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
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
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
(血栓性静脉炎) 严重者可出现发 热等全身症状
10
静脉炎的种类
化学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11
PH值
血液PH值为7.35-7.45
• 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 • 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 • 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导管速度过快 • 微粒物质:玻璃碎屑、棉花、沉淀物、无法吸收的、未
充分溶解的微粒 物质
23
化学性静脉炎
• 预防
• 输注高渗溶液时 ✓ 应选择最大的和最合适的静脉 ✓ 首先考虑中心静脉 ✓ 如可能,应在高渗溶液后注入等渗溶液以减少高渗溶液
19
渗透压
1g先锋Ⅴ在不同溶液中的渗透压变化
1g先锋Ⅴ 加入
溶液
溶液量(ml) 渗透压( mOsm/L )
无菌注射用水
10
340
0.9%氯化钠
10
600
0.9%氯化钠
20
426
0.9%氯化钠
50
44
0.9%氯化钠
100
17
5%葡萄糖
50
321
20
血液稀释不足
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
• 手背及前臂静脉:< 95ml/分 • 肘部及上臂静脉:100-300ml/分 • 锁骨下静脉:1-1.5L/分 • 上腔静脉:2-2.5L/分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 预防及处理
消化内科
静脉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
静脉炎 渗出和外渗
感染 空气栓塞 导管栓塞 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 中心血管通路装置位置不正确
静脉解剖
外膜
最外的一层 弹性纤维及疏松组织 支持和保护作用 包含血管,提供自身营养
3
静脉解剖
外膜与IV 相关的因素
穿透这一层时有突破感 - 对静脉的损伤 脆性大,失去弹性(老龄)的静脉会影响穿刺成功率 滴速不易过快 外膜硬化时表现为穿刺时静脉滚动,穿刺困难
21
60滴/分 80滴/分
血管壁侧压↑
机械性静脉炎
外周小静脉 (血流:1ml/分)
300毫升/时 (5 ml/分)
500毫升/时 (8.3 ml/分)
液流>血流(如此时为较刺激性药液)
血液回流受阻
渗出
血液稀释药物的能力 下降/甚至为零
化学性静脉炎
22
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物理刺激所致 相关因素
• 导管留置状态: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导管在关节部 位、过度或不合适的活动
• pH6.0-8.0:内膜刺激小 • pH<7.0为酸性
<4.1为强酸性,无充分血流下可使静脉内膜组织发生明 显改变 • pH> 8.0为碱性:使内膜粗糙,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加 pH>9.0为强碱性 • 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12
PH值(常用药物的pH值)
Ampicillin (氨苄青霉素) Bactrim (磺胺合剂) Cipro (环丙沙星) Dilantin (地伦丁) Dobutamine(多巴酚丁胺) Dopamine (多巴胺) Doxycycline(强力霉素) MorPhine (吗啡) Phenergan (非那根即异丙嗪) Potassium(钾) Tobramycin(托普霉素) Vancomycin(万古霉素)
10.0 10.0
3.3-4.6 10-12
2.5 2.5-4.5 1.8 2.0-6.0 4.0 4.0 3.0 2.5-4.5
13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285mOsm/L 是等渗标准线
• 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 低渗溶液:<240 mOsm/L 如0.45%氯化钠溶液 等渗溶液:240-340mOsm/L 如0.9%氯化钠、5%葡 萄糖 高渗溶液:> 340mOsm/L如10%葡萄糖
渗透压
渗透压:是引起静脉炎最相关的因素
• 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 高度危险 >600mOsm/L 中度危险 400-600mOsm/L 低度危险 <400mOsm/L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 造 成化学性静脉炎
17
渗透压(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阿霉素 5-FU 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3%氯化钠 TPN 甘露醇 5%碳酸氢钠 50%葡萄糖
4
静脉解剖
中膜
静脉的中层 较厚,是静脉的主要组成部分 致密的组织,弹性纤维,平滑肌,神经 维持静脉壁的张力 有收缩与舒张的功能
5
静脉解剖
中膜与IV 相关的因素
穿刺时感觉疼痛 外界温度的变化、激动、物理刺激(如输注冷液体)会导
致痉挛。热敷 可使静脉舒张,增加血流流速 止血带结扎过长,静脉过度膨胀,导致静脉挛缩。扎止
14
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导致静脉硬化、渗漏和血
栓形成
相关因素:
• pH值 • 渗透压 • 血液稀释不充足:与输液速度有关、小静脉粗导管 • 留置时间过长 • 消毒剂未干 • 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
15
渗透压
低渗 Hypotonic
等渗 Isotonic
高渗 Hypertonic 16
血带时间应<2分钟 穿过这一层就能看到回血
6
静脉解剖
内膜与IV 相关的因素
内膜的损伤 血小板聚集 导致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瓣 避开静脉瓣,否则会撕裂静脉瓣,形成血栓 内膜增厚及疤痕会造成穿刺失败 内膜增厚使回流量不足,并减慢输液速度
7
静脉解剖
内膜---最里层
平滑的单层弹性内皮细胞组成 光滑的表面,允许血液细胞顺利通过 分泌肝素及前列腺素抗凝作用
在光滑内膜的下层是粗糙的表面,允许血小板聚集 形成静脉瓣 内膜可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得很脆 内皮细胞层的功能之一是识别静脉内外来物质 内皮细胞层损坏或异物侵入将使该层产生炎性反应 静脉内膜的破坏可以是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
8
静脉炎定义
静脉壁内膜的炎 症,是一种进行 性的并发症
9
静脉炎的症状及体征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
280 650 352 610
1030 1400 1098
1190 2526
18
渗透压
临床观察发现,常规静脉滴注20%甘露醇静脉炎 的发生率为81.67%
20%甘露醇-渗透压1098mOsm/L
当甘露醇滴速为10ml/min。当输入高渗性液体时,血浆 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 并释放前列腺素,静脉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并产 生炎症,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收缩变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