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及建议

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及建议

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及建议一、背景为了解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为即将出国的同学提出建议,我们针对留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两方面做了一个较深入且普遍的问卷调查。

本组搜集留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编制成“中德留学生调查问卷”,并经由老师和各位同学讨论修正后制成电子版。

由于我校与有合作办学项目,留学生众多,我们共发送一百份调查问卷至各留学生信箱。

回收有效问卷共计问卷经整理后,使用SPSS软体做统计分析。

兹将结果报告如下:二、结果分析1.学生背景在统计分析的三百五十份回收问卷中,学习“社会科学、商学与法学”的同学有37.3%,学习“工程、制造与结构”的同学有40.2%,学习“科学”的同学有22.5%。

其中,30%是因为熟悉了解并喜欢目前专业才进行选择,23.33%的同学是认为该专业将来就业前景好,10%是听取亲戚朋友同学的意见,6.67%没有明确目的,胡乱选择,3.33%是看其他同学申请,自己也跟着申请,10%是其他原因。

在这些同学中,有54.8%的同学来德不满一年,有32.9%的同学来德有一、二年,有10.1%的同学来德已三年以上。

这些同学住在WG的有52%,在学校住宿的有28%,一个人独居的有16%,其他4%。

而他们的日常生活费63.64%靠国内父母、亲友资助,18.18%靠校外打工兼职,12.12%靠各种奖学金,6.06%靠校内勤工俭学。

一般说来,此问卷样本的人囗分布颇具代表性。

2.学习问题关于学习方面,我们一共有8道问题进行调查。

包括:课堂学习、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与交流、课外活动、学习上的问题与收获及出国前在学习上应做的准备。

统计结果发现:在课堂学习方面,36%的同学初到德国时上课只能听懂30%-50%的内容,32%5的同学能听懂50%-80%,24%的同学只能听懂30%以下,而仅8%的同学能听懂80%以上的内容。

关于留德学生上课发言情况,40%的同学几乎没有,36%的同学很少,20%的同学有时会主动发言,而仅4%的同学表示会经常发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后,40%的同学表示对所学专业很感兴趣,劲头十足,同样有40%的同学表示感觉一般,勉强可以学下去,而还有20%的同学没什么感觉。

而对于“课堂讨论教学”模式,64%的觉得能接受,但较多时候会选择倾听,28%的同学很喜欢,认为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获得更大的思想自由,而还有8%的同学觉得不能适应,讨论不积极,不活跃。

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与交流方面,56&的同学表示会偶尔主动与任课教师或者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而24%的同学会经常这样做,余下的20%同学与教授没有沟通与交流,16%的同学是因为懒得去,还有4%的同学则是害怕见教授。

而在与德国同学进行团队交流时,52.78%的同学无法用德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16.67%的同学不愿与人合作,更喜欢单独学习,11.11%的同学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害怕出错,同样有11.11%的同学在国内很少参加团队合作,没有经验,剩下8.33%的同学认为没有困难。

在课外活动方面,80%的同学偶尔会参加课外活动,12%的同学几乎从来不参加,余下8%的同学经常积极参加。

对于不参加课外活动的原因,37.5%的同学不爱凑热闹,喜欢一个人独处,28.13%的同学感觉活动内容单一,没意思,21.88%同学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参加,余下同学则是因为没有消息来源,不知道怎么参加。

关于学习上的问题与收获方面,会有很多消极因素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调查结果表明41.03%的同学会受到游戏或网络的诱惑,23.08%的同学会因为自理能力不足而影响到学习,20.51%的同学情感烦恼则是主要因素15.38%的同学在生活费用上存在压力。

尽管如此,被调查者仍表示收获颇多,27.78%的同学获得了严谨的学习态度,而认为获得多样的学习方法、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泛的知识储备的同学均占24.07%。

针对出国前在学习上应做的准备,38.1%的同学觉得应先夯实德语基础,28.57%的同学认为应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0.63%的同学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还有12.7%的同学认为在出国前应完善自己所学专业的基本体系。

3.生活方面关于生活方面,我们一共有14道问题进行调查。

包括:饮食、人际交往、兼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出国前应提高的能力。

统计结果发现:关于饮食方面,40%的同学比较适应德国的饮食,32%的同学完全能够适应,20%的同学不太适应,8%的同学完全不能适应。

鉴于这种情况,68%的同学选择自己做饭,剩下32%的同学会选择在学校食堂就餐。

关于人际交往方面,在与德国同学相处时,52%的同学会尝试找话题与他们聊天,24%的同学很少会与他们交流,但会留意观察他们,20%的同学会与其随意交流,互开玩笑,4%的同学会向他们敞开心扉。

但88%的同学和周围德国同学关系一般,8%的同学则与他们关系非常亲密,余下4%的同学觉得非常糟糕。

在与德国人相处时, 43.14%的同学认为应互相尊重生活习惯,25.49%的同学认为应注意守时,19.61%的同学应尊重双方的隐私标准,11.76%的同学认为应尊重他人的信仰。

关于兼职方面,有52%的同学有过在校外兼职打工的经历,另48%的同学则没有。

29.82%的同学兼职是为了增加社会经验,28.07%的同学是为了赚取零花钱,21.05%的同学是为了练习语言,15.79%的同学是为了赚取学费和生活费,5.26%的同学是因为生活无聊,借此打发时间。

