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目的和意义一、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目的和意义游戏是幼儿的生活,玩具是他们亲密的伴侣。
对于幼儿来说,“玩具”可以是任何东西。
幼儿探索他们手边可及的每一样东西,并且可能把每一样东西都变成可玩的“玩具”。
通常我们把成人专门为儿童制作的、供儿童游戏之用的物品称为“玩具”,以区别于自然的、非专门制作的“游戏材料”。
在“玩具”产生之前,儿童自己寻找和选择玩物。
当人们意识到儿童手中的玩物可能具有某种实用价值(例如,可以帮助儿童练习和掌握使用工具的基本技能)时,就开始主动地、有目的地为儿童制作玩具。
人们创造玩具,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儿童,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生产和生活的实用技能。
玩具承载着成人对儿童的期望、教育意图、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习俗等。
娱乐性和教育性是玩具的基本特性。
“教具”一般是指“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某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和幻灯等的总称”,主要用作教学的辅助物。
“寓教于乐”一直是人们对于教育、尤其是年幼儿童教育的理想。
自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发明了识字积木,率先尝试把玩具和教具合为一体以后,各种各样“以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某种知识、概念和原理为目的”的“教育性玩具”层出不穷。
教育性玩具增加了教具的趣味性,在某种程度上淡化和模糊了玩具与教具的区别。
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市场,在玩具的生产和消费早已进入产业化、商品化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倡导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自制玩教具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优良传统。
在当前幼儿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和幼儿园办园条件已经有了较大改善的情况下,有必要重新认识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目的和意义。
(一)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自制玩教具是相对于需要花钱购买的商品化玩教具而言的。
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厉行节约、勤俭办园,减轻幼儿园在购置玩教具方面的负担,是倡导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重要原因。
玩具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却是儿童游戏和学习的重要物质基础。
虽然没有精美的玩具,儿童也可以游戏,他们可以把手边可及的每一样东西变成“玩具”,但是,玩具和游戏的历史和现实的联结是如此紧密,以至于我们很难把儿童拥有游戏的权利和拥有玩具的权利分开。
社会和成人有责任为儿童提供玩具,保障他们游戏的权利。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教师自觉地承担起这种社会职责,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制作玩教具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
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延续这种优良传统,就地取材为幼儿自制玩教具,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玩具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各种感知觉刺激和可操作的、具体形象的“概念框架”,为幼儿动手动脑主动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玩具不是仅仅乎供儿童玩笑的,快乐的,实在含有科学游戏的性质”。
玩具的具体形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决定了玩具作为幼儿学习的“课本”的年龄适宜性。
幼儿园,尤其是办园条件较好的城市幼儿园,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关于玩教具配备的要求,购置必要的玩教具,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但是,并不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任何玩教具都可以从市场买到。
幼儿园教师根据本园、本班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自制玩教具,一方面可以弥补市场上商业玩具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幼儿创造更适宜的游戏和学习条件,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三)开展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培养儿童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态度,增进儿童实践可持续发展主张的能力的教育。
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提出,为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如果说,在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自制玩教具是一种不得不为的选择,那么,在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自制玩教具就成为我们履行人类和社会发展责任的一种主动的、自觉的选择。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使废旧材料得到合理的利用,不仅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有助于从小培养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态度和责任感以及实际行动,可以成为幼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传承社会文化玩具不仅仅是“玩物”,它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玩具和自然的“游戏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人类社会的文化产物,凝聚着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和价值观。
80年代以来,多元文化和反偏见教育运动的兴起,使玩具的文化传承功能受到普遍重视,以无偏见和无歧视的方式反映人类和文化的多样性成为玩具新的使命。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自制玩教具的创意往往来自于节庆活动、传统习俗、民间游戏等本土文化资源,在取材上往往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对于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本地文化和生活习俗具有独特的作用。
例如,端午节的布老虎、中秋节的兔儿爷、清明节的风筝、元宵节的花灯、春节的舞龙等自制节庆玩具,有助于幼儿认识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
