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之初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人之初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人之初》人教部编版《人之初》教案—、文本教学解读本文节选《三字经》的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文本以三言形式出现,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

它的前后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明白,通俗易懂。

《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蒙书,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识字知理,并了解中国中古时期的常识。

1.识写生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3个生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翘舌音“之、初、善、专”。

“教、性、习、幼、玉、义”等字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比较容易熟记。

宜引导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字,唤起生活中的记忆,比如:教学楼、幼儿园、性别、和田玉、义乌、学习。

再组词说一说。

认读“之”,出示“之字形”公路图,帮助记忆“之”的字形,再出示词句“一家之主,言之有理、举手之劳、一年之计在于春”,读一读,感受“之”的意思。

“贵、迁”是形声字,形旁分别是“贝字旁”和“走之”,表意。

教学时,先认识偏旁是什么,再说说为什么是“贝字旁”和“走之”。

“贝字旁”跟宝贝有关,表示贵重、珍贵的意思。

“走之”跟行走有关,含有移动、变动的意思。

“初、器、善、教”等笔画较多的生字,适合用字理识字。

“初”字拆分为“衣+刀”,表示拿了一把刀裁剪衣服,这是做衣服的开始,以此了解“初”是“开始”的意思,结合组词进一步理解字义“初冬、初中”。

“器”字拆分为“四个口+犬”,表示装东西的器具很多,用狗看守,“器”就是“容器、器具”,再组词说一说。

“善”字宜用汉字字形演变过程图来记住“善”的字形,领会“善”的意思。

“教”是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右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棒),左边一个“子”表示儿童,“子”上的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秆),所以“教”字的本义为督导儿童学习。

.本课要求写的字有7个:“之、习、玉、义”都是独体字,启发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认真仿写;“相”字左右结构两部分都是已写过的熟字,难度不大;“近、远”是同偏旁的字,复习落实“走之”的书写要领,才能把字写得美观端正。

2.朗读课文。

《三字经》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朗读之外,可以用吟诵、吟唱的方式,感悟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3.背诵积累。

在正确、有节奏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背诵《人之初》。

《人之初》不但可以有节奏地朗读,还能唱出来呢!带领学生欣赏吟诵音频,多种形式练习吟诵,达到熟读成诵。

也可以一句一句去掉句子,分句背诵,最后看着空白的大屏幕一起背诵。

还可以师生、生生合作对诵。

4.迁移运用。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学生还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本文节选的《三字经》内容朴实无华,通俗易懂。

它不但谈起来轻松愉快,还能启迪心智,帮助孩子明白道理。

教学时,可以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三字经》中的句子来进行劝说。

通过学以致用,指导低年级学生从小树立“以学成才”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现。

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会读13个生字,认识“贝字旁”;端正、匀称地书写“之、义”等7个生字。

2.初步了解吟诵等朗读方法,感受《三字经》的独特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熟读背诵课文,体会后天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明白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读题导入,简介《三字经》1.初读课题。

单字认读。

出示“人,之,初”三个字,一个一个认读,提示三个字都是翘舌音,要读正确。

学习“初”字。

字形由“衣字旁”和“刀”组合,表示裁剪衣服的开始。

现在,“初”就是“开始”的意思。

给“初”字找找朋友。

初:初中、正月初一、初夏、起初。

出示“之字形”公路图,这公路的形状就像“之”的样子。

“之”字藏在许多四字词语中呢,读一读:一家之主、言之有理、举手之劳、一年之计在于春。

2.简介《三字经》。

你在哪里听过这三个字?教师讲述:“人之初”《三字经》的开头第一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读的第一本书。

它只有一千多个字,却包含了很多知识和道理,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

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是哪些,中国的四条大河五大名山是什么,在我们出生以前中国都发生了些什么事,等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三字经》的第一部分《人之初》。

板块二各式读文,学习生字1.跟读。

古时候的小朋友在学《三字经》时,通常是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读。

读着读着,就能把文章读正确,学着古人的样子来读读吧。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你觉得哪一句特别难读?进行重点句跟读。

2.对读。

教师和学生对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

教师读“人之初”,学生读“性本善”,以此类推。

调换顺序,再读一次。

3.自读。

借助拼音,鼓励学生自己把课文正确读下来。

去掉拼音再次读。

4.变换读。

(1)去标点读。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我们在很多地方看到的《三字经》就是没有加标点的,读读这个版本吧。

(2)整排读。

古人写文章不仅没有标点。

而且往往自上而下写,从右往左写,你会读吗?(多种形式的变化朗读,旨在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与生字多次见面,还能体会到古文书写的独特之处)5.识记生字。

