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典第3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属于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的是()。
D)
禁止绝对的确定刑
参考答案: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2(5.0分)
下列哪种情形不实行数罪并罚?
A)
使用破坏的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又毁坏大量财物的
B)
犯保险诈骗罪,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或者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
C)
因为受贿而挪用公款,或者挪用公款后又使用挪用的公款犯其他罪的
D)
盗窃汽车作为绑架犯罪工具使用,在绑架过程中使用该汽车的
参考答案:A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3(5.0分)
刘某应聘到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部门经理。
半年内,刘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从公司财务部虚报冒领公款一万余元,供给朋友做生意用,刘某的行为能否构成下列罪名?
A)
贪污罪
B)
侵占罪
C)
挪用公款罪
D)
不构成贪污罪、侵占罪、挪用公款罪
参考答案: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4(5.0分)
某大学化学系学生王某欲用该大学化学实验室的有毒化学试剂硫酸亚铊蓄意报复他人,为验证硫酸亚铊的毒性,他把与其有过节的同学陆某作为试验对象,“看他死得了死不了,死不了症状又如何”,一次性在陆的奶粉里投入了500mg的硫酸亚铊(其明知硫酸亚铊的致死量为8~14mg/Kg),致陆某轻伤。
王某对陆某下毒时的主观态度可以认定为()。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参考答案:B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5(5.0分)
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
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
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 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孙某的行为属于( )。
A)
故意杀人
参考答案:A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6(5.0分)
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
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 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
则某甲( )。
A)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
B)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C)
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
D)
应当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C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7(5.0分)
下列有关犯罪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种?
A)
法人只有故意犯罪才承担刑事责任
B)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不应负刑事责任
C)
法人也有可能过失犯罪
D)
已满14周岁不满16岁的人犯罪,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应承担刑事责任。
但在量刑时,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
参考答案:C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8(5.0分)
刘某与张某之妻有染,张某得知后非常气愤,决定要教训刘某。
某晚,刘某穿小路回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张某放出自己训练的狼狗扑向刘某,张某则躲在角落里不动声响。
结果刘某被咬成重伤。
张某的行为()。
A)
属于作为犯,构成故意伤害罪
B)
属于纯正不作为犯,构成故意伤害罪
C)
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构成故意伤害罪
D)
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A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9(5.0分)
下列哪种情形不构成犯罪?
A)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
B)
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
C)
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
参考答案:C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10(5.0分)
某甲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缆,数额不大,构成了破坏电力设备罪。
某乙盗窃准备安装的电缆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
甲、乙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却不同,原因是( )。
A)
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
B)
犯罪对象本身的性质不同
C)
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
D)
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参考答案:D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11(5.0分)
某海关负责人周某,在负责查处一起案值巨大的走私案件时,本应移送检察机关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周某由于接受行为人贿赂人民币2万元,便大事化小,以行政处罚代替了刑事处罚,周某的行为应定性为( )。
A)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B)
放纵走私罪
C)
受贿罪
D)
受贿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参考答案:B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12(5.0分)
甲某带其子(4岁)在公园游乐场玩耍时,其子因与同龄儿童乙争抢座位从旋转电马上摔下,头部磕起一个大包。
甲生气,将乙拉过来打了一个耳光。
乙的母亲见状质问甲,乙乘机咬了甲的手腕一口。
甲恼怒中推了乙一把,乙踉跄几步摔倒,头部恰好撞在石阶的角上,致使头破血流,因神经受压而死亡。
甲的行为()。
A)
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B)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C)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D)
构成故意伤害罪,属于间接故意
参考答案:C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13(5.0分)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在刑事责任中的意义在于()。
A)
因果关系是刑事责任的唯一基础
B)
因果关系体现了主客观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的主要依据
C)
因果关系只是解决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D)
因果关系是解决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
参考答案:C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14(5.0分)
某国有单位会计甲到银行提取本单位工资,由于银行出纳疏忽大意,多支付给甲3000 元,甲回单位后发现多余款额,遂据为己有,甲的行为构成( )。
A)
职务侵占罪
B)
贪污罪
C)
盗窃罪
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B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15(5.0分)
某甲驾驶汽车因为超速行驶将某丙撞成重伤。
坐在驾驶台副座的乙某下车察看丙某的情况,发现伤势很重。
为了逃避责任,乙某和甲某将丙某抬上车,拉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将丙某藏在草丛中。
丙某在12小时后因为失血过多死亡。
关于此案,()。
A)
甲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乙某构成包庇罪
B)
甲某指使乙某逃逸致人死亡,甲某乙某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C)
甲某乙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共同犯罪
D)
甲某乙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参考答案:C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16(5.0分)
甲单位因为乙单位工程款不及时到位,找到乙单位工程负责人催款。
乙单位负责人变相向甲单位索要钱财共12万元,()。
A)
甲构成单位行贿罪
B)
乙单位负责人构成受贿罪
C)
甲单位负责人构成行贿罪
参考答案:B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17(5.0分)
甲与乙有仇,意图杀乙,某日,甲携带杀人凶器,前往乙住处,准备杀乙。
途中,甲忽然肚子疼痛难忍,只得返回躺下休息。
第二天因人告发被抓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
解析是:甲有杀人意图,且开始实施杀人行为,只是由于其肚子痛才使其被迫停止,这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得逞
B)
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
解析是:甲是在去杀人途中自动返回的,这是由于自己主动放弃犯罪C)
甲的行为是犯罪预备。
解析是:甲有杀人故意且已开始准备犯罪,但甲前往杀人的途中只是行为的预备阶段,尚未着手实行,甲停止犯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非自动放弃,故不是中止
D)
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解析是:甲只有主观杀乙的意图,而无客观杀乙的行为
参考答案:C
收起解析
解析:
无
18(5.0分)
无业游民常某冒充某武装警察部队上尉军官在火车上结识一名女大学生并开始交往, 一次两人在校园露天过宿时被学校保安人员发现。
经查,揭穿了常某的伪装,常某的行为已构成( )。
B)
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参考答案:B
个体户甲开办的汽车修理厂系某保险公司指定的汽车修理厂家。
甲在为他人修理汽车时,多次夸大汽车毁损程度,向保险公司多报汽车修理费用,从保险公司骗取12万余元。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论处?
A)
以诈骗罪论处
参考答案:A
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
B)
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