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1.将更加关注学校体育的生活价值
2.将更加关注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 3.将更加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
小结:
1.重点掌握:“六艺”、“六经”的内容; 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1923年的《新
学制课程标准》;现行的学校体育 思想;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 (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五、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 (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四)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三)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 入及其影响
(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中国学校体育思想自“军国民”思想引 进以来,在近一个世纪的坎坷沉浮中,于 20世纪80年代前期以“体质教育”思 想的建立为标志,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 思想体系。
到目前为止,形成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思 想就有“技术教育”(“三基”教育)思 想、“快乐教育”思想、“全面教育”思 想、“终身体育思想等”。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1、1903年,没落的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这一新学制的执行,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 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2、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正式 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3、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撰写《体育之 研究》一文,对体育的意义、锻炼原则等作了精辟的 论述,强调了学校教育要德智体三育并重等观点。
(一)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从改良主义运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进步思潮中,对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重 要性的认识不断得到加强,为我国近代以 来学校体育的发展从思想上起到了重要的 启蒙作用。
(二)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ຫໍສະໝຸດ 一)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 影响
(二)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 影响
第一讲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四、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五、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四、我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概况 原始社会: 没有学校体育。 奴隶社会: 出现我国古代学校体育;
(1)夏代:“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 学校;
(2)商代:出现“大学”和“庠”两级施教。
(3)西周: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教育内 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以儒家的“四书”“五经” 为主。教育思想重文轻武,学校体育几乎中断。
汉代的教育内容是“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
其中,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 宋朝开始兴办武学,但是这一时期的武学制度 主要在于选拔和训练军事人才,与学校体育无 太大关系。
4、1940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年) 1956年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
纲,并于1957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 书,从而使我国体育教学工作有了统一的规范要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