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社会学教程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三个)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五个)
社会学的功能★(四个)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什么是社会★(我国典籍中的社会、西方的社会概念、现代社会概念)
社会本质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
文化的含义(广义与狭义)
产品文化
物质文化
工具文化
文化的分类★智能文化
精神文化规范文化
理念文化
文化的特性
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从、文化模式)
文化的功能★(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文化的多样性与相对差异性
文化变迁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关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个性发展角度、文化发展角度、社会结构角度)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个人角度与社会角度)和可能性(三个方面)
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五个)
社会化机制含义
对于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或机制的理解可分为三种:教化论、学习论和互动论。
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含义★
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互动、群体互动)
社会互动的类型★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冲突)
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集体行为)
社会互动的意义(三个)
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人际互动)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
按获得角色的方式划分: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社会角色的类型按角色规范性程度划分:规定角色与开发角色
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
角色扮演的含义★
角色扮演的过程(了解角色期望—角色认同—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
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失败)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的定义
社会群体的特征(四个)
按群体规模:大群体、小群体
按成员间的亲密程度分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社会群体的分类★按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
其他分类:内群体和外群体参照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四个)
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四个)与维持
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社会分工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转移
衰落的表现初级群体内部成员关系松懈
某些初级群体解体
规模小
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衰落原因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分工与协作,离不开社会其他群体的参与(★)
生产社会化导致生活社会化,这就要求社会组织的社会化
消极
衰落的影响(P106)
积极
家庭的含义与类型/家庭结构类型
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
婚姻问题:包办婚姻存在;独身人数增加;对婚姻轻率
生育问题:人口基数大,传统观念影响深
中国的家庭问题教育问题:对子女期望值过高
老龄化问题:处于社会转型期,压力大
第六章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的定义
社会组织的特征★(四个)
帕森斯:分为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
布劳:互利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公益组织
社会组织的类型★艾兹奥尼:强制性、功利性、规范性组织
根据规模: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组织
根据内部结构和关系的复杂程度:简单组织、复杂组织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五个)
社会组织的功能(消极与积极)
定义(什么是社会组织的结构)
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
社会组织的结构★非正式结构
组织结构形式(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型、矩阵型等)
在组织社会学研究中,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结构构成一个核心问题,因为它们的存在反映出作为社会缩影的组织的复杂性及其实际特点。
非正式群体的大量存在是中国组织的文化和制度特征。
家长制含义、特征、作用(积极与消极)存在的条件
、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一般行政理论
理想型组织的特征
社会组织的管理★古典管理理论
韦伯的科层制理论科层制的特点
科层制的功能
称霍桑实验
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作用、作用的表现)
X理论-Y理论
第七章社会阶层与社会阶级
社会分化的概念
社会分化的类型(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基于自然因素的分化和基本社会因素的分化)
马克思阶级理论
等级制度、身份制度、种姓制度
社会分层的含义★
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
韦伯的阶级理论
社会分层理论★
西方的阶级理论
帕雷托的精英循环理论(统治者精英、非统治者精英)
社会分层的作用
社会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深化
社会阶层研究的意义社会阶层研究是阶级分析的补充
在非阶级社会里,阶层分析是是认识社会的
社会分层的方法(客观法、主观法、声望法)
社会分层的功能★(功能论、冲突论)
社会流动的含义★
按社会流动的方向划分(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社会流动的类型★按流动主体的特征划分(群体流动与个人流动)
按流动的参照基点划分(代际流动与一生流动)
社会流动的模式(开放式流动、封闭式流动、混合式流动)
精英的流动
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社会结构的性质、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家庭背景、社会网络资源)
第八章社区
社区的概念★
社区的构成★(五个要素)
按功能分类
按规模分类
社区的类型按形成方式分类
按综合标准分类
虚拟社区
社区按综合分类可以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在社会学研究史上是两种典型。
农村社区也称乡村社区,是主要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的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
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城市化的动力(四个)
城市化的进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我国的城市化
第九章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的概念★
社会制度的特征(普遍性、特殊性、相对稳定性)
本原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与家庭制度)
社会制度的类型★派生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宗教制度)
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四个)与体系
社会制度的功能★(五个)
第十章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概念★
关于社会问题的几种理论(社会整合理论文化失调理论社会解体理论价值冲突理论)
社会问题的特征★(破坏性、普遍性、复杂性、时空特性)
发展的原因
社会变迁和文化冲突
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政策失误(社会控制手段不当)
自然灾害
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当前我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人口问题、劳动就业问题、贫困问题)
第十一章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的含义(广义与狭义)
社会控制的构成要素(主体是社会、个体是社会成员的行为、社会控制的手段(工具)
统治与制约
正式的控制与非正式的控制
社会控制的类型★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
积极的社会控制与消极的社会控制
社会控制的功能
习俗、道德与宗教
社会控制的方式★政权、法律与纪律
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
越轨行为的含义★
越轨行为的判定及其价值
不同程度的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的类型个人越轨与群体越轨
正向越轨与负向越轨
生理学失范理论
心理学手段-目标理论
对越轨行为发生原因的理解(理论)社会学亚文化群体论
标签理论
当前我国社会中的越轨行为出现是因为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的社会转型期,这也是一个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失调在所难免,社会问题和越轨行为也会明显增加
社会冲突的原因:文化堕落、权力腐败、利益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