、全班分角色朗读。

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了解或感受到的地心引力。

三、指导书写1、认读生字。

2、观察要写的字。

(本课全是左右结构的字)3、师范写“球”、“刚”,同时提醒:注意区别“王“与“王”字旁的异同。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实践活动小试验:《地球的引力》1. 想想、做做,小组讨论讨论,举出一些说明地球有“手”的例子。

2. 讨论并试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五、教学后记本课是遗篇童话,学生比较感兴趣,并且能够从课文中得到一些启示,许多学生课堂表现积极,能找到自己身边的“地心引力“,教学效果良好。

32 兰兰过桥教学目标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和它们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和它们的特点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两课时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无弹窗/4953.html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自由答)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大开眼界。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无弹窗/4953.html二、初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三、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两种桥:潜水桥、塑料桥)a、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第二段最后一句话)b、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桥建在哪里!不过,你只说出了这座桥的位置,还没说出这座桥的名字。

请你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3、这两种桥各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再读全文。

四、教学后记本课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了文中介绍的两种桥以及它们的特点,学生比较感兴趣第二课时一、朗读全文,熟悉课文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

a、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段落。

b、四人小组讨论思考:潜水桥有什么特点?(结实、透明)c、兰兰在潜水桥里看到了什么?(图文结合回答)2、学习课文6—9自然段a、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b、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呢?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c、说一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3、学习第10自然段。

a、齐读,思考: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桥梁专家)b、爷爷真会变魔术吗?(是科技的力量)三、巩固识记,书写生字1、提醒学生注意,“程、砖、驶”翘舌音,“梁、砖、架、划、巧”是三拼音,“薄”是多音字,在本课读báo。

2、认记字形时,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本课生字建立联系,做到既学习新字,又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

如“转—砖”、“使—驶”、“彩—采”、“等—特”“被—波”等等。

四、实践活动老师这里有一道难题,需要我们也来设计一座未来的桥: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作客。

小熊家住在河对面,河面上没有任何可以帮助过桥的东西,河边也没有船能载小猴子过河。

请你帮助小猴设计一座桥让他顺利过河。

要求:1 设计好造桥用的材料;2 设计好桥的式样;3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桥。

五、板书设计:32 兰兰过桥潜水桥结实透明塑料桥梁轻巧携带方便六、教学后记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读好比较重点的句子,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并加以适当地鼓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