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师人体解剖生理学参考答案

东师人体解剖生理学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人体解剖生理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根据你的判断,请在你认为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划“√”,错的划“×”,每题2分,共40分。


1、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它与外界特定的化学物质进行非特异性结合,引起蛋白质构
型的变化。

( × )
2、感觉神经系统是将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外周效应器的神经纤维。

( × )
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紧张,维持姿态平衡,协调各肌群的随意运动 ( √ )
4、下丘脑是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 √ )
5、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大脑皮质产生的感觉和知觉 ( × )
6、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现象叫做去极化。

( × )
7、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 √ )
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引起了K离子的通透性提高而发生的局部电位. ( × )
9、老年人的神经细胞完整,但是传导速度减慢。

( × )
10、从发展的顺序看,躯干的生长早于肢体 ( × )
11、对声源方向的判定需要大脑两半球的协同活动。

( √ )
12、中膜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 × )
13、感受器的唯一作用就是换能作用。

( √ )
14、视杆细胞中的蛋白质绝大多数是视紫红质。

( √ )
15、舌头两侧中间部分对酸最敏感。

( √ )
16、声音传导中的骨传导在通常情况下发挥巨大作用。

( √ )
17、下丘脑合成并释放调节性多肽,经下丘脑-垂体束输送到神经垂体,调节其内分泌功能。

( √ )
18、肾上腺是成对的内分泌腺器官。

( √ )
19、成年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 × )
20、催乳素具有促进乳汁排出和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

( × )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甲状腺激素虽然属于含氮类激素,但其作用机制却与类固醇类激素类似,简述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
机制
答: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类固醇激素的分子质量较小,且是脂溶性的,可通过扩散或载体转运进入靶细胞,激素进入细胞后先与胞浆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适宜的温度和Ca2+参与下,发生变构获得透过核膜的能力。

激素进入核内后,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

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的非组蛋白的特异位点上,启动或抑制该部位的DNA转录过程,进而促进或抑制mRNA?的形成,结果诱导或减少某些蛋白质(主要是酶)的合成,实现其生物效应。

一个激素分子可生成几千个蛋白质分子,从而实现激素的放大功能
2、20世纪60年代Von Bekesy提出了行波学说,试述其基本内容。

答: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方式进行的:内淋巴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孔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此波动再以行波的沿基底膜向耳蜗的顶部方向传播。

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的行波都从基底膜的底部即靠近卵圆窗处开始。

频率越低,传播越远,最大
行波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基底膜顶部,且最大振幅出现后,行波很快消失;高频率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振动只局限于卵圆窗附近。

3、静息电位是如何产生的?
答:静息电位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其产生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膜两侧离子的不平衡分布,二是静息时膜对离子通透性的不同。

解释)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k+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这时k+会从浓度高的膜内向浓度低的膜外运动,使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

膜外正电的产生阻止了膜内k+的继续外流,使膜电位不再发生变化,此时膜电位称为静息电位。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条件反射?什么是非条件反射?论述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答: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后天形成,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两种形式。

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

在解剖生理学上又称前馈控制系统。

【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亦称非条件反射,是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

或在出生后发挥作用,或随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

反射弧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

本词条与词条“反射(受刺激物对刺激物的逆反应)”含义相同。

【联系】
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如果只有非条件反射是无法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的。

可以设想,机体不能只依靠食物掉入口中才引起吃食动作,更不能只在身上遭受伤害时才引起防御动作。

实际上,在生命活动中,单纯的非条件反射是不存在的;机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所以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区别】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相比,前者的数目是无限的,后者是有限的。

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还在远方的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

因此,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大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2、动作电位可以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这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请论述突触传递的特征。

答:、(1)单向传递。

兴奋只能由突触前神经元向突触后神经元方向传导,而不能逆传。

这是因为只有突触前膜才能释放神经递质。

(2)中枢延搁。

兴奋经突触传递要耗费一定时间。

这是因为兴奋通过突触时需要经历递质释放、递质弥散、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生突触后电位等一系列过程所致。

(3)总和。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均可发生总和。

总和可分时间总和及空间总和两
种,即前一次冲动引起的突触后电位与紧接着传来的冲动所引起的突触后电位可以相加,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同时或几乎同时接受不同轴突末梢传来的冲动所产生的突触后电位也可以相加。

(4)兴奋节律的改变。

在反射活动中,传出神经发出的冲动频率往往与传入神经上的冲动频率不同。

这是因为传出神经元的兴奋节律不仅受传入冲动频率影响,还与其自身功能状态、中间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和联系方式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