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这不仅是一个令人亢奋或是忧伤的词语,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老的传说。
每个人都有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故事,追忆每个人的恋爱史,总是能够感受到年少的懵懂与无知,还有那么一点点洒脱与随风一般的自由,说不定还有一点小惆怅。
有时候用“一时糊涂”来形容一段感情的开始似乎并不为过,无声无息的开始了,轰轰烈烈一番,而后悄然结束,最后互相感慨遇到的不甚合适,所以往往我们会听到:“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是十分幸福的。
”当你觉得遇到一个投契的人,内心会产生出很奇妙的情绪,还有就是感觉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好像此生就是在寻找着对方。
张爱玲是这么解释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有这样的际遇是十分浪漫的,不过遇到的人肯定不多。
相反上帝对于爱情解释就更加直白一些:男女都是全人的一半,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寻找另一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人。
不过我觉得,爱情的产生更多是心生好感而相互亲近,因为信任而彼此关联,有时候还有可能是因为距离产生的神秘感而激发起对对方的好奇心。
不管怎样,爱情总是产生了吧。
爱情是十分纯洁的,面对那些坚贞不屈的爱情故事,我总是抱着十分憧憬而又崇敬的膜拜心态去品读的。
对于一些霸气的爱情故事,则是让人心驰神往,比方说木马计里海伦的爱情故事。
帕里斯对海伦的爱无疑是执着的、坚定的,不过这顶绿帽子可不是墨涅依斯能够忍受的,帕里斯不但顺手拐走了自己的女人,还顺走了自己的金银财宝,此仇不报确实非君子,经过了十年的战争,希腊人打的头都大了。
不过,当那些元老们看到特洛伊城邦上面魅力无限的海伦时,发出了感人肺腑、流传千古的名言:“为了这样的女人,再打十年又何妨?”我相信每一个男生在读到这儿时都会在心中勾勒海伦的形象。
当年高中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是在讲关于想象的修辞手法,海伦到底有多美,你可以自己去想象:如果你身高170,你可能觉得你心中的海伦可能160最好;如果你长的比较宽,你可能觉得你心中海伦可能应该有点杨贵妃的味道;如果你长的比较黑,说不定你心中的海伦就是非洲黑妹的远房表亲也不是没有可能。
现在回想起这段往事来,觉得这老师实在是太逗了。
当然特洛伊战争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奥德修斯的木马计成功征服了特洛伊,墨涅依斯在踏平了特洛伊城邦之后,也把海伦带回了希腊。
墨涅依斯证明了爱情是需要实力作为后盾的,他是能够承担起一个男人的责任的,不过这个故事读起来,总是让我联想到吴三桂、张学良之流,他们身上有相通的地方,不是因为红颜,而是因为容颜,想来,这是爱情么?女人如果有这样的遭遇,是该庆幸呢还是不该庆幸呢?说这个故事,自然而言就与我们民族众多的爱情故事有了比较,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引得卓文君与之私奔;苏轼因为王弗早逝而写下来那首著名的《江城子》,让人读来唏嘘不已;陆游因为母亲反对而给爱妻唐婉一纸休书,留下千年凄语《钗头凤》;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曾经是多少人的爱情童话,不过危急关头还是不靠谱。
跟墨涅依斯对海伦的爱相比,就感觉缺乏了一种霸气与豪情,墨涅依斯倒是可以与项羽的爱情故事相比较,不过他们的结局却风格迥异。
我们有时候总是幻想着琼瑶阿姨小资情调的爱情,甚至还憧憬着《华山畿》般的梦幻爱情故事。
但现实告诉我们,男人缺乏承担,或者不能保护自己的女人,那么女人会觉得自己遇人不淑,所以有时轰轰烈烈一番,也不是不好。
但另一方面,相较于西方,我们对爱情的赞扬更含蓄,也更显温馨。
像诗经里面的“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等都表现出来对于爱情期待,特别是《上邪》中的经典句子:“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读起来真的是让人热血沸腾,有一种为之献身的气概。
