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
A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 .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2.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 .“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 .“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3.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这些现象说明了:(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4.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5.如图1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
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2中的( )
6.几位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是因为各人的( )
A. 音色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频率不同
D. 响度不同
7.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
8.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 .验钞机
B .微波炉
C .电视遥控器
D .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9.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20km
宿 迁
20t
A B C D 图1 图2 图1
10. 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B.一叶障目C.鱼翔浅底D.三点对一线
1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可能发生弯曲
D.平面镜可以成像,而且成的是放大的虚像
12.医生借助听诊器为患者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增加,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大
C.听诊器能改变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更大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3.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
是在处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
在处减弱噪声。
14.白族的唢呐、彝族的声笙、纳西族的巴乌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发
声;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小军同学身高 1.6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1m处时,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相距
m。
若他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4s,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 m,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能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
度”,从声学上讲,前者是使声音的增大,后者是要较好的保持
原声的。
17、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物
理知识有、。
(写出两点)
18、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4s
=1500m/s).这种方法收到回声信号,该处海水深m(v
声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9、在平静的湖面上,当有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水面上时,则入射角为度,
反射角为度。
20、分析下表声音在几种物质中的速度,你可得出的结论有:
(1
) 。
(2) 。
21、下面方框的内容是从一小报上摘抄下来的,则报道 (填“真实
“不真实”),理由是: 。
两星体相撞 惊醒梦中人
某报讯(记者张甲、刘乙)太空中一小天体于昨晚子夜时分与
木星相撞,发生大的响声,惊醒梦中人……据专家解释,这是距离
木星较近的………
22、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分)
23、请画出入射光线AO 的反射光线和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3分).
A
24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经迹。
(3分)
25、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物体本身的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甲和乙一样长,甲比乙粗;乙和丙一样粗,乙比丙长,丙和丁长短、粗细一样,将甲、乙、丙、丁固定在一块平板上,其中甲、乙、丙的松紧程度一样,丁稍为松弛一些,其探究步骤如下:(8分)
(1)用同样的力拔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拔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得
出了结论: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有关时,他应用同样大小
的力先后振动 和 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振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是:
空气(15℃) 340m/s 海水(25℃) 1531 m/s
空气(25℃) 346 m/s 铜(棒) 3750 m/s
软木 500 m/s 大理石 3810 m/s
煤油(25℃) 1324 m/s 铝(棒) 5000 m/s
蒸馏水(25℃) 1497 m/s 铁(棒) 5200 m/s
图A
A
O 300。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26、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的活动过程。
(14分)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________(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⑷、如果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
这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6)如果有4㎜厚和2㎜厚的两块玻璃板,为提高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__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四、综合应用题(14 分)
24.某雷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
27.春节晚会上,一群聋哑青年用精美绝伦的舞蹈“千手观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1)如图7所示,观众看不见领舞者邰丽华身后
站着的其他舞蹈者,这是因为光是传
播的。
(2)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乐
队却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发声,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所发声音的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