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乘法教学内容:P24.找规律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10×3= 50×8= 40×2= 50×4=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2、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三、讲授新课1、教学“找规律”。
(出示课件)(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问: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4页“试一试”的第1、2题。
四、巩固练习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5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课本第25页“练一练”的第5题。
教学内容:P26.住新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4、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
20×30= 30×40= 140×20= 150×30=10×30= 50×80= 40×120= 50×40=二、讲授新课师:今天,我们来和小红同学一起“整理书”,并在“整理书”的过程中,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教学例题。
出示课件:(1)探索估算。
(同学们认真审视问题情境图)要求:1)理解主题图的问题情境,明白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已知什么,求什么。
3)要列什么样的算式来解决问题。
列出算是:14×12 或12×141)观察算式的特征。
的出观察结果,两位数乘两位数。
进一步揭示课题内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求知内容。
2)引导学生探索估算方法。
3)分组讨论。
把算式中的12看成10,14×10=140,所以结果应该大于140。
但这个问题不能靠估算来解决,必须进行准确的计算,体会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性。
(2)探讨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14×10=140,14×2=24,140+24=164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第三种方法:笔算,14×12=1681 4×1 22 81 4 01 6 8讨论: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三、课堂活动课本第29页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四、巩固练习1、课内作业。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的1-4题)第1题,学生直接口算,在课内完成,可提问学生回答。
第2题,先估算,再进行计算。
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进行计算。
第3题,式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第4题,也是简单的应用题,同样,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进行笔算。
五、作业设计“练习册”对应的练习。
教学内容:P28.电影院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计算下面各题。
16×11 12×14 32×21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1×26 或 26×21(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
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2 6× 2 12 6 ………1排有多少个座位。
5 2 ………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 46 ………21排有多少个座位。
再次强调:第一: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
)第二: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
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
容易掌握,位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28页的“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1、课内作业。
(课本第29页“练一练”的1-4题)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
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
第3题,注意“第17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
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一,要让虚伪上理解: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
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
五、作业设计“练习册”对应的练习。
教学内容:P30.练习(一)练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练习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
(1) 20×10 30×20 40×30 400×30 (2) 13×20 15×10 18×30 120×402、计算。
(1)32×23 26×42要求:1)提倡多样化计算方法。
2)展示各种计算过程,学生汇报。
3)提问说明每一层计算的算理;4)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2) 2 4 5 2 4 6×1 3 ×3 1 ×2 2要求:1)用竖式计算,格式规范;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展示个别同学计算过程。
4)出现问题,及时评讲。
二、专项练习1、出示计算题:54×36要求: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3)提问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4)抽选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奖。
5)强调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2、课文第30页“练一练”的第5、6题。
第5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第6题:这是一道探究的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
先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
解决步骤:(1)先独立计算第(1)小题中的8个计算题。
(2)观察每一组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1:每一组前面乘法算式的积与相对应的后面除法算式的商刚好相等。
学生2:除法算式中,除数都是4,被除数都是整百数。
3、利用所发现的规律,这算一算。
12×25和16×25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12×25=300 1200÷4=30016×25=400 1600÷4=400接着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6题的第(2)题。
4、总结谈话。
着重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程序,注意点。
三、作业设计“练习册”对应的练习。
教学内容:P31.练习(二)练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口算卡等。
练习过程一、基础练习1、课文联系一中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处事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
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考虑题目数量不够,增加题目。
(1) 20×20 30×50 12×30 40×7(2) 15×30 25×40 16×50 80×152、补充计算。
(1)28×24 (2)42×35要求:5)先由学生独立完成;6)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7)选取部分学生板演;8)提问算式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