同时,爱情的正反面教材也不少,万恶的焦母拆散了刘兰芝与焦仲卿,也包括陆游的母亲,在爱情的史书上又一次充当了恶人的形象,很好的客窜了一把坏人,伟大的母亲形象就这样全毁了,不过也有秦罗敷、孟姜女、白娘子这样的爱情的义士,他们为了爱情不可谓不执着,他们都是爱情的楷模,纵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不管东南西北,风俗各异,对于爱情来说,总是需要一个信物凭证的,古人有把茅草作为爱情信物的,颇值得考证一番。
记得去年去峨眉,在上山的途中,在那些生锈的铁链上,挂着满满的同心锁,据说上山的情侣们都会在山下或者其他地方买上一把锁带上山,两人相约一起找个合适的地方把同心锁锁在铁链上,然后把钥匙抛到山谷中,个中意义不言而喻,锁住两个人之间的温馨与浪漫,这是一个多么浪漫的举动,看着下坠的低低的铁链,当时也蛮激动的,只是有此心,无此人,那条上山的小路现阶段是见证不了我的幸福的。
看那些上山的情侣都是恩爱有加,不过我想开始时两情相悦的应该是少数吧,总是一方强烈的追求另外一方的。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假如一个人无所畏惧、不计报酬、心甘情愿的帮一个女生做一些琐碎而又费时费力的事情时,那么毫无疑问,他已经喜欢上你了。
但如果你是女汉子的话,那么你可能会非常遗憾,这些事情你都能够搞定,你身边的男生真的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这样,女汉子找不到如意郎君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所以对于女孩儿来说,有时不妨稍稍示弱一下,给男生足够表现的机会吧。
但如果对方不是女汉子,在爱情面前,你是想找一个喜欢自己的呢,还是自己喜欢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大部分人是愿意选一个喜欢自己的吧,毕竟我曾经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最近有点新发现,这种想法似乎不怎么靠谱,本质上对于这个问题,其潜在意义更多的是爱别人幸福还是被别人爱幸福,并非你选了一个爱你的人,就意味着你你一辈子不用付出,也并非你选了一个你爱的人,他就一辈子不用付出,因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靠着单向的爱存活的。
爱情是双向的,对于爱情的双方,都需要学会爱与被爱,对于选择,那只是一个起点的方向问题,并不能代表最终的结果,只有两个方向都走通了,爱情才有可能修成正果。
所以说,选择爱你的,是被动,你爱的,是主动,如果你选择了你爱的,就要教会让他(她)去爱你;如果选择了爱你的,你就得学会去爱他(她)。
对于这两种选择,要往后走都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你选择了你当时不爱的人,你就要试着接受TA对你做的每一件事,然后也去爱TA,如果选择了当时不爱你的人,你就不得不按照TA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去付出,激活TA对你的爱,不过这些做法都很考究手艺。
对于爱情,其实有些人是无师自通,游刃有余,有些人脑袋就像木鱼,怎么敲、怎么导他都不会的。
岔开了,回到选择的问题上来,不管是你选择爱你的还是你爱的,这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儿了,往往有些时候我们会追求这二者的动态平衡,所以,你不爱的人,不证明以后你就不会喜欢上TA,不爱你的人,也不能证明TA以后就不会喜欢上你,能不能走到最后获得小幸福,不是简单的看谁选择了你或者你选择了谁,而是看两个人如何缔造属于二人未来的和谐关系,实现相互精神的慰藉,而且还有一个比较核心的价值取向在里面,就是要懂得坚持自己的选择,但前提是生活中依旧有趋同的价取向和共通的生活语言。
对于选择的爱情,能够走下去当然最好,可是今年的这个秋季,似乎是一个分手的季节,王菲李亚鹏离了,撒贝宁章子怡散了。
他们怎么样跟我们关系并不大,顶多增加点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没有结婚的,谈谈不合适分手乃是正常的,可是对于王菲,一向也被大家看好,走到这个地步,恐怕是很多人没有预料到的,以至于很多人都发出了感慨,不再相信爱情。
不过呢,真正的爱情是存在的,对于我们大众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笃信爱情的传说的。