而只有68%的同学大概了解一点合法打工的相关必要条件,24%的同学则非常了解,8%的同学完全不了解。

关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德留学期间,64%的同学觉得情绪平平静静,无多大变化,28%的同学乐观积极,总想到好的事情,而剩下8%同学悲观消极,总想到不好的事情。

在生活中,27.91%的同学会因为用德语与别人沟通而非常紧张,18.6%的同学会感到身心和经济的多重压力,13.95%的同学害怕与人交际,11.63%的同学会经常想家,而很难适应新的文化价值、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担心人身安全、害怕参加各种社交场合活动各占9.3%。

关于出国前应提高的能力,23.81%的同学觉得交际能力最重要,20.24%的同学认为需提高自学能力,17.86%的同学认为是适应能力,而认为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重要的各占14.29%,剩下9.52%的同学认为理财能力很重要。

三.跨文化交际定义“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专业性的定义为: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而相对的在本次调查中,跨文化交际对于中国留德学生来说,具体主要表现在,来到德国——这个文化相异于中国的环境里,使用德语与德国学生一起学习生活的交流过程。

四.解决方案1.学习问题1)课堂学习方面●听说能力弱。

通过调查得出的数据来看,课堂参与度低,与文化环境的交流较少,与德国学生以及老师融入不足。

●文化的包容度较低。

初到德国会对于德国的教学方式有所不适应,由于中国学生自身性格内敛,融入德国难度较大,没有充分了解德国的文化禁忌,不善于主动与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人交际。

●在国内语言准备不充分,基础不扎实。

对于国外平时语言使用认知不足,态度不够严肃,没能清楚认识德语在国外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2)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与交流方面●思维方式固化。

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过程中,灵活变通能力较差,并由于受中国固有教育体制影响,思维方式较为单一,在国内缺少多样化多角度的思维能力的锻炼机会。

●团队合作能力较差。

国内的学习主要以独立自主的方式为主,团队合作意识较差,不重视个性互补,凝聚力有待提高。

3)课外活动方面●不善于合理分配时间。

中国学生在国内学习过程中习惯于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主性。

●对国外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预见不足,以至于在国外未能及时调节好心理状态。

4)关于学习上的问题与收获方面●自制能力较差。

因习惯于国内高压学习体制,而不能及时适应国外的自主学习方式,无法建立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并且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而缺少学习动力与兴趣,从而荒废时间在娱乐方面。

●漂泊感孤独感重,没有归宿感。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对于家的依赖感较重,从而离家之后漂泊感与孤独感增加,情绪无法宣泄。

●国内治学态度不严谨。

国内高校中严进宽出的教学体制,作为高校学生在国内进入大学之后没有能够养成正确的治学态度。

5)针对出国前在学习上应做的准备●对自身兴趣点不明。

在德国进入专业学习后部分学生发现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提不起兴趣,●在国内从小教育中,父母以及社会环境对于每个孩子的天性未能给予充足的发展空间,培养模式化。

●对自己所学专业认知不清楚。

在国内未能充分了解自身所学课程以及动态趋向,并且基础专业体系不完善。

2.生活问题1)关于饮食方面●中西方饮食差异较大。

中国和德国地理位置相距较远,文化起源不同,并且中德两国对于饮食文化理解不同。

中国人很注重形式,讲究“色、香、味”,所以中国烹调里,菜的样式千变万化,具体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讲究色香味的搭配。

而德国很讲实际,在菜的花色变化上从不下什么工夫,更讲究其营养搭配和保护,注重菜的内在质量●自身适应力不足。

中国学生体质偏弱,由于长时间处于学习高压状态下,忽视身体素质的提高和锻炼。

●经济压力大。

对于在国外生活的留学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因而在饮食方面多数学生会选择自己做菜。

2)关于人际交往方面●看待德国以及德国人不全面。

在国内调查的信息不全面,容易极端思维,对于德国和德国人憧憬过于美好,期待过高。

●与德国人交流心态不正。

部分留学生过于崇洋媚外,与德国人交往过程中没有能够体现出自己独立的思维以及人格;对于与德国人交往过程中遭遇挫折,要以积极心态面对,无需过分抑郁。

3)关于兼职方面●法律意识淡薄。

国内相关的教育缺失,对其重要性宣传力度不足;相关资源较少,了解途径单一,狭窄;了解学习运用法律的能力缺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管理偏向于以道德约束为主;两国法律体系差别较大。

●兼职目的不明。

在国内缺乏相关经验及指导;留学生对于兼职的性质认识片面;对于德国针对留学生的兼职体制不了解。

●拒绝兼职。

仅把兼职当做减轻生活压力的手段,未能清楚兼职在留学生涯中的重要作用,排斥融入德国社会。

4)关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调节情绪能力较差。

学生自我情商能力培养不足,在国内需要清楚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寻求正确的调节方法。

●减压能力弱。

没有很好的减压方式,而且受到各方面社会经济的压力。

五.调查结果表明:38.1%的同学觉得应先夯实德语基础,28.57%的同学认为应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0.63%的同学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还有12.7%的同学认为在出国前应完善自己所学专业的基本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