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监管及法律依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计量基础知识 量值传递及量值溯源 计量检定的法制管理 计量监督管理及法律依据
4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5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计量概述
定义: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 活动。 特点: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计量分类:科学计量、工程计量、法制计量
39
第三章 计量检定的法制管理
第三节 计量技术法规 计量技术法规包括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技术规范。 它们是正确进行量值传递、量值溯源,确 保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所测出的量值准确可靠, 以及实施计量法制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条件。
40
第三章 计量检定的法制管理
一、计量检定系统表
概念:从国家计量基准到各级计量标准直到 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主从关系所作的技术规定,称 为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 计量检定系统表反映了我国科学计量和法制计 量的水平。只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一种。它有国 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制定、修订,由建立计量基 准的单位负责起草。一项国家计量基准基本上对应 一个计量检定系统表。
第二节 计量的地位
计量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防安全息息 相关,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国内外贸易,还是国 防建设、科学研究,处处都有计量在支撑。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计量有关,从衣食住行 到工作学习、社会生活,计量就在你身边。如日 常生活中常见的秤、电表、水表、煤气表、手表 等,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每天都在用。
41
第三章 计量检定的法制管理
二、 计量检定规程
计量检定规程分为三类: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 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府计量行政部门
42
第三章 计量检定的法制管理
三、计量技术规范
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包括通用 计量技术规范和专业计量技术规范。 通用计量技术规范:名词术语、考核规范、 命名规范、编写规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等。 专业计量技术规范:校准规范、型式评价大 纲、计量特性、测定方法、测量装置试验方法等 。
12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工作计量器具
含义:可单独地或与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 行测量的器具。例如:电子秤、加油机、 电子汽车衡、温度计、天平、砝码、煤气 表、出租车计价表、血压计、有害气体分 析仪等等。
13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计量检定
计量检定: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 法 定 要求 的 程序 , 它包 括 检 查 、 加标 记 和 (或)出具检定证书。 计量检定可分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
计量立法基本原则
就地就近,经济合理的原则
统一立法,区别管理的原则
38
第三章 计量检定的法制管理
第二节 计量监管范围
一、机动车安检机构 二、检验检测机构 三、加油站 四、定量包装商品(水泥、大米、农资、瓶装液 化石油气等) 五、医疗卫生机构 六、能源类企业 七、市面上其他计量监管(眼镜店:验光配镜计 量器具,电子汽车衡、水表、电子秤、出租车计 价器)
31
第二章
量值传递及量值溯源
国家计量基准
量 值 溯 源 路 线
校准
检定
各级计量标准器具 校准 检定
量 值 传 递 路 线
使用中工作计量器具
32
第二章
量值传递及量值溯源
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的比较
量值传递含是自上而下的,量值溯源自下而上的。 量值传递含检定和校准两种方式,量值溯源未作 设定。 量值传递按等级传递,量值溯源可以越级上溯。 量值传递强调计量器具的传递,带有强制性;量 值溯源强调数据的溯源,带有自主性。
考核均及格后,受理申请的计量行政部门办理
计量检定员证。
计量检定员证书的有效期
计量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三年内 有效。计量检定员证有效期为五年。
45
第四章 计量监督管理及法律依据
46
第四章 计量监督管理及法律依据
一、安检机构监管 监管法律依据: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47
量值传递
量值传递及量值溯源
第一节 概述
概念:指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的形式,将国 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计量标准逐级传递到工 作计量器具,以保证被测对象量值的准确和一致的全过程。
量值溯源
概念: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 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追溯到规定的参考标准,直至 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的方法。
25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第三节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 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计量法》 第三条 )
26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法定计量单位构成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和具有专门名称
的导出单位
3、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6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法制计量
法制计量由政府或授权机构根据法制、 技术和行政的需要进行强制管理。
法制计量工作包括:计量立法、计量器 具的控制、测量结果的管理。
7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计量器具
《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一条明确指出 计量器具就是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 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 量值的标准物质。 以准确度由高到低,可以分为:计量基 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工作计量器具。
授权检定 项目名称
一般压力表
测量范围 (0.1~60)Mpa
检定依据 JJG52-1999
精密压力表
燃油加油机
(0.1~60)Mpa
(1~100)L/min
JJG49-1999
JJG443-2006
19
授权检定 项目名称
测量范围 (0~40)KPa
检定依据 JJG270-2008
血压计(表)
光干涉式 甲烷测定器
43
第三章 计量检定的法制管理
四、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
计量检定人员定义
计量检定人员是指各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各 有关部门及各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计量检定机构 中经过考核合格、持有计量检定证件、执行强制检 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的人员。
44
第三章 计量检定的法制管理
计量检定员证书的办理 计量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
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22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非强制检定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第二
款的规定“强制检定以外的其他计量标准器具和
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
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
量行政部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
非强制检定不是不要管理、不是不要检定。
23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强检与非强检的意义
强检的意义 1、保障计量监督的公正性、有效性; 2、保障单位内部量值的统一; 3、保障国家、集体和广大群众的利益; 非强检的意义 1、维护正常的生产、科研、经营秩序; 2、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24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10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计量标准 概念:是将计量基准(标准)的 量值传递给工作计量器具的一类计 量器具。
11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计量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需要,建 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一级人民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 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经同级人民政府 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16个)
时间:分、小时、天 平面角:秒、分、度 旋转速度:转每分 长度:海里 速度:节 质量:吨、原子质量
体积:升 能量:电子伏 级差:分贝 线密度:特(克斯) 土地面积:公顷
29
第二章 量值传递及量值溯源
30
第二章
8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计量基准 概念:是指用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量 值,经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作为 统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
9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计量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计量行
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 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计量基准大多数都建立在国家计量院,目 前国家共有计量基准180多项。计量基准 是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对每项测量 参数来说,全国只能有一个计量基准。量 出一门、数出一家。
17
授权检定 项目名称 砝码 机械天来自 电子天平 架盘天平 非自动指示秤 数字指示秤 模拟指示秤 非自行指示秤
测量范围 (1~200)g 1mg~200g 1mg~200g 1mg~200g (0~1)t (0~30)t (0~120)t (0~30)t
18
检定依据 JJG99-2006 JJG98-2006 JJG1036-2008 JJG156-2004 JJG555-1996 JJG539-1997 JJG13-1997 JJG14-1997
48
第四章 计量监督管理及法律依据
(0~10)%CH4
JJG677-2006
20
第一章 计量的基础知识
强制检定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
九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政府计量行 政部门对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 实行强制性定点定期的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