(五)促进家长参与和家园合作家长参与和家园合作是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幼儿园的自制玩教具活动可以成为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家长参与和家园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重要意义:1.有助于家长认识和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特点、内容,生动直观地感受到游戏和玩具对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更新教育观念;2.家长可以帮助收集自制玩教具的材料、提供设计和制作经验、参与围绕自制玩教具开展的主题活动等,使家长能够在参与幼儿学习过程的层面上和幼儿园合作,提高家长参与的深度;3.有助于家长体验和认识自己的教育责任和能力,唤醒和增强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角色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有益于增进亲子关系以及家长之间的分享和交流。
(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玩具既然是幼儿的“课本”,幼儿教师就应当像钻研文字教材那样去研究玩教具,充分发挥玩教具的发展价值与教学潜能。
根据本班幼儿游戏和学习的需要选择和制作适宜的玩教具,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创造适宜的条件,是幼儿教师重要的专业技能。
幼儿园开展玩教具的制作和利用的教研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的指导思想倡导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优良传统。
开展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的目的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充分发挥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水平。
下面介绍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学习的适宜方式。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特点。
为幼儿提供充分适宜的玩教具(包括自制玩教具),是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重要的物质条件。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据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自制玩教具,充分发挥玩教具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幼儿教师重要的专业技能。
开展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目的在于激发教师研究玩教具的兴趣,提高教师利用玩教具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必须指出,倡导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并不是要让幼儿园教师变成会做玩教具的工匠,而是要鼓励幼儿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和兴趣,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注意在幼儿使用玩教具的过程中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问题和困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对话与互动过程中和幼儿共同成长。
(三)鼓励幼儿参与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可以分为教师根据幼儿游戏和教学的需要为幼儿制作玩教具、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下为游戏和学习活动制作玩教具两大类。
过去,在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实践中,往往比较重视第一类而忽视第二类。
幼儿参与自制玩教具的活动,从过程到结果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幼儿动手做玩具的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想像力和创造性,丰富他们的经验;做玩具的结果可以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自己做的玩具可能比较简单粗糙,但是它凝结着幼儿的智慧、情感和劳动。
“实践是第一性的,要自己动手,通过制作——思考——再制作,最终制作出令人满意的玩具来,从这一过程中体味到亲手制作玩具的乐趣,使儿童沉浸在揭示出隐藏在自然界中的某些真理的无限喜悦之中。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应当重视玩教具制作过程中的幼儿参与,把玩教具的制作过程转变为在教师支持下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让幼儿“做中玩,玩中学”。
(四)注重自制玩教具的使用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应当注重自制玩教具的使用。
教师为幼儿制作的玩教具应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而不是仅仅可用于装饰、欣赏的“看具”。
玩具(包括自制玩教具)应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存在着重玩教具的装饰性、欣赏性而忽视玩教具的“可操作性”的倾向,往往使得自制玩教具成为只能看、不能动的“看具”。
近10余年来,教师在自制玩教具的过程中已经具有明显的“让幼儿动手操作”的意识。
“装饰玩具数量逐渐减少,玩教具的可操作性受到重视。
”这是可喜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可改进的空间。
一些自制玩教具虽然具有“可操作性”,但往往不具有“可探索性”,幼儿“动”几下就不想再玩了。
“可探索性”有别于“可操作性”。
玩教具的“可探索性”,不仅仅是指可让幼儿“动手”,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和维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五)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活动应结合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切实服务于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弥补市场上商业玩具的不足。
不应额外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也不应仅仅为“参展”而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专门制作精美的“展品”。
三、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评价标准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简易性、安全性是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的评价标准,这是经专家和幼儿园教师多次研讨形成的。
(一)教育性玩具是幼儿最亲密的伙伴,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是幼儿的“教科书”。
从古至今,玩具在娱乐儿童的同时一直承担着“教育者”的角色。
教育性是玩具的基本特性之一。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于玩教具的“教育性”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在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评价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教育性”,应当从是否“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来衡量。
1.幼儿能做的就不要代替他们去做。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教育性”,首先应当体现在“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上,幼儿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代替他们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