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词
尊敬的审判员、书记员;
XXXXX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告XXXXXX的委托,指派XXXXX律师担任被告的诉讼代理人,参与原告XXXX诉被告XXXXX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诉讼活动,现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被告未曾向原告借款1049000元,原告捏造民事法律关系,虚构债务属于虚假诉讼。
1.原告提供的“关于XXXX向XXXXXX借款结帐单”中的内容是虚构的,不符合事实。
第一、“结帐单”不具有法律效力,对被告没有约束力。
原告称“结帐单”中内容系双方对账的结果,庭审查明结帐单系原告事先准备,并不是双方对过账后形成的数据,仅仅是原告自己认为的欠款数据。
同时,庭审查明被告在结帐单签字时,已经喝了四两以上的高度白酒,系醉酒状态,且签字在昏暗的车内无法看清内容,原告一直声称被告签字时未提出异议,更加说明了被告当时已经神志不清,见证人朱恒也陈述签字时各方确认该结帐单只能由朱恒保管,不能作为起诉之用也不能交于原告,所以,该结帐单的内容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第二,原告称对账的数据来源于账本,但见证人XXXX陈述并原告没有提供账本,法庭询问原告账本现状,原告称已经撕毁,原告在被告未归还款项的情况下,撕毁账本不符合逻辑。
第三、“结帐单”借款次数多,时间跨度大,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共计借款6次,均为现金交付,总数额巨大,根本不合常
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
第四、原告本人或原告本人与其代理人的陈述互相矛盾,漏洞百出。
1.2016年12月21日的123000元,原告代理人第一次庭审中称当天准备好钱,XXX小院现金交付;原告第二次庭审自称,非当天交付,系多次现金交付,有的在饭店交付,有的在车上交付,无借条。
2.2017年1月18日的153000元,原告称其中50000元是代偿XXXXX;2017年11月12日的300000元,原告称其中50000元是代偿XXXXXX,两笔款项经原告确认后系重复计算.
3.2017年11月12日的300000元,原告陈述这300000元除了代偿XXXX的50000元,另13.5万代偿给XXXX,XXX3万,XXXX3万,其他代偿利息,当时被告不在当地,;第一次,庭审中原告代理人陈述2017年12月21日和2017年10月6日的款项,合计173000元,其中13.5万是代偿给XXXXX,3.8万是付利息。
可见。
13.5万这笔钱也是重复计算。
所以,原告坚称结帐单是真实、准确的,但事实上结帐单只是原告单方面的计算汇总,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借贷或者代偿的实际发
生。
本案中,按照原告的陈述,在被告未曾归还第一笔借款的情况下,继续借款给被告五次,旧账未请再添新账。
而且,原被告可以熟练的操作微信、支付宝、网上银行等现代化金融交易模式,原告陈述六笔借款均为现金交付,交付金额巨大,且现金交付时不出具借条等,根本不符合常理,显然与当地的借款交付习惯相悖。
综上,本案存在六笔借款债务,且均为现金交付,总数额巨大,且存在旧账未清再借新账、借款时间跨度长、陈述矛盾等不合理之处等不合理之处,原告应举证证明交付款项的事实。
二、原告自认“结帐单”中的部分款项系代偿款,非借贷法律关系,不应再本案中处理。
1、代偿款和借款是不同的法律关系,本案的案由系民间借贷纠纷,庭审查明“结帐单”中原告自称的代偿款就有杜成跃的50000元,2017年11月12日的300000元(重复的杜成跃的50000元,胡军的13.5万,顾林斌的3万,东华的3万),及2017年12月21日和2017年10月6日代偿的利息,故至少35万元系代偿法律关系。
三、原告与被告确实因赌博产生债务纠纷,但该债务金额远低于本案中的起诉金额,且系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
原告系被告的朋友,系同村村民,被告提供的村委证明可以证实被告长期赌博是XXX村众所周知的事实。
同时,庭审中证人XXXX也陈述被告赌博时原告和其都在场。
原告曾因威胁被告家人被派出所行政拘留,
2019年底,双方在公安民警的主持下进行纠纷调解,被告系在无奈之下对债务金额确定为70万元,但这70万包含了被告所有赌博产生的债务。
此外,被告在“结帐单”签字,但原告及见证人XXXX 承诺以70万为准,该材料并不作债权凭证,且该结帐单存放于XXXXX 处,不得交于原告。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出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民间借贷无效,而本案中原告明知系赌资,企图通过结帐单形式予以确认,显然系以合法形式掩盖资金用于赌博这一非法目的的事实,该行为应无效且该所谓的借贷关系应不受法律保护。
四、退一步讲,原告与被告的借贷关系成立,借款合同也是无效的,无权主张利息。
1.《九民会议纪要》对高利转贷作出明确规定,民间借贷中,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
出借人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的民间借贷行为,根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14条第1项的规定,应当认定此类民间借贷行为无效。
原告在庭审中自认“银行明细”显示2018年2月14日发生额为300000元的款项系贷款,且该贷款转借给了原告,足以证明原告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高利转贷给他人的事实,应认定借款合同无效。
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个人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以追究刑事
责任,原告的起诉状自认其收到利息10.5万元,已经构成犯罪,请求法院依法将犯罪线索移交相关部门。
综上,请求法院查明案件系赌博引起,涉嫌非法转贷的事实,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特别授权代理人: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