(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我们已经不知不觉把今天要学的生字读正确了。

教师引导学生到课文中把生字全部找出来,找到一个圈画一个,再拼读一遍。

(2)拼读生字,强调读准翘舌音。

(3)去拼音认读生字。

(4)识记字形。

这些生字中,你记住了哪几个,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哪几个字比较难记?点拨难点字。

如:认读形声字“贵、迁”。

先认识偏旁是什么,再说说为什么是“贝字旁”和“走之”。

“贝字旁”跟宝贝有关,表示贵重、珍贵的意思。

“走之”跟行走有关,含有移动、变动的意思。

又如:字理识字“器、善”。

“器”字拆分为“四个口+犬”,表示装东西的器“器”含有“容器、器具”的意思,再组词说一说“机器、具很多,用狗看守,兵器、器官”。

认读“善”字,用课件呈现“善”的汉字演变过程,“善”的甲骨文是“羊”加“一双眼睛”,表示眼神安详温和,所谓“慈眉善目”。

金文的“善”是“羊”加“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

神态安详,言语亲切,就是“善良”的“善”了。

6.游戏巩固识字。

以小组为单位,将本课的13个生字贴到拼图中,最先完成古文拼图的小组获胜。

板块三研读特色,朗读背诵1.读了课文中的《三字经》,你有什么发现?2.结合学生回答,点拨三个特色:(1)有节奏。

《三字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琅琅上口,还押韵,就像唱儿歌一样,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吧。

(2)有故事。

《三字经》中藏着有趣的故事呢!教师讲述“玉不琢,不成器”的故事。

(3)有道理。

《三字经》还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从这几句《三字经》中,你读懂了什么道理?3.多么有意思的《三字经》啊!不但能够有节奏地读,还能把它唱出来呢。

师生一起欣赏《三字经》吟诵视频。

4.跟读吟诵。

5.背诵。

(1)师生合作对诵。

(2)生生合作对诵。

(3)先看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如果记得住就把它去掉,一起背。

以此类推,分句背诵。

最后请学生看空白大屏幕,齐背全文。

板块四学以致用,拓展阅读1.《三字经》帮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可以帮助自己和别人呢!)小雨同学总是不听父母的话,还常常和爷爷奶奶顶嘴。

1(创设问题情境:(2)小明同学学习不努力,总认为自己还小,长大了再用功也不晚。

你能用《三字经》中的句子劝劝他们吗?相机点拨“人不学,不知义”中“义”的意思: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2.《三字经》不仅读起来有趣,还有很多有用的故事和道理。

还想再读其他《三字经》吗?(推荐《三字经》中的精华部分)3.学习小结。

老师把《三字经》中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小朋友们去阅读更多的经典作品——“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板块五书写指导1.书写独体字“之、习、义、玉”。

教师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之”的主笔“横撇”要穿过田字格中心;“习”的主笔“横折钩”横平,折要内斜饱满稍有弧度,钩短而尖,钩尖落在竖中线上。

“义”字撇高捺低,撇捺交叉在横中线下方竖中线稍左。

2.书写“近、远”。

重点指导写好“走之”:点的落笔在左上格中心;横折折撇和上点远离,成左倾之态,下部微微靠拢右侧部件,使之紧凑;平捺起笔重,和撇尾相接,向右舒展,捺脚上沿成水平。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8课人之初阅读教学桂城街道灯湖小学夏玉宇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义”9个生字,会写“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读出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第一小节。

3. 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受到儒学经典熏陶。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读出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第一小节。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教具: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步骤一、儿歌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歌谣,想不想听?请大家仔细看认真听!(播放《三字经》儿歌视频)2.过渡新授。

师:好听吗?这一段歌谣出自《三字经》,这《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它三字成一句,读来朗朗上口。

(课件出示《三字经》图片)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人之初》就出自《三字经》的第一章,请同学们举起小手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书空课题)4. 师:注意“初”字,左边一个衣字旁,右边剪刀把衣裁。

齐读课题:《8.人之初》【设计理念:儿歌导入,通过生动活泼的声音和图像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积极主动,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在愉悦的氛围下更高效地渗透了传统文化常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范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60页,老师来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注意听准字音。

(配乐朗读)2.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读一读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来自由朗读吧!预设:学生不自已齐读:你们读得很整齐,如果让老师听见你们个性化的声音,就更好了。

3.学生齐读。

师:刚才你们都能把字音读准吗?现在我们就来检查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班的孩子都能读准字音,而且字正腔圆,真了不起。

**预设评价语:看来.4.男女生配合读。

师:那我们再变个花样来读一读,男生读前面,女生读后面,看男同学读得流利还是女同学读得流利。

【设计理念:教师以配乐范读开始,以优美的朗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深读课文,以读促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