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总复习 光学专题 课件26张
中考总复习 光学专题 课件26张
A.图甲:中国馆主要部分呈现红色,是因为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 B.图乙:园区多处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图丙:多数场馆顶部有雨水回收系统,水从顶部流下时重力势能不变 D.图丁:游客等待区大量采用喷雾降温技术降低气温,主要利用水汽化吸热
4.“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 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
介质时,传播方向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
光的折射。
光
2、透镜对光的作用:
的 凸透镜:会聚
折 凹透镜:发散
射
三条特殊的光线
1)、光心:透镜的中心叫光心; 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 点; 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射出。对着凹透镜异 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 折射后 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离”)摄像头。
1.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 他要求 小说的 诗意效 果,融 写实、 纪梦、 象征于 一体, 语言格 调古朴 ,句式 简峭、 主干突 出,单 纯而又 厚实, 朴讷而 又传神 ,具有 浓郁的 地方色 彩,凸 现出乡 村人性 特有的 风韵与 神采。
2.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 种是以 湘西生 活为题 材,一 种是以 都市生 活为题 材,前 者通过 描写湘 西人原 始、பைடு நூலகம் 然的生 命形式 ,赞美 人性美 ;后者 通过都 市生活 的腐化 堕落, 揭示都 市自然 人性的 丧失。
2、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则他的
影子长短变化是( D )
A、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
C、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3、光从空气射入水中,速度( B )
A、保持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确定
4、太阳光照射在很小的正方形孔上,则地面上产生光斑的形 状是__圆__形__,这种现象叫做__小__孔__成__像__,它可以用_光__的__直__线__传_ 播 的原理来解释。
A.湖中的倒影 B.碗中的筷子 C.世博会夜晚的灯光 D.镜中的陶罐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C )
A.通过玻璃观赏水下奇观 C.阳光透过树林时留下树的影子
B.小鸭在水看见自己的像 D.岸边植物的倒影
3.物理课上,同学们正以“科技创新让上海世博更精彩”为主题开展
活动。以下是几位同学介绍世博会中的物理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C )
向 下 (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取了 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
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 右 (选
填“左”或“右”)移。
(4)实验中,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
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D ( 填选
项序号)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 了
11、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
__便_于__确__定__像__的__位__置__,__比__较__像__与__物__的__大__小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2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凸透镜成像的两个特殊的位置 1、不能成像的位置: 物体处在焦点上 ; 2、像与物等大,倒立,实像,像距等于物距的位 置: 物体处于两倍焦距位置 .
★关于实像与虚像 实像:是由 光线会聚成 的像,光屏放在像的位置 上是 可以 看到像的。 虚像:是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是 不可以看到像的。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调节蜡烛、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则像到透镜的距
离 变大 ,像的大小_变__大_.(填“变大”或“变
小”“不变”)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
个 倒立 、 缩小 的 实 像。现在我市学生
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
视时就如下图中的 丙 ,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 的甲。
甲
乙
丙
丁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 (1)实验过程中,如图22所示,光屏 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放大 (选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 像.生活中 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制成的.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 像偏上,要使像能够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
(b)是用近视镜看书, 实质是 凹 透镜。
14.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 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 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选填“照
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
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 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
4.不少评论家觉得沈从文擅长写景, 且晴朗 明澈, 但是缺 少深度 。也有 评论家 认为好 就好在 没有深 度,因 为没有 深度的 “看” 风景, 其实就 不为一 般的社 会价值 所局限 ,这样 也就抛 弃了自 以为是 的优越 感和置 身事外 的位置 ,而是 在宇宙 万汇的 动静之 中“看 ”。
5.一次眼光看风景万物,多了一份包 涵和宽 容,看 到的历 史也就 不是战 争、王 朝更迭 之类的 东西, 而是千 百年来 凡夫俗 子们的 哀乐、 努力和 命运。 它们代 表了更 为现实 逼真的 生存和 价值。
口诀:物进像远像变大
一倍焦距内为虚,二倍焦距内放大
光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物体的颜色:
的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
②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色 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散 4、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热作用
紫外线:杀菌作用和荧光效应
5、雾灯用黄光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B )
7、如图所示,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 的图中正确的是( B )
2F
2F
8、如图所示,是第一套2019年上海世博会特种邮 票。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 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C) A、大于15cm B、大于30cm C、小于15cm D、小于30cm
10.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10cm,小刚用它来给 自己的物理小制作参展作品照相,当照相机正对 作品从50cm处向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B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皮影——光的反射
C、倒影——平面镜成像
D、摄影——凸透镜成像
5.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
“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 )
A.杯弓蛇影
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
D.立竿见影
6.如图是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折射红色光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C.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 D.士兵响亮的口号,是通过电磁波传入周围观众耳内的
A.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原理相同 B.前者光线较弱,后者光线较强,原理相同 C.前者是大雁的像,后者是大雁的影 D.前者是大雁的影,后者是大雁的像
光的反射
1.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
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⑴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⑵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概括: 三线共面, 两线分居, 两角相等
5、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 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
像是( B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6、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大雁好像
在水中游动,有时只能看到大雁似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 C )
初中物理总复习
光学专题
多彩的光
光的直 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小孔成像 平面镜成像
光的色散 透镜及
其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 同一种均匀介质 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影子 日食、月食 激光准直
排队 小孔成像 瞄准射击 3、相关成语:立竿见影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4、光速:真空中 c=3.0×108m/s =3.0×105km/s
6.抒发的感情真诚感人,不写自己的 品学兼 优、勤 奋用功 ,而是 如实地 展现自 己的天 生的野 性,充 满了阅 读和学 习“生 活”这 本大书 所得到 的欢欣 鼓舞的 生命体 验,表 现了对 自然和 生命无 比好奇 和热爱 以及泰 然面对 一切残 忍和苦 难的生 活观。
7. 学习了这篇传记让我们了解到了沈 从文从 小如何 “读社 会这本 大书” ,感受 到他青 春期的 悲欢得 失。由 于传主 生活经 历的太 多苦难 ,加上 作者在 回忆中 不时融 入淳厚 的情感 ,让我 们读来 有某种 沉重与 辛酸, 也让我 们学生 受到启 发:对 于强者 ,生活 中的风 霜雨雪 也和阳 光雨露 一样, 都从不 同侧面 或者以 不同的 方式滋 润着我 们的生 命,现 实中的 曲折、 坎坷、 苦难可 能拓展 人的精 神空间 ,让人 能更加 以阔大 的心胸 与坚强 的意志 ,去感 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