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事故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07-04-18 13:4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X事故的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事故,根据《中华人民XX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事业单位(含股份公司地区分公司,以下简称企业)发生员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其它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负责交通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的部门按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三条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各类安全事故,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事企业单位。
第二章事故分类与分级第五条事故分类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一定社会影响的事故。
安全事故按其性质可分为员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其它生产安全事故。
(一)员工伤亡事故:系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人身伤亡、急性中毒事故。
即员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施)不齐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企业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亡、急性中毒事故。
(二)交通事故:系指企业所属机动车辆、船舶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车辆(船舶)损坏的事故。
(三)火灾事故: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火灾,并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烧毁)或住宅受灾的事故。
(四)其它生产安全事故:系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井喷失控、装置或管道爆炸、油气泄漏、设备损毁等,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造成财产损失、社会影响严重的事故,以及电气生产事故致使区域大面积停电等。
第六条事故等级划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故按人员伤亡程度和经济损失情况划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一)特别重大事故:系指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3000万元以上和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性质特别严重的事故。
(二)特大事故:系指一次死亡10-29人,或者50-99人中毒(重伤),或者造成一次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和社会影响恶劣、性质严重的事故。
(三)重大事故:系指一次死亡3-9人,或者10-49人中毒(重伤),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和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四)较大事故:系指一次死亡1-2人,或者3-9人中毒(重伤),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事故。
(五)一般事故:系指造成重伤、急性工业中毒,但没有死亡的事故;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
(六)小事故:系指只有轻伤但没有重伤和死亡,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不足50万元的事故。
第三章事故报告第七条员工伤亡事故由负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登记、报告和处理;交通事故由负责交通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登记、报告和处理;火灾事故由负责消防管理的部门组织登记、报告和处理;涉及与生产有关的火灾、爆炸事故处理,应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和消防管理部门共同组织登记、报告和处理。
其它生产安全事故由业务主管部门会同安全管理部门共同组织登记、报告和处理。
第八条发生事故时,当事人或最先发现者应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立即报告并逐级上报,火灾事故应先报火警。
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或发生次生事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九条企业发生事故,应按事故快报制度及时向上级汇报。
同时按规定报企业所在地的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一)重大及以上事故应立即上报集团公司办公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XX(以下简称股份公司)所属地区分公司发生的事故由股份公司总裁办公室统一报集团公司办公厅(下同)。
较大事故应在事故发生的24小时内上报至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股份公司地区分公司上报至股份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
(二)特大、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集团公司应在6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办公厅;重大事故发生后,集团公司应在12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办公厅。
上述事故同时上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三)当发生重大火灾(延续一小时以上),民爆物品或放射源丢失,以及其它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时,企业应在事故发生4小时内上报集团公司办公厅。
(四)在外地发生的交通事故、承包单位发生的伤亡事故,都应按上述规定报告。
事故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及时续报。
第四章事故抢险与救援第十条企业发生事故时,企业或所属二级单位领导应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协调、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并视情况立即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级别。
(一)当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或已经发生较大事故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时,企业主要领导应赶赴事故现场。
(二)当发生较大事故,或已经发生一般事故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时,企业安全分管领导或业务分管领导应赶赴事故现场。
(三)发生其它生产安全事故,由企业分管安全领导决定是否派人赶赴现场。
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时,企业主要领导不在单位的,应在第一时间返回单位,在事故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第十一条企业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后,或事故还在继续,可能造成次生事故,以及需要抢修抢险时,发生事故企业应成立信息综合组(涉及两个及其以上企业时,应联合成立),按新闻发言人制度,处理事故信息披露等相关工作,并建立直报集团公司办公厅的信息渠道。
第十二条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时,根据发生事故的主体单位,由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总部派人赶赴现场,协调、指挥抢救工作。
如涉及两个及其以上企业,事故的主体暂不清楚时,派出人员由集团公司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决定。
(一)当企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或已发生特大事故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时,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应赶赴事故现场。
(二)当企业发生特大事故或已发生重大事故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时,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安全分管领导或业务分管领导赶赴事故现场。
(三)当企业发生重大事故或已发生较大事故并可能造成次生事故时,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分管业务部门负责人或股份公司安全管理部门、专业分公司负责人赶赴事故现场。
(四)当企业发生较大事故时,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门、业务分管部门或股份公司安全管理部门、专业分公司可视情况派人赶赴事故现场。
第十三条事故现场的重要证据应妥善保护,任何人不得破坏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因事故抢救、防止事态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作出标志、绘出现场简图、照相摄像,并作出书面记录。
第五章事故调查第十四条事故调查以当地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为主。
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按分管权限组成事故调查组,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及时进行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方面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专家组成。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具备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思想素质,遵守调查纪律,保守调查XX;同时采取调查回避制度。
第十五条小事故由基层单位组织调查,一般事故由企业所属二级单位或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组织调查。
事故调查应由本单位安全、生产、技术、机动设备、监察等有关部门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
第十六条较大事故由企业配合当地政府组织调查,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机动设备、监察等有关部门人员和工会代表参加,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将视情况派人参加;重大、特大及特别重大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调查,安全管理部门、生产主管部门和监察部门参与事故调查工作。
第十七条交通事故应积极配合当地公安交警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企业内部按《集团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组织调查。
第十八条火灾事故应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企业内部按《集团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组织调查。
第十九条事故调查组及调查人员有权向事故发生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推诿或拒绝、阻挠。
第二十条事故调查组职责(一)查明事故发生的过程、原因、性质、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尤其要查明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规章制度的有关缺陷;(二)确定事故责任者(包括肇事者责任和领导责任),提出处理意见;(三)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X措施建议,包括加强管理工作和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四)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一条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一)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事故抢救情况等;(三)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四)事故发生的原因;(五)事故的性质;(六)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七)事故教训和应采取的措施;(八)事故调查组成员;(九)其它需要载明的事项。
第六章事故处理第二十二条事故应及时处理,结案时间一般不超过90天,交通事故处理如遇伤者未愈可适当延长,但一般不宜超过180天。
第二十三条事故发生后,无论事故大小,均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四条因下列情况之一造成事故的,应追究企业(单位)领导、有关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一)单位发布的指令、决定、规章制度等,违反劳动安全法则或有关安全生产条例的;(二)无视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警告,未及时整改事故隐患的;(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不落实、人员不落实,或工作无人负责的;(四)不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因职工缺乏安全生产知识而发生事故的;(五)设备设施有缺陷,不按规定检修,带病运行的;(六)作业环境不安全,安全装置不齐全,又不采取措施的;(七)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格,无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的;(八)设计不符合标准规X或施工中违反设计规定,削减安全设施的;(九)未经竣工验收,或未达到验收条件擅自投产、使用的;(十)发生事故后,未采取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十一)不据实列支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或已列入安全技术措施项目不按期实施、资金不到位,又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十二)强令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驾驶,纵容酒后开车,忽视管理造成机动车带病运行的。
第二十五条实行领导干部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对发生的重、特大责任事故,除国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要根据情节,对确实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工作副职、业务分管副职等分别给予组织处理或行政处分(党务干部的党内处分参照执行)。
组织处理分批评教育、主动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
行政处分依据事故等级确定:(一)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降级、撤职处分;(二)发生特大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记大过、降级或撤职处分;(三)发生重大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或降级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