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要做保安工作的有心人

要做保安工作的有心人

要做保安工作的有心人
——如何做好保安外宣工作的几点粗浅体会
2017年3月,在武警森林部队服役19年后,选择了自主择业。

离开部队后,一直没有遇上合适的工作。

2018年3月的一天,在一次看似很普通的招聘会上,看到驻地一家武装押运公司在招聘各类人员,报着试一试的态度,我拿出厚厚一本在部队时的新闻刊稿剪贴本递给招聘人员,顺便填写了一份个人简历。

就这样,过程很简单,前后不到10分钟。

后来一系列的面试,入职都很顺利,所分配的工作与在部队时的很相似,这为我后来得心应手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很好基础。

从2018年5月开始,自己一直勤于笔耕,也在编辑老师的帮助指导一下,一篇篇反映保安企业建设、保安员生活工作状态的稿子见诸《中国保安》杂志,其中两名保安先进典型连续被《中国保安》杂志评为2018年、2019年“中国好保安”,在驻地保安企业、保安人员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为驻地人民群众了解保安员畅通了渠道。

至于如何做好外宣工作,仅结合自身实际,粗浅谈三个方面的体会: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

外宣工作,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字表述,文字精炼、逻辑清楚、表述流畅的外宣稿,必然为外宣工作锦上添花。

反之,则会暗淡失色,本来好好的一件事,就因为文字功底不扎实,缺乏精炼准确的表述,导致外宣工作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扎实的文字功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的历练,没有恒下一颗心的毅力,是很难积累起丰富的文字经验。

记得2005年,我写一篇支队战士义务献血的稿子时,整个篇幅有800多字,投到《保山日报》后,最终刊登出来的不到200字,活生生被编
辑老师砍去大部分。

我认真一对照,自己写的稿子没有重点,中心不突出,还硬生生使用了一些虚夸的成分。

自此,我对于新闻写作不再是随心所欲,而是甘当小学生,从最基础的学习开始,每次报刊、杂志到了之后,总是先浏览一遍,有价值的新闻直接剪下来,贴在一个专用本子上,经常学习回顾,时间一长,剪贴本积累了厚厚三大本,自己写的稿子也在一篇篇见诸报端。

后来,写的多了,无论什么样的新闻事件,都能写出一篇比较像样的稿子。

2009年2月,中缅边境发生森林火灾,我随总队领导赶赴一线,我深深知道这次灭火作战宣传报道的重要性和及时性。

中缅边境属原始林区,山路崎岖难行,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怎样了解领导指挥意图和战士一线灭火作战情况成了新闻干事最棘手的问题。

还好,总队卫星通信车专门给我留了一个位置,让我能够时时了解灭火作战动态。

2月份,中缅边境夜间气温在-3℃以下,坐在车里,身上裹上一件棉衣,还感觉异常寒冷。

每一个困意阵阵袭来的夜晚,一想到我们总队还有500多名官兵露宿深山,我就提醒自己一定不能放过任何有关灭火作战的信息。

一个多星期的持续灭火作战,最终以官兵们的不怕困难、连续奋战的信心和毅力取得了最后胜利。

从山上撤下来的当晚,我在最接近中缅边境的腾冲县明光乡一个普通的宾馆,在第二天凌晨4点多的时候,把成型的稿子传给了指挥部新闻宣传处。

后来,这篇稿子在《中国青年报》、《人民公安报》等媒体进行了刊发,官兵们鏖战火魔,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迹得到了很好宣传。

要有捕捉新闻闪光点的眼光。

一个新闻媒体人,要有善于捕捉新闻闪光点的眼光,这种眼光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长期实践凝练的结果。

一个在很多人看来非常平常的事件,在新闻媒体人看来,总能捕捉到吸引人们眼球的新闻点。

一篇好的新闻稿,字数不在多,而在精,精到让别人抠不出多余
的字,或者说少了某个字,这篇稿子就如缺了魂似的。

2018年3月进入安邦公司,一开始也想写点东西,表现一下自己在文字方面的实力,但想了好久,不知道写什么好。

本来保安工作就很普通,既没有惊险刺激的过程,也没有久久回味的结局。

急于动手,写出的东西必然脱离保安工作生活实际,不仅读起来乏味,还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成为没有血肉和灵魂的躯壳。

