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_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_苏益南

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_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_苏益南

第35卷第6期2009年11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f X u z h o uN o r m a l U n i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V o l .35,N o .6N o v .,2009[收稿日期]2009-08-31[作者简介]苏益南,男,江苏靖江人,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

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苏益南(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环境;结构维度;问题;对策[摘 要]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社会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并带动其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可以将大学生创业环境分为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教育和培训环境、融资环境、社会文化环境5个维度。

我国当前大学生创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缺乏有力的创业扶持政策;2.创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健全;3.创业融资面临较大困难;4.缺乏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

完善大学生创业环境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强化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快发展中介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培育创业文化,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等。

[中图分类号] C 9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425(2009)06-0117-05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达到611万[1]。

但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效应的减弱、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社会就业文化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前几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再加上今年600多万的新增毕业生,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高达千万人[2]。

然而,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明显减少,远远不能满足毕业生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就业难度明显增加。

就业已成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并将“保增长、促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有效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创业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创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成效。

因而,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对鼓励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基于当前的背景,系统分析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探讨大学生创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所谓创业环境,是指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和实现其创业理想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

国外关于创业环境构成的研究成果中,最具影响的有两个:一个是由G n y a w a l i 和F o g e l 提出的5维度模型,他们认为创业环境应该是创业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组合,包含5个维度,即政府政策和工作程序、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对创业的资金支持以及对创业的非资金支持[3]。

另外一个是由G E M (全球创业观察)提出的模型,它将创业环境分为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等9个方面。

国内学者池仁勇认为,创业环境应该包括6个子系统:创业者培育系统、企业孵化系统、企业培育系统、风险管理系统、成功报酬系统和创业网络系统[4]。

对于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构成,国内学者研究较少,而且比较零散。

陈裕先认为,大学生创业环境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其中大环境是指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小环境包括创业场所、创业设备和简单的创业工具[5];衣红梅认为,大学生创业环境包括创业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其中硬件环境包括政府资金支持、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软件环境包括金融、服务和商务环境[6];吴佳将大学生创业环境分为资金支持、非资金支持、政府政策和工作程序、创业和商业技能培训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5个方面[7];吴启运选取了包括当地创业配套服务、政策完善、当地文化鼓励、风险投资参与、就业形势认知、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大学品牌、父母是否拥有企业、家庭对自身创业的鼓励帮助、亲戚对自身创业的鼓励帮助、朋友对自身创业的鼓励帮助、教育对创业的鼓励等共12个指标作为研究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的调查指标[8]。

笔者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把大学生创业环境概括为以下5个维度:(1)政策环境,包括政府在新创企业设立、信贷、税收、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的政策以及政府的行政服务质量等;(2)经济环境,包括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创业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基础设施、创业企业目标客户群体的收入和购买力情况等;(3)教育和培训环境,包括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创业教育以及政府和社会中介机构等开展的大学生创业和商业技能培训等;(4)融资环境,包括创业专项扶持基金、风险投资、金融机构贷款等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和获得的难易程度;(5)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社会公众对创业的态度和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支持、媒体的舆论导向以及社会诚信状况等。

二、大学生创业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自1998年清华大学首开“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大学生创业潮方兴未艾。

当前,我国正处于国际、国内的大变革之中,世界科技革命浪潮、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内经济和社会转型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整体创业环境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蓬勃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活动还不太匹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有力的创业扶持政策近年来,中央政府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浙江省规定,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可在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同时,还可以向当地经办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承担50%。

然而,由于大学生并非我国现阶段创业大军的主体,因而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并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各项工作都处于启动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从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来看,主要集中在创业企业注册、税收和资金支持等方面,而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和指导等方面的政策则明显不足,而且各个职能部门都是基于各自的视角制定相应的政策,不太注重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和整合。

另一方面,一些优惠政策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难以执行。

据了解,不少大学生创业者在办理各种登记手续时,由于相关部门不知如何操作,结果还是按正常程序走,大学生创业者并没有受到优惠待遇。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有关资金扶持的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规模、创业领域等具有一定的要求,能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本身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大,从而使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没有申请的积极性,政策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二)创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健全有学者指出,系统的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保障。

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有比较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如美国的创业教育贯穿从小学、初中直至研究生的整个正规教育过程。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以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开端,主要着眼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不是培养创业人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作为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个高校虽然也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但由于受办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将创业教育上升到应有的高度,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

在教育对象上,很多高校只是将大学生创业教育视为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部分,主要面向即将毕业的学生,而没有将其融入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在教育师资方面,高校教师大多是学术118专家出身,普遍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难以胜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需要;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创业教育课程所占的比重偏低,有的甚至没有列入培养计划;在教育方式上,偏重于理论教育,如向大学生灌输创业的意义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等,忽视对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

除高校外,很多地方政府也都针对大学毕业生开展了创业培训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培训的层次总体上还比较低,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也不强,而且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难以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三)创业融资面临较大困难资金是任何创业者都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资本,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更是如此。

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就很难取得成功。

一项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资金中有82%来自于个人和家庭,其他渠道的融资则非常有限。

不少大学生尽管具有很高的创业热情,但因为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而没有实施创业或因为中途资金缺乏而导致创业失败,“资金条件”被受调查的大学生列为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政府部门和一些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但基金规模普遍不大,而且由于牵涉面广,对大学生创业个体的扶持力度较小。

据了解,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启动扶持资金少的仅有几百元,最多也就几千元,主要目的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实际帮扶作用并不大。

同时,社会上尽管也有一些风险投资基金,但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而且风险投资机构对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和创业团队的管理能力等要求较高,现实中很多大学生根本达不到这么高的要求,申请风险投资对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可望而不可及。

此外,由于大学生创业申请的信贷额度一般较小,且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银行出于控制信贷风险、降低信贷审批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也往往不太愿意给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因此使国家出台的相关信贷优惠政策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四)缺乏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我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比较强调安稳、守旧,而不太鼓励创新和创业。

尽管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对当前的创业仍然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从整个社会来看,虽然有很多人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取得了成功,也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但社会的整体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依然有不少人认为学生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毕业后就应该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或者起码到大公司就职,对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则会产生诸多联想和猜疑,认为其没本事找到好的工作才去创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