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2 . 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B.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C.提起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厚玻璃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3 . 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4 .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1)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2)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3)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
你认为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哪种能较好地解释上述现象?
A.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颗粒之间是有空隙
B.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各个颗粒是紧靠着排在一起
C.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各个颗粒是不停地运动
D.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颗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排斥力
5 . 关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一定加剧
D.分子间存在在引力时,就没有斥力
6 .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在0℃以上的物体才具有内能B.一杯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两杯水下降相同的温度,内能减少相同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内能相同
7 .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香水瓶盖打开后,满屋充满香味
B.糖放入水中后,整杯水都变甜了
C.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
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8 . 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像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A.B.C.D.
9 .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相等0℃的冰、水、水蒸气内能也相等
B.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给低温物体(部分),直到两者的温度相等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10 . 与物体的内能有关的因素是
A.物体的运动速度B.物体的高度
C.物体的运动速度和高度D.物体的温度
11 . 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
B.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
C.倒入热牛奶的杯子温度升高
D.放入冷水中的热鸡蛋温度降低
12 . 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或机器均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其中与另外三个改变内能方法不同的是()A.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B.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
C.内燃机压缩冲程
D.观察水的沸腾
二、填空题
13 .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__.不论温度高低,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____;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____.
14 . 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2千克水温度升高5℃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焦;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C铁>C铜)吸收相等的热量,________(选填“铜块”或“铁块”)升高的温度高.图所示的是汽油
机工作的________冲程.
15 . 把质量为2kg,温度为25℃的水加热到75℃,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__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___m3的天然气所放出的热量.(c水=4.2×103J/(kg•℃),q天然气=4.2×107J/m3)
16 . 在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实现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__冲程,汽油机飞轮转数是2400r/min,该汽油机每秒对外做功____次.
17 . “神舟十号”飞船在火箭的推动下,成功发射升空。
火箭喷气式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将燃料燃烧释放的______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神舟十号,上升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8 . “下雪不冷化雪冷”。
“化雪冷”是因为地面上的雪在熔化时会__________,热量使气温降低;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通过跺脚或搓手来取暖,这是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脚或手的内能。
19 . 南宁人都爱吃老友粉.老友粉在制作过程中,在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这是由于分子的_____造成的;端碗时很烫手,是通过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0 . 央视一套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色香味具全的“花米饭”是罗平人民“舌尖上的美食”.蒸“花米饭”时满屋飘香是_____现象,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_____方式改变的.
21 . 桂林“两江四湖”为国家级旅游景区,湖水对周围气温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这是由于水的__________(填物理名词)较大;秋天漫步在湖边林荫道上,闻到阵阵桂花花香,这属于__________现象;有圆柱形的玻璃容器,下半部装水,上半部装酒精,密闭后直立静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会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__;同时,还说明水和酒精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
22 . 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魔似的不停地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的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布朗运动是_______的运动.(选填“A”、“B”或“C”)
A.分子B.原子C.花粉小颗粒(2)布朗运动的实质是反映了分子的运动是________(有规则/无规则)的.
(3)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加快布朗运动.方法:________.
23 . 用稳定的加热设备给一种固体持续均匀地加热一段时间,根据测量结果绘出了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 C点时的内能,CD段比
AB段温度升高的慢,是因为.
三、实验题
24 . 由于怕饭菜太烫,来不及冷却而影响小明的早餐,妈妈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为了让妈妈多睡一会儿,小明就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如下探究:
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
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表:
时间/min151015202530354045
甲的示数/℃80655342343333333333
乙的示数/℃80706153464035333333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空气环境的温度约为________ ℃,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________(至少填一个)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________.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_的.
(4)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 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 min;
结合本次探究,你认为方法________的冷却效果更好.
25 .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小明量取了食用油和水分别放在两只相同的烧杯中,用两盏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如图所示,老师发现并指出小明的一个错误,小明的错误是:水和食用油的_______不相等.小明纠正错误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2)加热结束时,水的温度比食用油的温度__(选填“高”或“低”);
(3)在此实验中,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需要给水加热__(选填“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实验表明,(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本实验除了采用控制变量法以外,还采用相同的热源,通过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水和煤油吸收能力的强弱,这种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
法.
四、计算题
26 .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20kg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在6min内完全燃烧了1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的热值约为3×107 J/kg,求:
(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