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并发症的护理
骨折并发症的护理
一、骨折的早期并发症
感染
骨筋膜室综 合征
休克
骨折的早期 并发症
脂肪栓塞综 合征
重要周围组 织损伤
重要的内脏 器官损伤
二、骨折的 愈合障碍
便秘和肠梗阻
骨折晚期并发 症
畸形愈合
褥疮 坠积性肺炎 关节僵硬
缺血性挛缩
三、骨折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一)休克 主要为损伤引起出血、组织水肿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所致。中医理论认为骨、 软组织、内脏等多发损伤,而致血脱,气亦随血脱,渐致气血双亡、元气暴脱 而休克。
休克的护理观察及护理措施
1、早期表现为烦躁不安,心率加快, 血压可保持正常,但脉压差缩小。继 而四肢湿冷,口干,尿少,脉搏细弱, 血压下降,皮肤苍白或呈瘀血斑纹等。 创伤性休克主要由失血引起,为低血 容量性休克,根本治疗措施是补充足 够的血容量。在输液的开始阶段,输 液的速度远比输液的种类重要。首先 以很快的速度输入手边任何能够得到 的晶体液,必要时输入血浆或血浆增 容剂,以加速恢复组织细胞灌流,改 善缺氧状况,赢得时间以进行交叉配 血。最好能在2小时内纠正低血容量性 休克。
重要内脏器官损伤护理观察及护理措施
(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尿量、皮肤黏膜,检测中心静 脉压、血红蛋白、 红细胞计数等,以明确是否出现休克及程度。 如出现休克则迅速予高流量给氧,快速 补液输血,保暖,忌用热水袋。
(2)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和腹膜刺激征,如出现相应症状体护理 征则早期作出相应处理。
①疼痛:初期伤肢局部有麻木、异样感。 继而发生持续性灼痛并进行性加重,但 一般与损伤程度不相称。至晚期神经功 能丧失后不再疼痛。
②患指(趾)屈曲挛缩,不能自主活动,被 动拉伸指(趾)可引起剧烈疼痛。
③局部压痛。
④患肢远侧脉搏改变:初期脉搏可正常。 随病情加重,远侧动脉搏动逐渐减弱直 至消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或消失。 出现上述局部症状即可作出诊断。
收缩。
6、本症易并发感染,应早期应用抗生素。
7、适量输注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
8、加强生活基础护理
(三)重要的内脏器官损伤
重要的内脏器官损伤 多发性骨折合并内脏损伤症状早期常被骨折掩盖及体征不典型。有的病人由于严重休
克或生理紊乱,不同系统的创伤与体征互相影响,往往使病人对病史诉述不清,影响 准确判断病症,延误诊断及救治时机。常见的内脏损伤:(1)肝、脾破裂。(2)肺损 伤。(3)膀胱和尿道损伤:骨盆骨折可损伤后尿道和膀胱,引起尿外漏,下腹部、会 阴疼痛、肿胀以及血尿、排尿困难。(4)直肠损伤:骶尾骨骨折可能刺破直肠,出现 下腹部疼痛和直肠内出血。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注意正确判断各伤情相互影响的 症状和体征。观察病情有预见性,进行48h分阶段观察。前12h,尤其是前6h重点观察 有无威胁生命的内出血和骨折所致的大血管破裂,后36h详细观察是否存在隐匿而常 延误的某些脏器损伤。
2、本症一旦确认,及时转入ICU 3、在纠正休克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并适当应用利尿剂消除体内过多的水分
和钠盐,以减轻肺间质水肿。 4、支持呼吸,尽早应用呼吸机支持呼吸,严密观察PaO2 PaCO2,防止出现呼吸性
碱中毒。
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观察及护理措施
5、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利于减轻肺间质水肿,消除脂肪栓塞,加强心肌
胫前或胫后动脉损伤,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远端致肱动脉损伤。 (2)周围神经损伤:肱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损伤桡神经,腓骨颈骨折易损伤腓总神经。 (3)脊髓损伤:多发生在颈段和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时,可以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不同
程度的瘫痪,甚至终身残疾。
(五)感染
感染 开放性骨折可发生一般化脓性感染,也可发生气性坏疽及破伤风等特殊感染。对于开放 性骨折应严格遵循清创原则,仔细清除污染物及坏死组织,同时应用敏感抗生素,以 减少感染的发生。
(六)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
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 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 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骨折 产生骨筋膜室综合征起因于骨筋膜室内 压力增高,主要原因有软组织严重扭挫 伤、挤压伤导致软组织的严重水肿;骨 筋膜室内大的血肿等。
早期以局部症状和体征为主:
(3)观察有无血尿,尿道口滴血,排尿困难或无尿,以判断膀胱、尿道损伤程度。 (4) 观察有无会阴区、下肢麻木及运动障碍,以判断有无腰骶和坐骨神经损伤,早期
鼓励指导患者作肌肉锻炼,定时按摩治疗。 (5) 观察肛门有无疼痛,肛检有无压痛出血,了解直肠损伤程度。
(四 )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重要周围组织损伤 (1)重要血管损伤:较多见的有股骨髁上骨折的远端致腘动脉损伤,胫骨上段骨折可损伤
2、临床上判断有效循环血量是否补足 多根据以下指标:如血容量补足则① 无口渴;②颈静脉充盈良好;③脉搏 减慢、有力;④心尖搏动清楚、广泛 而有力;⑤动脉收缩压接近于正常; ⑥脉压差>30mmHg;⑦毛细血管充 盈迅速;⑧肢端温暖、干燥、红润; ⑨肛温下降,皮温升高;⑩尿量25~ 30ml/h;⑾儿茶酚胺浓度下降;⑿ 乳酸盐浓度下降;(13)代谢性酸中毒 改善。除以上临床指标外,中心静脉 压可作为指导合理输液的一个客观指 标。休克抢救的同时注意纠正酸碱平 衡失调及抗感染等治疗。
(二)脂肪栓塞综合征
脂肪栓塞综合征 成人骨干骨折时,由于骨髓腔被破坏,骨髓内脂肪滴释出进入骨折周围血肿内,局部压 力增加时脂肪滴进入破裂了的静脉,随血流而引起肺、脑、肾等周身性脂肪栓塞,严 重者可猝死。
脂肪栓塞综合征护理观察及护理措施
1、应对长管状骨折尤其是以股骨干为主的多发性骨折病人提高警惕。脂肪栓塞多以肺 部为主,临床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神志障碍、皮下瘀血点、血压下降、进行 性低氧血症等、胸部X线片显示多变的进行性加重的肺部阴影。
(六)骨筋膜室综合征
(1)临床上,当四肢损伤,尤其是前臂和小腿损伤出现肢端严重疼痛时,必须及早去 除敷料、外固定,检查伤肢。如疑为本征,可测量骨筋膜室内压力予以确诊。本征应 与严重软组织挫伤、骨折固定不良及感染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