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绿地景观环境设计调查报告
调查课题:绿地景观环境设计调查报告
调研案例: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
调研目的:通过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调查研究,了解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
区绿地的基本内容和功能,以及景观空间的基本尺度和景观设计的各物质要素。
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直观感受,加强对景观规划设计的本质和
内容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掌握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
调研方法:资料收集、实地考察、拍摄照片、总结归纳。
调研内容:南师大绿地区位、占地规模、周边环境、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各景观要素(如建筑小品、水体、植物、地形等)。
一、现状分析
1.区位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坐落在南
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1号,距随园
校区约16公里,距紫金校区10公里,
占地2500亩,与312国道、沪宁高速
公路、宁杭高速公路、长江二桥连接
的绕城公路以及规划中的二环路形成
“井”字形路网,与城区及周边地区
交通联系便捷。
校区内自然环境优美,钟山风景
区、栖霞山风景区、宝华山风景区、
汤山风景区周边环绕。
大气、水质、
噪声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类功能
区标准。
仙林校区在延续随园校区古
典精华的基础上,充分体现面向21世
纪的时代气息,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
的独特风格。
2.周边环境关系
南师大仙林校区东侧:紧邻文澜路,旁边有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周围绿化良好,交通便利。
南师大仙林校区南侧:紧邻文苑路,文苑路交通便利,学生出入方便。
附近各类生活设施齐全,还有文澜路广场,适合休闲活动。
南师大仙林校区西侧:紧邻沁兰雅筑,是亚东公司推出的别墅精品---- 沁兰雅筑自2012年12月正式动工以来,凭借其区位优势和品牌效应,成为南京别墅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
南师大仙林校区北侧:为仙鹤山。
仙鹤山位于南师大仙林校区背后,因山形似仙鹤得名,为仙林的制高点之一,有东、西二峰,西侧主峰海拔100.5
米,东侧峰巅有仙鹤观。
仙鹤山面积3000多亩,周围空气清新,为南师大仙林校区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校园空间划分与布局
1.功能分区
南师大仙林校区在空间划分
上,以主入口区域为主,在敬文图
书馆前设置世纪广场和敬文广场
(红色区域),两侧分布教学楼,
为主要教学区域(黄色区域)。
门
口世纪广场设有南京师范大学百
年纪念碑,庄严稳重,彰显学校深
厚文化底蕴。
以世纪、敬文两大广
场为界限,左右两侧分布教学楼,
两大广场之间的厚生路贯穿校区
东西,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学生宿舍
(蓝色区域)。
东西食堂紧邻两学
生宿舍,西侧宿舍北有南师大医院,
南有体育中心,东侧宿舍北临仙林
国际交流中心,南临校区篮球场。
整个校区以中央两大广场为界,各个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且互不干扰。
通过植物、建筑、标识牌、园林小品等造园要素创造各个功能区特色。
2.交通组织
整个南师大仙林校区成反向L形,
教学区域为方格网形,中央广场将东
西两侧教学楼划分开来,严格的轴对
称形式加强了此区域的轴线感。
此外,
东西向两条干道,厚生路、正德路贯
通东西,即加强了东西两侧的空间联
系,又避免了机动车辆进入教学区域
和宿舍区,保证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和
学生的人身安全。
交通流线如图,红
色为车辆主要交通流线,蓝色为学生
主要交通流线。
三、景观设计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更应侧重于建筑群体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
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为校园中人们的学习、休闲、思考、集会以及娱乐等活动提供了物质空间条件,对这些活动的发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1.水景
自古以来,环境因水而发展,商贸因水而繁荣,建筑因水而灵秀,园林因水而旷幽。
南师大仙林校区大门口设有一喷泉广场,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衬托了广场的宏大壮观,绿地与鲜花与飞舞的水花更突显了校园的浪漫情怀,
