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图与底
《鲁宾杯》
一、图底反转的艺术价值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底反转在绘画中的使用
《妄想狂的面孔》 达利
《有伏尔泰胸像在内的奴隶市场》达利
2、图底反转在海报招贴中的使用
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被誉为“五 位一体的视觉创意大师”,即:多才多艺的全 能设计人、变幻莫测的视觉魔术师、推陈出新 的方法实践家、热情机智的人道关怀者、幽默 灵巧的老顽童。 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 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 纪后半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福田作品突显魅力的法宝,是对错视原理 的精到掌握和应用。他善于运用图底关系、矛 盾空间等错视原理,使其作品大放光彩。 福田繁雄先生曾说:我的作品,无论是平 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 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
《1945年的胜利》,1975年
《F》系列
2、图底关系的运用
《两个不同性别的腿》
福田繁雄作品展,1986年
《UCC咖啡馆》1984
在海报中,图底相互借用,在一种线性中隐含着两种各自 不同的含义,在白色的脚下出现了黑色的人脸。
3、图底反转在标志设计中的使用
将图底反转这种构图方式应用到标 志设计中,可以使标志产生“虚以接实, 实以补虚”的效果。
会标的雏形取英文WOMEN的首字母W, 用以寓意妇女,并将三个W进行重复组合后形 成一个花形,当花心中加入一个圆点后,原先 的“W”构成的负形变成汉字“女”。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会徽
二、图底反转的构成方式
图与底是画面中一对重要的概念,图形与图底之间的关系就是 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和它同质的非封闭背景之间的关系。同时图 底现象是在平面中共享同一空间或同一形,共同生出一个完整的统一 体,同时又形成图与底交替的错觉效果。所以共用形是构成图底反转 的基础。通过对相关共用图形的研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并以此完 成形态上的渐变,使主体与背景相互交融成一个共同体,保证相关共 用要素之间的合理转换。 图底反转的共用构成形式按其特征可以分类为: 共线共用形、共面共用形、完全共用形
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 1932-2009
1、异质同构原理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1985年-2001年)
是指选择一个常规、简洁的图形为基本形态, 保持其骨骼不变,再根据创意,置换新的元素,组 成新形。这种表现手法,虽然物与形之间结构不变, 但逻辑上的张冠李戴却使图形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
1、共线共用形
概念:共线共用形是以边缘轮廓线的共用为特征,两形缺一不可、严密 契合,是一种黑白正负形,轮廓线的共用时构成图底反转的基础。
《昼与夜》M.C.ESCHER埃舍尔(荷兰)
2、共面共用形
概念:共面共用形的特点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形共用部分空间,是 图形的局部共用。我国的传统图形中这种形式很多。
图底反转:“图”和“底”相互 依存与相互转换的现象。也叫做 “双重意向”(Double Image)
由于图与底的巧妙运用,一种形 态能够传达出两种讯息,创造出 的全新视觉形象能强烈吸引观者 的视线,达到迅速有效的传达设 计意图的目的,因此图底反转图 形在视觉艺术作品中被广泛的应 用。在很多画家和设计师作品中 都可以看到精彩的图底反转的实 例。
明代成化皇帝 《一团和气图》
《六子争头》
3、完全共用形
概念:完全共用形的特点是指一个装饰组织从不同的方向上看是不同的图形,图形 全部共用。
作业:
• 15*15CM图底反转一张。
平面构成
指导老师:马苏红
图与底(图底反转)
图与底(图形与背景):在具 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形象 突显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形象 退居到衬托地位成为背景。一 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的区分 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 为我们的知觉的对象,反之, 图形与背景的区分越小,就越 是难以把图形与背景分开。 “图”,或称“正形”:指成 为视觉对象的形 “底”,或称“负形”:指图 周围的空虚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