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石灰土施工方案

水泥石灰土施工方案

水泥石灰土施工方案
第1章编制说明
1.1 编制目的
为指导4:12:84水泥石灰土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降低工程造价,为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1.2 编制依据及验收标准
1.3.1众意路道路施工图(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1.3.2主要依据的规范、规定和标准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路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3 编制原则
1.3.1 严格执行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设计标准。

1.3.2 遵守、执行招标文件各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工程管理目标。

1.3.3 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应用新技术成果,使施工方案具有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

1.3.4 充分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妥善处理施工组织与周边接口问题,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1.3.5 施工方案编制尽可能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相结合,特殊技术与普通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施工方案具有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

第2章工程综合说明
2.1 工程简介
1、本工程为郑州市
2、施工范围:设计施工图纸。

3、工程概况:本道路规划红线宽40米,两幅路形式。

设计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设计车速:40km/h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年
交通饱和年限:20年
车行道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玻纤网土工格栅(不计厚度),乳化沥青下封层(不计厚度),36cm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18cm厚水泥石灰土。

人行道结构:6厘米砼条纹石,3厘米厚M7.5水泥砂浆层,18厘米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

2.2 工程项目环境
2.2.1地质情况
本项目位于郑州市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层结构由上至下主要有四个地质单元组成:建筑垃圾填土及耕土淤泥质粉土、粉砂、粉土、粉质粘土。

2.2.2 交通运输
本工程所用土源、石灰运输以汽车为主,材料运输施工区域内临时便道解决。

第3章施工总体部署
3.1 总体施工安排
3.1.1 总体施工安排原则
1、综合考虑地方因素,合理组织交通、材料供应,将地方干扰降到最低。

2、以水泥石灰土摊铺、碾压为施工重点,分区、分段进行施工安排。

3、按流水作业顺序,区、段工序安排平行作业。

3.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交通组织
3.2.1施工场地的交通疏导
本工程为达到文明施工要求,树立良好的施工形象,满足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的要求,创建文明施工工地,施工区外设置醒目的施工标识,明确指示车流方向。

3.3 施工组织机构及任务划分
3.3.1 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为安全、优质、快速完成本工程,我们将按项目法组建责、权、利统一的项目经理部,施工组织机构(见附表1)。

附表1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95%以
3.6 主要施工设备
根据业主对工期、质量的要求,结合工程的结构特点,将调集满足施工要求的各种机械设备,以保证施工任务的完成。

主要机械设备
主要的测量仪器设备表
第4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4.1 工期计划目标
计划于年月日—年月日完成水泥石灰土底基层工作。

4.2工期保证措施
本工程工期紧、工作量大、施工要求高,为确保按期完成工程,特制定以下工期保证措施:
(一)道路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迅速成立、及时到位,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二)施工准备抓早抓紧:
尽快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认真复核图纸组织进行设计技术交底,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落实施工方案,相关机械及时进场,施工中遇到问题影响进度时,将统筹安排,及时调整,确保总体工期。

(三)施工组织不断优化:
以施工组织进度和工期要求为据,及时完善施工组织设计,落实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根据施工情况变化,不断进行设计、优化,使工序衔接,劳动力组织、机具设备、工期安排等有利于施工生产。

(四)建立从经理部到各施工现场的调度指挥控制系统,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地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题。

对工程交叉和施工干扰应加强指挥和协调,对重大关键问题超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工序和调动人、财、物、机,保证工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五)强化施工管理严明劳动纪律,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优化组合,使作业专业化、规范化。

(六)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切实做到加强机械设备的检修和维修工作,配齐维修人员,配足常用配件,确保机械正常运转,对主要工序要储备一定的备用机械,确保机械化施工顺利进行。

(七)确保劳力充足、高效:
根据工程需要,配备充足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并采用各项措施,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和工作质量。

第5章施工工艺
5.1 路拌法施工工艺
5.1.1 工艺流程
铺土→打格卸灰→拌和→整形→碾压→养生
5.1.2 铺土
5.1.2.1 采用同一车型运土。

计算每车土堆放的纵横间距,按计算的间距卸土。

5.1.2.2 用推土机将土摊平,并进行排压。

用平地机整平,检验松铺土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1.3 打格卸灰
5.1.3.1 采用同一车型运输石灰。

计算出每车石灰摊铺的面积,事先在路基上用石灰打出方格,
每格中卸一车石灰。

5.1.3.2 用推土机配合人工将石灰摊铺均匀。

5.1.4 水泥摊铺
5.1.4.1计算出每袋水泥摊铺的面积,事先在路基上放置好水泥距离。

5.1.4.2人工将水泥摊铺均匀。

5.1.5 拌和
5.1.5.1 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相邻拌和段重叠拌和5米以上,相邻拌和重叠拌和20cm以上。

5.1.5.2 拌和时应及时检查含水量,使含水量等于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若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应及时调整。

5.1.5.3 拌和时应随时检查拌和深度,拌和深度应直达水泥石灰土底基层底面。

5.1.6整形
5.1.
6.1 拌和均匀后应立即进行初步整形。

5.1.
6.2 采用推土机或轮胎压路机在初平的路段上快速排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

5.1.
6.3 将局部低洼处表层5cm以上的石灰土耙松,用石灰土找平,并用机械碾压一遍。

5.1.
6.4 再用平地机整形一次,并将高处的石灰土刮出路外。

5.1.
6.5 每次整平都应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

5.1.7 碾压
5.1.7.1 根据首件施工确定的碾压方案进行碾压,路基两侧应多压2~3遍。

5.1.7.2 整形后,石灰土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的±1%~2%,立即进行碾压。

5.1.7.3 在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曲线段由路基两侧向路中心碾压,在设超高的曲线段,由曲线内侧向曲线外侧碾压。

5.1.7.4 碾压时,轮迹应重叠不小于30cm。

5.1.8 养生
5.1.8.1 底基层碾压完成,经检验合格后,如不立即进行基底施工,应洒水养生。

5.1.8.2 完工后的石灰土层应养生7天,养生期间应保持其表面呈潮湿状态,常温季节每日应洒
水4次以上。

5.1.8.3在冬季施工中,石灰土碾压成型后,抓紧各道工序衔接,并对已完成工程量进行保温毡覆盖养生,直至上基层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