左思右想后,我主动向公司领导提出,我需要到我们保安员工作生活的地方走一走,与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流。

这一招还挺灵验,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就几乎走遍了公司驻地的安保岗点,手里掌握了一些关于保安员工作生活的素材,有一部分素材详细记录了很多细节,甚至是一些闪光点。

有了这些素材的支撑,我写稿子也有了方向,不到三天的时间,我在公司的第一篇稿子《铿锵玫瑰魅力绽放》的稿子出炉了,这篇稿子是描写公司一位女保安员从事保安工作的心路历程,有她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同事的间接描述,有工作之间的感人瞬间,这篇稿子在《中国保安》杂志社毛老师的精心修改下,刊在了《中国保安》杂志第五期,2019年,这篇稿子的主人公王月兰被《中国保安》杂志评为2018年度“中国好保安”。

还有一篇稿子,差点被遗忘。

2018年6月的一天,一个县城分公司的经理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公司有一名保安员受到县公安局的表彰奖励了,原因是在执勤期间协助便衣民警抓捕毒贩,还问我有没有价值。

我一听,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点。

后来,我要了这名保安员的电话,详细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让他谈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这名保安员并没有想要宣传的意思,一直强调这只是举手之劳,是一名保安员应该做的,平平淡淡,没有出彩和深刻的体会。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并没有放弃,而是不间断找他沟通和做工作。

最后,这篇稿子《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在2018年的《中国保安》杂志上进行了刊登,得到了驻地保安
公司保安员的一片赞誉,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要有持续用力的干劲和韧劲。

做外宣工作不容易出成绩,要有长期准备和战斗的思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是不行的。

与文字工作打交道,不单单考验的是手上功夫,其实是脑、眼、手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的繁琐工作。

很多与文字工作打交道的人,常常把自己禁锢在文字的世界里,对于一句话、一个标点的斟酌,时刻进行着强烈的思想斗争。

公司押运车辆监控系统负责人张秋立,长期负责监控设施稳定工作,是公司叫得响的技术骨干,一年365天经常在保山“三县一市一区”辗转奔波,不是他愿意这样,而是保证押运车辆监控设施工作稳定的需要。

很久以来,就想以他为素材,好好写一篇报道材料,但也是一直找不到切入点。

怎么办,对于监控技术我是外行,但要突出这么个典型,我却不能把稿子写外行了。

深入进去跟着走,这是对一名外宣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只有真正走进去,才能使自己从外行变内行,采写出来的东西才能具有说服力。

跟这样的技术骨干是一种累活,他到那你到那,不懂不会还得问,一趟下来满脑子都是问题,头绪还是乱麻麻的。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苦也苦了,累也累了,20多天的跟进了解,我对张秋立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写起稿来笔尖也丰富了许多。

2020年第4期《中国保安》杂志以押运战线的技术专家刊登了张秋立的事迹。

今年6月,在驻地总工会的牵头下,电视台准备以保安员为背景,做一期10分钟的《职工风采》栏目。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件好事,既可以宣传公司的建设成果,还可以发挥很好的对外宣传作用。

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10分钟,需要多少素材和镜头来展现。

没办法,撰写脚本是第一要务,既然是《职工风采》栏目,就应该突出职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必须要有血有肉有说服力,文字写得好不算,还必须有相应的故事和视频素材来佐证。

脚本初
稿出来后,要反复修改提炼,看是否能够实事求是体现保安员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性质,也就是要与保安员这支队伍吻合。

不到一周的时间,脚本顺利通过公司和电视台的审核。

根据脚本拍摄视频,其实重点在场景设置,切合脚本的场景设置是整个《职工风采》栏目的关键。

有时在办公室、有时在训练场、有时在值班岗位、有时在脱贫攻坚的山路、有时在灯火斑斓的夜场,坚持就是胜利,2020年7月,驻地电视台《职工风采》栏目以“为了群众的利益”为题,播发了公司保安员平凡岗位毅然坚守的事迹,有效增进了驻地人民群众对保安工作的理解和认可。

保安外宣工作是一项有利于保安服务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这项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全体保安媒体人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

每一名保安媒体人应勇挑重担,砥砺前行,全面做好迎难而上、锦上添花的准备,为保安服务业做大做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