以王菲李亚鹏为例,从爱情到婚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两个人有趋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生活兴趣爱好,那么,他们这段时间能够走到一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经历过岁月的沉淀,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两个人的价值观发生了一些改变,并不具有趋同性了,他们在一起反而是一种痛苦,这个时候,我想放手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换言之,从一而终她是爱情,今天爱你,明天不爱你了她也是爱情,只是我们习惯了把爱情的保质期限界定为一生,爱情与忠诚、唯一挂上钩,会让很多婚后人士相当痛苦。
当然了,这个观点我想很多女性同胞是不会赞同的,特别是有了孩子的家庭,涉及到一个基本的伦理问题,会让人遭受指责,背负道德的罪恶感。
趋同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方面,另一种解释我觉得也是比较靠谱的,那就是对方不能给予更多灵魂上的慰藉和正能量了,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这样离婚故事,都觉得对方很好,但就是不能往下走了,离婚时还默默的祝福一下对方。
王菲李亚鹏大抵上属于此类吧,陈道明说王菲的生命已经走到了灵性需求的层面,在这一层面,基本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满足她,对于一个艺术家,这样的生活是存在危机感和紧迫感的,很容易让生命的热度与激情凋零,她内心的孤独是否李亚鹏同志不能进行有效排解呢?若如是,分开可能是对的。
所以说万人追不如一人爱,万人爱不如一人宠,万人宠不如一人懂。
陈道明评价王菲道:“拥有一个真正懂你的人远比有一个爱你的人要幸运的多。
”当你你不懂她而去爱他,只会让她十分的痛苦。
回过头来看,也就可以得出一个肤浅的结论,由爱情演变而成的夫妻关系,在生活中的最高意义并不仅仅是生儿育女,平淡的过日子。
所以陈道明说:“婚姻是两个人心灵的互动,灵魂的相融,让爱在两个人之间相互流动,彼此慰藉,彼此滋养,彼此成就。
”自己觉得陈道明说的十分的有道理,共修夫妻关系是一种缘分与福气。
儿女长大之后,会离开你独自生活闯荡,到一定年岁之后,父母老人都会离我们而去,这个时候能够陪伴你我的就是自己所选择的另一半了,所以,能陪对方走多远,就尽量陪对方走多远。
经过婚姻沉淀的爱情是需要新的载体来丰富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层次的,这个时候恐怕最好的就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吧。
把爱情的能量延续到下一代是一件十分幸福快乐的事情,对于孩子就只有一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教育。
通常对于孩子来说,她(他)的穿着打扮跟母亲有很大关系,他(她)的学识修养跟父亲有很大关系,对于爱情的延续,父母要传导给他们什么,我想是值得每一个父母深思的问题吧。
除此之外,在爱情之路上,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讨论,那就是出轨现象。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思想的愈加开放,这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感情道德伦理问题,虽然发生的比例不高,但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你敢拍胸脯保证自己不会走到那一步么?哦,你拍胸脯我也不会信的,这不是单纯的背叛与不忠的问题,还有环境的综合因素。
当然,对于身体出轨或是灵魂出轨,社会主流意识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即使发生在个别人身上,顾及于家庭和自我名誉的保护,也是难以言说的,但问题是你如何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或者小概率发生了,你将如何面对。
在电影《一夜迷情》中,讲述了一对多年的夫妻在同一天晚上相互出轨的有趣事件,男主人公在一次出差中遇到了迷人的女同事时,女主人公也遇到了旧情人,结果男主人公身体出轨了,女主人公灵魂出轨了,婚姻在一个晚上受到了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