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一般特征1. 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动物2. 身体微小3. 单细胞动物群体:是由多个个体聚合而成,没有细胞分化,各个体相对独立,或者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如团藻。
4. 包囊特殊的适应性(二)生理及生殖特性1.有多种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具有色素体,在阳光下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鞭毛虫.动物性营养——吞食其他微小生物或有机碎片为营养,如变形虫.渗透性营养——借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周围的呈溶解状态的有机物质2.呼吸和排泄(1)呼吸:通过表膜的扩散作用(2)排泄:渗透作用,伸缩泡3.激应性4、生殖无性生殖——由一个亲体产生子代的原始繁殖方式,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二分裂、出芽生殖、裂体生殖、质裂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2.四个纲的主要特征。
(一)肉足纲的主要特点:1.体表无坚韧的表膜,仅有极薄的细胞质膜,结构简单,只有较少的细胞器。
2.胞质分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包括凝胶质和溶胶质。
3.具有运动和摄食胞器—伪足。
叶型伪足、丝型伪足、根型伪足、轴型伪足4.虫体有的种类裸露,有的种类具几丁质、胶质+沙粒、石灰质的外壳5.无性生殖通常为二分裂或包囊,少数种类如有孔虫、放射虫可行有性生殖。
6.分布在淡水、海水和潮湿的土壤中,少数寄生。
(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1.运动胞器为纤毛。
2.体表具有表膜下纤维系统。
3.胞质分内、外质,外质中有刺丝泡,内质中有细胞核、食物泡、伸缩泡等。
伸缩泡能调节渗透压、排泄废物的机能。
4.具有由原生质分化来的摄食胞器。
5.细胞核一般分化为大、小核。
6.生殖:无性是横二分裂,有性是接合生殖。
7.生活在淡水、海水中,也有寄生的。
(三).孢子纲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营寄生生活,无取食胞器,渗透营养。
2.身体构造较简单,无运动胞器,仅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出现鞭毛或伪足。
3.具顶复合器(含顶环、类锥体、棒状体及微线体)4.生活史复杂,在生活的过程中有两个阶段,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包括三个时期:(四)鞭毛纲的主要特征1、具有鞭毛2、营养方式:光合营养,也称自养。
如:眼虫。
渗透营养:寄生种类或无光条件下。
吞噬营养:吞食固体的食物颗粒或微小生物3、繁殖:无性繁殖:纵二分裂、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同配、异配、产生包囊3.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1.形态:似倒置的草鞋,全身密布纤毛。
2、结构(1)细胞膜表膜(3层)表膜泡(2)细胞质分化为内质、外质(3)细胞核:分为大核,小核(4)细胞器纤毛运动细胞器刺丝泡有防御作用消化胞器:口沟、胞口,胞咽,食物泡, 胞肛伸缩泡由主泡和收集管组成第三章多孔动物1.为什么说多孔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多孔动物原始性具体表现在:(1)多孔动物身体的各种机能是由或多或少独立活动的细胞完成的,所以一般认为海绵是处于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2)多孔动物没有消化腔,食物在细胞内消化。
(3)没有神经系统,刺激的信息也只是靠细胞之间传递。
所以多孔动物是处在细胞水平的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2.如何理解多孔动物是动物演化上的一个侧枝?(1)多孔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动物极细胞和植物极细胞的后期分化不同于所有的其他后生动物;(2)体内具有水沟系、骨针及海绵丝等其他后生动物没有的结构;(3)多孔动物的领细胞除了与原生动物的领鞭毛虫类相似外,在其他后生动物中也不曾发现。
第四章、刺胞动物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辐射对称,少数已发展为两侧辐射对2.具有两胚层及原始的胃循环腔。
3.具细胞与组织的分化4.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 5. 刺细胞 :攻击和防卫6.水螅型和水母型7.生殖和世代交替8.多态现象2.掌握水螅的基本结构。
具以一下结构:扣、垂唇、皮层、中胶层、胃层、触手、胃循环腔、卵巢、卵细胞、基盘、芽体3.名词解释:辐射对称:即可通过动物身体中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动物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周围的环境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只有上下的区别。
细胞外消化:食物进入消化循环腔中,由腺细胞分泌消化液,将其消化。
此种消化形式称细胞外消化。
世代交替:世代交替指的是在生物的生活史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与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群体多态:即在同一个群体上有多种不同形态和生理功能的个体。
第五章:扁形动物1.扁形动物门分成哪几类?结合其生活环境和方式比较各纲动物的特点?2.涡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表具纤毛,有皮肌囊,上皮组织里具杆状体2)具有口无肛门的消化系统。
3)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较发达。
4)排泄器官为原肾型。
5)雌雄同体,大多数直接发育,没有幼虫期,但少数(海产)具幼虫时期。
具有无性生殖及再生能力。
3.吸虫纲的主要特征1)全部为寄生生活,多数内寄生。
2)身体为扁平叶状,少数象一片树叶。
3)由于营寄生生活,出现了一系列生理及形态的变化:(1)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具皮层。
(2)神经系统不发达,感觉器官一般退化。
(3)消化系统也趋于退化,一般只有口,咽,食道、肠 (4)具有吸附器,如吸盘及小钩等。
(5)呼吸由外寄生的有氧呼吸到内寄生的厌氧呼吸。
(6)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有更换寄主的现象。
2.绦虫纲的主要特征1).全部为寄生生活2).具有与寄生生活高度适应的特化的形态结构(1)身体呈背腹扁平的带状(2)体表纤毛消失,但具有很多微毛 (3)附着器官集中在口部。
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有的种类有顶突的构造。
(4)消化器官完全退化,为渗透营养。
(5)一般进行厌氧呼吸(6)繁殖力特别强,大多数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7)生活史有幼虫期,大多数经过一个中间宿主。
2.皮肌囊的概念与结构中胚层形成后,扁形动物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他们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肌囊”(书)低等三胚层动物的体壁是由单层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的囊状体壁,称为皮肌囊。
