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实验1
~ (N ) N N P( N ) e N!
正态分布:
( N 20)
P( N )
1
( N N )2
2
e
2 2
N , —计数的平均值和均方差;
N一相等时间间隔内单次测量的计数; P(N)一计数为N的概率。
N 应当指出,当 值较大时,由于N值出现在期望值附近的概率 也较,此时均方差
变;测量时间足够精确,不会产生其他误差等)重复测量放射源 的计数,其值是不完全相同的。而是围绕某一个计数值上下涨落, 涨落较大的情况只是极小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谓之放射性涨落, 它是由核衰变的随机性引起的。
当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较多时,其衰变产生的计 数分布(也即核衰变数的分布)服从泊松分布:
0 N 20)
四、实验设备
1、GP-1-B型定标仪,FJ-367探头,及GP-1-M幅度分析器,高压发 高压发生器 生器。
铅室 探头 脉冲幅度分析器 定标器
2、 Cit-3000F伽玛能 谱仪
五、实验步骤
(一)、GP-1-B型定标仪,FJ-367探头,及GP-1M幅度分析器,高压发生器-实验步骤
1、仪器的连接,高压电源——输出线——脉冲幅度分析器的输入 线——定标器的输入信号线 2、脉冲幅度分析器,按仪器面板上的——电源——“开”。 3、定标器,按仪器面板上的电源——“开”。 4、加高压,打开高压电源,将高压旋扭调至工作电压700V。 5、调节脉冲幅度分析器的阈值,根据测量要求,调至合适的位置 ,数控制在10cps附近 6、调节定标器的阈值,使测量值的大小在较宽的测量范围。 7、选择好条件——测量时间,放大倍数,测量量程。 8、开始测量,按定标器的“工作”,当测量间到了,仪器停止计 数,记录读数。 9、连续重复测量装置的本底计数(N)100次以上,并记录之。 10、按下列表格统计,并计算出
N N
泊松分布与被测曲线( 取m = 3. 5)
正态分布曲线
2、放射性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由于放射性的衰变并不是均匀地进行,所以在相同的时间 间隔内作重复的测量时测量的放射性粒子数并不严格的保持一 致,而是在某个平均值附近起伏。通常我们都把平均值n看作 是测量结果的几率值,并用它来表示放射性活度,而把起伏带 来的误差叫做测量的统计误差,习惯上用标准误差 n 来描述 。实验室里都将一次测量的结果当作平均值,并做类似的处理 而记为 N ,其中N表示放射性本身,N N 则表示其测量误 差。
测量 时间 10 30 60 90 120 180
测量 次数
1 2 3 4 5 6
7、计算理论概率及实测概率分布
( N ) N 1 e N N P( N 1) P( N ) ( N 1)! N 1
n N N
n
实测概率P(N)
nN n
(三)、数据的整理 以计数N为横轴,以概率P(N)和P’(N)为纵轴,画出分布曲线直方 图,然后连成圆滑曲曲。
后在液晶显示屏左上方读取总量数据。 4、记录:在屏的右上方显示出总计数率,记录下来。将光标移到115道左右,记 录下此道的计数率。 5、分别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仪器在铅室条件下每一道的计数率及总道 计数率的分布。
Number:0000010 A:30000 E:1.461MeV 15.0γ Count:161.0/S 2012-11-3 14:20
2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一定强度放射性源
的计数率;
2、放射性测量误差影响测量
1)不同测量时间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2)重复测量次数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3 、用列表法和作图法表示实验结果:列出频数,频 率统计表和本底计数的频数、频率、累积频率曲线图。 4、确定放射性统计涨落规律的概率 -------------------------------------------------------STime:300 CTime: 30 CH:100 Ct:250
6、放射性测量误差影响测量 将一放射性源放于探头前,改变测量时间,进行多次测量,计算: 1)不同测量时间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2)重复测量次数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实验一 放射性衰变涨落的统计规律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放射性衰变的涨落性
2、掌握放射性伽玛仪测量的观测方法
3、熟悉放射性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了解统计误
差的意义,掌握计算统计误差的方法 4、检验放射性衰变涨落的概率分布类型 5、学会用列表和作图法表示实验结果
二、实验内容 1、放射性统计涨落规律的验证 1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装置的放射性本底 (计数);
单位时 间内计数(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计数为N的出现的次数n
计数为N出现的概率P (N) 理论计算的概率P’(N)
(二)Cit-3000F伽玛能谱仪实验步骤
选择γ总量测量
1、系数设置:用户在测量前请检查总量单位Gama(γ)。如果不对,参照5.4.1设
置总量系数。 2、时间设置:主界面状态下,在仪器面板上按“功能键”,选择“ 1”( time) 输入测试时间30,按回车键,按“9”保存,再按“0”退出。选择设置测量 时间为30钞。 3、测 量:探头表面紧贴测量对象,在仪器面板上按 “1”开始测量,测量结束
六、编写实验报告 注意:资料整理中也可使用计算机完成。
七、思考题 1.什么叫放射性衰变涨落?它服从什么规律?如何检验? N N 2.以单次测量值N表示放射测量结果时,为什么 是 ,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3.用单次测量结果与多次测量结果表示放射性测量结果 时,哪一种方法的精确度高,为什么? 4.为什么使用放射性的概率分布可以检查辐射仪的性能? 5.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时,如何正确选择概率分布类型?
1、放射性衰变涨落的统计规律
放射性物质是由大量的放射性原子所组成。其中的原子核在 什么时刻,哪一个或哪几个核衰变是完全独立的、随机的。也是 不可预测的,也就是说,放射性核衰变纯属偶然性的。核衰变现 象是一种随机现象。因此,在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例如放射 性源的半衰期足够长,在实验时间内可以认为其活度基本上没有 变化,源与计数管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每次测量的时间不
,
计数的相对标准误差为
N 1 N N
它能说明测量的准确度。当 N 大时,相对标准误 差小,准确度高,反之则相对误差大,准确度低。 为了得到足够的计数N以保证准确度,就需要延长 放射性的测量时间 t 或增加相同测量的次数 m 。根 据简单的计算可知,从时间 t 内测得的结果中算出 的计数率的标准误差为
N N n 2 t t t
其中N为t时间内测得的脉冲数目,n为单位时间内的脉冲数。
计数率的相对标准误差E用下式表示:
n 1 t E n nt
在每次测量的数据里,实际上都包含本底计数,本 底计数是由于宇宙射线和测量装置周围有微量放射性 物质沾污等因素造成的,也服从统计规律。所以,本 底的标准误差也要加到样品的测量结果里去,这就增 加了测量的标准误差。如果能够避免其他因素只剩下 宇宙射线的影响,则本底计数将是最小值。因此,采 用有足够厚度的铅室屏蔽对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是有利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