为校园增添了一抹
动人而秀美的景色,
为学生们提供了学
习、休闲的场所。
喷泉前的国旗迎风
飘扬,更显雄伟壮
丽,见证了南师大
培育的一代代人才,
突出了南师生对祖
国的热爱。
2.广场
在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周边的活动场所的设计中,对校园成块空地设计成开放和谐的交流场所,体现校园自由、开放、团结和互助的人文精神。
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在建筑群落和开放空间中设置景观及相应的休闲设施,如座椅,树池,树阵等。
尊重人们对自然的心理渴求,将子自然景观与人工设施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亲和。
图书馆前设有世纪广场和敬文广场,并且建有绿化小品,以常绿树种为主,围绕树池建有休息的座椅。
敬文广场以丰富的植物围绕人像雕塑,烘托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形成了静谧的空间,让人靠近不由肃然起敬。
世纪广场的喷泉既衬托了校园的雄伟壮阔,又整合了校园中心区域,为广场四周的教学区、图书馆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之余提供了放松休闲的环境。
3.植物设计
植物群落是创建绿色空间环境的
基础,坚持以植物构造景观为主,不
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
是生态意识在高校校园中的具体体现。
南师大仙林校区植物种类丰富,
搭配合理,充分构建了一个和谐的校
园环境。
校门口以雪杉、银杏为主,
雪杉常青,银杏多变,春天一片绿色,
秋天金黄中又带有一抹绿色,形成了
独特的风景。
教学楼、体育中心周围种植了大量的挑花、梅花、桂花等植物,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一抹清香。
宿舍楼前主要由植物配置形成景观,通过绿化灌木带,大片的地被植物来形成舒适宜人的环境空间。
操场体育活动区,健身器材周围种植高大乔木和灌木,以利于夏季遮阳,创造休息林荫。
4.景观小品
大学校园景观小
品的设计要与师生达
成共鸣,潜移默化地影
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学
生的个性。
在现代的新
校区中的校园雕塑,而
且还注重个性和更抽
象的重视装饰艺术和
简化,显示了科学精神
和时代精神。
校园雕塑
通常是:第一,纪念如
浮雕纪念的事件或人
物的纪念雕塑。
二,象
征雕塑,意味着与某些对象或事件的片段为准象征性的书籍,知识。
第三,鼓励雕塑,通常采取的东西联想,鼓励人们追求真,善,美。
第四,装饰雕塑。
通常附在建筑物或设备,主要作用美化。
以图书馆前的雕塑为例。
高校在雕塑景观空间主要人口从历史和文化,教育理念和学校的工作人员来到性质,是为了加强校园景观和文化的精神内涵。
带来更多的活力。
相同的雕塑背景对整体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草图的设计需要和周围环境巧妙结合,以带出它的意义和主题,背景应该简单,发挥背景中的作用的主体。
南师大图书馆前的雕塑,以四个学者为背景,旨在勉励师生勤奋学习,同时烘托校园的学习氛围,巧妙的与周围环境结合,又与图书馆相互呼应。
四、小结及建议
校园环境要求完整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要求一种具有严格理性和有意义的设计。
校园环境应是恬静和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它的设计应创造一个户外学习、休息、思考、交流和集会等适应学生要求的活动场所。
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学校文化于历史,这些积淀应该渗透在每一处景观当中,再基于场地的合理规划,轴线以及节点的布置,在其中表达出校园特色。
另外应该对其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和有效利用,根据不同功能和需求来组织好交通流线,避免在教学区域中有人流和车流的冲突,还有学生的上课与休息的流线,避免重复和走回路。
校园中的各景观要素,也应该进行分析后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水景能将景
观做的生动,体现源源不断的知识和学习的动力,也有很好的寓意,而水景也可与小品结合,营造一处休闲、集会的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停留的去处。
另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上,也应该多选择一些色叶树种,营造有四季变化的空间,而配置方式则因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建筑、小品等,突出重点,或直接以植物为主景,突出植物的季相变化,营造活泼的空间。
南师大仙林校区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突出了人文化、可持续发展、绿色校园等设计新理念,是自然环境与学校的人文环境想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