(网)结构:由单层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3.中胚层出现的意义扁形动物首次形成中胚层,中胚层的出现,引起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使动物体结构进一步复杂完备。
中胚层分化形成了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使动物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摄取更多的食物。
同时,由于消化管壁上也有了肌肉,使消化管蠕动的能力加强了。
4.原肾管的结构及功能(扁形动物第一个出现排泄系统)原肾管:来源于外胚层,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的,具有排泄的机能的管状系统。
结构:由焰细胞和排泄管组成。
功能: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废物。
5.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在终宿主体内的有性世代和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的无性世代的交替。
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等7个阶段成虫寄生在人肠系膜的小静脉中,抱合、产卵→入水孵化出毛蚴→纤毛脱落,迁入钉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入水游泳,穿入皮肤→成虫→产卵6.寄生虫中寄生种类有哪些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征?种类:涡虫、绦虫、吸虫(1)体表纤毛消失(3)附着器官集中在口部。
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 (4)消化器官完全退化,为渗透营养。
(5)一般进行厌氧呼吸(6)繁殖力特别强(7)生活史有幼虫期,大多数经过一个中间宿主。
第六章:假体腔动物原体腔:体壁中胚层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是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份,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又叫原体腔, 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
完全消化系统:身体前端有口,后端分化出肛门,肠道的前端有肌肉质咽,以完成食物的机械消化。
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卵可不经和精子融合而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孤雌生殖。
圆筒状神经系统:咽头周围的围咽神经环向前、后各发出六条神经,各有横神经相连使整个神经系统呈圆筒形,称为筒状神经系统。
1.原腔动物比扁形动物较为高等的特征表现在哪里?(1)假体腔为内脏器官系统发展提供了空间(2)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和代谢物质(3)体腔液能调节及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以维持体内稳定的内环境(4)体腔液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静水压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辅助动物身体的运动。
2.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含哪些门?1.具有假体腔:2.体表具有角质膜和环纹3.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4.排泄系统:为外胚层演化而来的原肾管5.无循环系统和专门的呼吸器官原腔动物主要有: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们、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内肛动物门3.简述寄生线虫对寄生生活方式的适应性.(1)体表具有角质膜和环纹(2)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寄主体内的低氧环境(3)感觉器官不发达(3)生殖与发育:发达,生殖力强(4)发育完善的消化管,完全消化系统,有口有肛门第七章:环节动物1.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简述身体分节和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身体分节2. 形成真体腔3. 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4 .闭管式的循环系统5. 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6. 链状神经系统 :由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 7.感觉器官:表皮感觉器(震动),口腔感觉器(味觉和嗅觉)光感觉器(弱光,温度,湿度)身体分节的意义:1)环节动物的每一体节几乎等于一个单位。
对于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机体新陈代谢是有很大意义的,并使运动更加灵活。
2)不同部位的体节进一步出现功能上的分工,对动物分化中形成头、胸、腹有重要的意义。
3)体节的出现是对有机结构和生理功能更高级方向进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性。
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真体腔出现在动物进化上有何进化意义A、真体腔的出现使消化管壁出现肌肉,增强了蠕动,为消化系统的复杂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同时可在很大的“空间”盘转和蠕动,使消化率大大提高。
B、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为后肾管型。
并与循环、生殖系统的关系也极其密切,也促使神经系统完善。
C、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身体有足够的硬度和抗压能力,有利于在土壤中运行。
2.从多毛类、寡毛类和蛭类的形态特征,试述其对各自生活方式的适应性(没答案)。
(一)多毛纲:沙蚕1.特征:头部显著,感官发达,以疣足为运动器官,无环带,雌雄异体(二)寡毛纲:蚯蚓1.主要特征:以刚毛为运动器官,有生殖带,雌雄同体(三)蛭纲特征:身体前、后有吸盘,身体扁平 ,体腔退化,雌雄异体,有生殖带适应于暂时性体外寄生生活特征1、前后端各有一个吸盘,很发达2、消化系统适应吸血生活3.名词解释:同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同真体腔: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闭管式循环:由背血管,腹血管,及各节连接背腹血管的环血管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后肾管型排泄系统:即通常每节具有1对大肾管或每节具有众多的小肾管,后肾管由原肾管变成有管细胞,以代替低等的焰细胞,第八章软体动物名词解释:外套膜:身体背侧皮肤的一部分褶襞延伸为膜状,能分泌贝壳,保护功能.开管式循环:即血液不是始终在血管中流,有一阶段要流入无血管壁包围的血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