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点1.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1.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基本的测量。
测量长度:长度单位国际长度单位:米m(主单位)其他: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等认: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测量工具:刻度尺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尺的位置与被测物平行读:视线正对刻度线并垂直尺面。
读数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记:数字+单位误差:减小误差: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3.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特殊测量:累积法、以直代曲法、用棉线、平移(辅助工具)法测量时间:时间单位国际时间单位:秒s其他: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m 纳秒ns等测量工具:钟表1.3特殊测量:累积法:测量纸的厚度以直代曲法:测量曲线的长度1.4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形式:波传播条件: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速度:气体:340m/s v=s/t s=vt t=s/v接受:人耳结构听不到声的情况:1.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2.离声源太元3.无介质音调:高低←频率(声源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Hz)2.2~2.3乐音的三要素:响度:强弱←振幅(分贝dB计量声音强弱)/离声源远近音色:←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弦乐器的音调:当弦粗细、张紧程度相同,弦越长音调越低;当弦粗细、长短相同,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当弦长短、张紧程度相同,弦越细音调越高;人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85~1100Hz 人“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0~20000Hz物理学:无规律振动2.4乐音环境保护:影响人正常生活、学习、休息物理学:有规律振动噪音环境保护:有可能影响人定义: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超声作用:传递信息;具有能力。
应用:B超、声呐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应用:水母耳方法吸声隔声减少噪声在声源处途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第三章光的定义:光是一种电磁波,平时看到的是“可见光”,能引起人的视觉的电磁波。
光的作用:让我们看见物体;带来温暖;植物光合作用……人能看见物体的条件:是光源或能反射光;光能进入人的眼睛。
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沿直线传播现象: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3.2光的反射的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两角相等。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4光的折射的定义: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3.3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距=物距;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与镜面。
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像点。
凸面镜:会聚光球面镜凹面镜:发散光3.5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透镜中心。
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3.6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像的正倒想的虚实应用u > 2f f < v <2f 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f < u <2f v > 2f 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u = 2f v = 2f 等大倒立实像u < f 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u = f 不能成像3.7眼睛:正常眼、近视眼(像在视网膜前,凹透镜纠正)、远视眼(像在视网膜后,凸透镜纠正)显微镜:物镜(f<u<2f)目镜(u<f)望远镜:物镜(u>2f)目镜(u<f)3.8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色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第四章4.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利用汞、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
摄氏温标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2、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3、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4、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4.2~4.41、蒸发液体表面影响蒸发的因素:温度、表面积、周围空气流动速度:缓慢汽化:2、沸腾一定温度(沸点)液体内部、表面水沸腾的条件:沸点;继续吸热液化方法:降温;加压晶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玻璃、石蜡、松香、沥青、塑料):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4.5云的形成:液化、凝华雪的形成:凝华霜的形成:凝华雨的形成:熔化雾的形成:液化雹的形成:凝固露的形成:液化第五章5.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形状、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是物体一个基本属性。
千克kg(主单位)单位吨t 克g 毫克mg测量:⑴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托盘天平。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节天平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2.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1.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2.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天平调节使用歌:一放平,二调零,三转螺母成平衡,一边低来向另一边转。
针指中线才算完,左物右码镊子夹,游码最后调平衡,砝码游码加起来,物体质量测出来。
5.2~5.3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正比;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公式ρ=m/V m=ρV V=m/ρ(单位:kg/m³g/cm³)1000 kg/m³=1 g/cm³5.4能吸引铁、钴、镍的物体有磁性,有磁性的物体是磁体。
磁体中磁性最强的部分是磁极。
地理北=地磁南地理南=地磁北磁性材料:磁带、磁盘、磁卡等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盐水、金属、溶液、石墨、人、大地、不纯净的水)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绝缘体之间(锗、硅、砷化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糖水、常温下的玻璃、橡胶、塑料、干燥木材、纯净的水)热的良导体:容易导热的物体(金属、水)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玻璃、塑料)硬度:金刚石硬度最大6B→B→HB→F→H→9H5.5纳米材料:微粒小到纳米尺寸的材料(纳米陶瓷材料、纳米碳管、纳米磁性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半导体材料:锗、硅、砷化镓(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属性)超导材料:电阻为0隐形材料:能强烈吸收电磁波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复习大全(精华版)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