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

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

以提高血糖。 C2内分泌活动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如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下丘脑,
促进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分泌(进一步作用于垂体——甲状腺) C2控制与反馈;正反馈与负反馈。 C2体温调节中是负反馈,高浓度甲状腺素和体温升高都抑制下丘脑分泌释放激
素,都属于负反馈。
第3节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课本基础知识
8.体温调节的机制是怎样的? 9.某人发热到39℃、一段时间高烧不退、经药物
治疗后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 关系分别是怎样的?
10.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什么?如何设计切除 实验来证明之?
11.简述寒冷情况下产热调节的主要机制; 炎热情况下散热的主要机制。
12.构建调节过程的详细图解,理清基本关系: (1)寒冷情况下。 (2)炎热情况下。 13.你知道中暑的主要原因吗?如何预防中暑?
从组织器官看:调节系统——神经系统(如紧张、激动)和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等)
肌肉活动(最显著的因素)
血液循环(传递热量,提供O2和能源物质) 从呼吸作用看:底物性质和O2供应状况。
(从能源物质看,机体产热总量多少,即三大能源物质的供能顺序。)
3.产热调节:
①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的作用。
②神经调节:如寒冷情况下的神经调节和肾上腺素发挥作用的
1.什么叫体温?体温恒定有什么意义? 2.人的体温与新陈代谢的关系是怎样的? 3.体热的最终来源是什么?简说三大能源物质利 用的主次顺序以及氧化分解时能量的主要变化。 4.产热的主要器官有哪些?在不同状态下的产能 %有什么特征? 5.影响人体产热量的因素有哪些?试归纳。 6.人体散热的途径有哪些?主要途径是什么? 7.比较皮肤散热的四种方式:定义,各自的影响 因素、实例判断、主要地位等。
必修1、2中与【人体的体温调节】有关的基础 C1P17:水的比热大,对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 C1P79:细胞呼吸过程与木材燃烧的比较,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散失,用 于维持体温。 C2反射: 定义,分类与比较,条件反射的定义与建立过程 C2反射弧:组成及识图 C2P2皮肤中的4种感受器(含温度感受器),感受器的功能(转换为神经信号) C2脑的结构分部(大脑、间脑、延髓等等),大脑皮质的功能分区 C2自主神经:定义;分类;功能特点(双重神经支配,相互拮抗)
▲主要的产热器官:①骨骼肌(剧烈运动时占90%),
②内脏(安静时占56%,尤其是肝脏)。
※内脏产热受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量影响,其中肝脏代谢最旺。
各内脏器官中,温度最高的是肝脏,因为肝脏代谢最旺盛,耗氧量最大。
▲剧烈运动时的产热总量是安静时的10~15倍(散热总量亦如此)
骨骼肌的产热变幅最大。
[测体温时,先要让受试者安静一段时间后再进行]
延髓是基本生命活动中枢所在,与血压、心跳、呼吸等密切相关。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通过调节内脏活动和分泌激素,影响 水和电解质平衡、体温、内分泌、生殖、摄食、免疫反应等等。
C2肾上腺:皮质分泌多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 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
高、呼吸加快、血糖浓度增加等。 C2甲状腺,甲状腺素的功能(P20明确讲加速体内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产生
▲人体产热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指人体,而不是人离体细胞】
【低于20℃时开始增加, 低于10℃时因寒战而明显增加。
超过30℃时由于酶活性增强也明显增加】
耗氧量/ 产热量/ 代谢强度
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
2.产热方式:
①寒战产热(骨骼肌)
(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不参与)
20 30 40 温度(℃)
(下丘脑控制,不自主收缩,能量不做功而是全部形成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②代谢产热(所以组织器官)
通过下丘脑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促进分解代谢
(神经—体液调节,……甲状腺素等……)
例题: 有关寒战的错误叙述是
A 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完成的 B 是骨骼肌的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奏的颤动
C 是由下丘脑调控的
D 肌肉收缩时向外不作功,全部形成热能
● 影响人体产热量的因素:
从环境因素看:环境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能量代谢都增强)。
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 C2垂体:直接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调节其他内分泌腺活动。 分泌(生长激素+催乳激素)+3种促激素 垂体受下丘脑调控: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双重功能; 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或抑制激素调节垂体。 C2内分泌活动受靶细胞生理活动的制约,如肝细胞、脂肪细胞等体细胞通过改
变血糖浓度影响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水解、促进脂肪细胞水解脂肪提供能量(转变成糖),
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胃肠蠕动减 慢,以适应生理需要。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心跳呼吸减慢、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 补充:自主神经的中枢控制
脊髓内有初级交感中枢,调节血管运动、排尿、排便、发汗等,但远不能 适应生理需要。
延髓发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头部的所以腺体、心脏、支气管、胃、胰 腺、肝脏、小肠等。
神经—体液调节。 ☆甲亢的人,产热量增加,患者喜凉怕热,极易出汗;
☆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产热量不足,患者喜热恶寒。
两种情况均不能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
在各种疾病中,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
【散热】
1. 散热器官:
主要是皮肤,少数由呼吸道(呼吸)和肾(排泄)散热。
【基本常识】 ▲人的体温,即人身体内部的(内环境)温度(正常值37℃左右)。
体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体温的来源: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50%以上的)能量。
【能源和O2供应,以及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量等因素,都会影响产 热】
▲体温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体温既是代谢的结果(热量平衡), 又是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酶的活性)。
▲体温恒定的意义: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 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因为体温影响酶的活性)
▲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机体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只要体温恒定,无论是37℃还是38℃,产热和散热总是平衡的。
这不同于发热或退热的过程中。
【产热】
1.产热器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