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部分强化的安排
强化
1.固定时距 (Fixed-interval)
特征
说明实例
固定时距到时所做的 每月测验一次,学生通常在考前效
反应才给予强化
率增加,之后则懈怠。
2. 固 定 比 率 (Fixed- 达到特定反应次数后 工厂里的工人以按件计酬的方式支
ratio)
才给予强化
薪,理论上,工人将尽可能多生产
怎样训练一只老鼠跳舞
开始可以将食物与一个“卡搭”声配对,使这种声 音成为一种次级强化物。当老鼠动来动去时,卡搭 声比食物较容易执行。
当老鼠向上看时,用卡搭声给予酬赏(强化)。 只有当它确实向上伸展它的头时才给卡搭声强化。 只当它用两只后脚站立时才给强化。 你奖励它向右踏步,再奖励它向左踏步。 完成了上述步骤后,你就有了一只会跳舞的老鼠了。
Burrhus F Skinner
(1924-1990)
斯金纳箱
1、强化理论
人格形成与行为改变的关键成分是强化。他提出了 “强化”(reinforcement)的概念,这可以说是 斯金纳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
强化决定了有机体行为方式的形成、转化和消退的 过程,也决定了行为学习的进程和效果。个人的性 格、社会规范、价值观实际上是被社会化了的个人 特征、行为方式和观点的积淀而成。只要合理地控 制强化就能达到控制行为、塑造行为的目的。
Allen, Hart, BucllHarris & Wolf(1964)报告的一个个 案:
安是一位四岁大的小女孩,在学前教育班上课。不久前, 安开始愈来愈不理会班上的其他孩子,也愈来愈想粘着老 师。她开始在上课站起来,睁大眼睛看人,舔舐下唇,拉 自己的头发或摩搓双颊,以引起老师的注意。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派的人格理论
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特点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研究取向
1.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而来——共同信念 2.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主张使用科学
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 3.实验室取向—强调客观而精密的测量
(1)实证研究是理论与实务的基础 (2)人格理论与实务应用均以“学习原理”为基础 (3)行为是对环境中增强变项的反应,而且比其它
来增加工资
3.可变时距(Variable 两次强化间的时距不 渔夫到河里捕鱼,平均每隔四、五
interval)
固定
分钟就会捕到鱼,但有时五分钟才
捕到鱼,而有时候要两天才捕得到

4.可变比率(variable 平均某特定的反应次 比如买彩票,中奖的概率是一定的,
ratio)
数之后会有强化
但有时一买就中,有时买了许多也
没中。
最能维持行为
强化的变式
强化
塑造:改变环境条件 行为的消退:负强化(惩罚)、不再给与强化 部分强化反应:抗消退作用;引起反应的速度较快。
强化物
初级(一级)强化物是食物、水之类。中性刺激持续地与一 初级强化物配对也将自然成为强化物。
母亲和金钱具有次级(二级)强化物的属性,因为其与初级 强化的照顾关怀相联结,许多次级强化因而产生,像是包括 微笑、赞美、金钱、奖赏、等级、表彰等等。
前往哈佛大学心理研究所学习心理学,获博士 学位。
1936—1944任明尼苏达大学讲师、副教授 , 1945年出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1948年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终生教授。
获得多项殊荣,包括美国心理协会的杰出科学 奖,国际科学学会会员,哈佛Willam James讲 师职位,以及科学的总统勋章。
要求儿童为你拿取某本书,诸如那本红色的书,或者封面上印有鸭子 的那本书,或印有A、B、C的那本书。当他这样做时,就给以奖赏。
使儿童更多地同书本接触,例如,要求他在书中找到红色手枪、狗等。 同样,儿童这样做时就应以某种形式进行奖赏。
使上述程序继续进行,并不断完善,直到儿童能自己阅读。
在儿童开始独立阅读时就继续对它进行奖赏,在儿童最初开始阅读时 要注重奖赏他,以便使儿童保持阅读兴趣。最后,应当使所阅读的故 事内容从一开始起就对保持儿童阅读兴趣起到足够的奖赏作用。
赫根汉(Hergenhahn, 1972)塑造一个儿童的阅读行为:
备制一些儿童读物,把它们放在儿童最可能看到的地方。
如果儿童避开书本,就奖赏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如注视各种符号,说 出或指出各类事物的名称等等。
当上述第二项中的活动得到奖赏时,儿童就会倾向于更经常地进行这 类活动,在他做这些活动中,必须对所期望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要求, 方才追加奖赏,例如,读出更长的文字符号和注意更详细的名称。
一、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特点
1.强调情境对于行为的决定作用。 2.共同看法 行为的习得是许多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 不同类型强化对行为产生不同影响 环境是决定行为的唯一重要因素。 3.人格是人体独特行为方式的组合,人格研
究是考察学习经验,发现行为和强化之间的 独特联系。 4.很少强调结构,而是强调情境的特殊性。 (反应)
人格理论更主张境特殊性 (4)强调学习的基本原理与行为改变,排斥医学-
病症的心理疾病观
代表人物
Pavlov’s 经典条件反射 Waston 行为主义的开山鼻祖 Thorndike 效果律 工具性条件反射 Skinner 操作性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集大成
者 Hull’s 刺激-反应学习 Miller & Dollard 刺激-反应理论 Rotter 社会认知论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没有“人格”的人格理 (Barbara Engler,
1995)
美国心理学家B· F·斯金纳,行为主义集大 成者
1904年出生,从小对动物及人类行为感兴趣
1922年进纽约哈密尔顿学院主修文学,获英语 科学士学位,立志成为作家。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一书,唤起了他对行 为的兴趣。
斯金纳发现了一种就像现在的每一位训兽师都应知 道的方法,即你要塑成某种行为,就应强化某些反 应而不强化其他反应,使得那些被强化的反应逐步 地带领动物越来越接近想要的行为。这种方法叫 “逐步渐进法”(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比如我们想训练一只老鼠跳舞,应该怎么做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