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带大学生士兵
近年来,我国兵役征集制度出现大幅的变化:应征对象以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主,优先征集高学历青年。
携笔从戎真男儿,耿耿丹心报祖国。
在新兵的行列中,大学生士兵成为格外引人注目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长远之计。
一大批烙印着鲜明特征的莘莘学子走入军营,使我军传统教育管理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
各级带兵人是如何看待大学生应征入伍,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新兵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等问题的出现,成为部队人才队伍建设的焦点话题。
从近两年征召的大学生士兵中可以看出,现役大学生士兵分为两类:一类是毕业多年,在社会上生活一段时间的大学生应征入伍;另一类则是未经历社会生活的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
后者的比例高于前者。
如今参军入伍的大学生士兵在各方面素质与社会青年相比较,有许多优点或过人之处的。
一、承上启下的作用明显。
大学生士兵相比较而言会显得更加细心、体贴。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比社会青年的自立能力较好点,他们在日常身后中做事更加细致更懂事。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训练中会更好体会骨干得良苦用心和辛勤工作,懂得为骨干分担压力,对班排长下达的工作任务及其他的要求理解较快,他们有能力也有觉悟去帮助
能力素质较低的战友,能在班里起到带动其他同志的积极性。
二、领悟能力及接受能力较快。
大学生士兵普遍性拥有丰富的学识,对理论的掌握和对社会现态的认识都更深刻,其丰富的阅历和大量的磨砺使大学生士兵在刚入伍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承受能力或总控能力都有明显的优势。
积极主动性较强。
由于自尊心较强,爱面子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比较积极主动。
比如说:在开展课余小练兵的过程中主动发挥好自己的优势,纠集全班的同志有秩序的练兵,达到一定的效果。
也进一步的规范了课余小练兵的秩序,大大的提高了训练热情和效益。
三、民主意识强。
接受的教育程度高,特别是在大学时开展的民主活动多,从而也养成较强的民主观念。
在工作中发现班级出现问题时自己能主动的召集全班人员开一次生活民主会,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查找原因,尤其是让每名同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四、自身的整体素质比较高,特别是在体能素质和接受军事训练的能力素质比同年入伍的地方青年有明显的优势。
现在的大学普遍注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刚入学的时候都会组织军训,比如说:在大学期间他们会对一些体能科目如单杠、俯卧撑、百米、三千米等基础内容进行正对性的训练。
还有对队列、简单的战术等科目都有接触,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能很快的掌握懂动作要领。
这些都使大学生士兵在
入伍的时候比地方青年在军事素质和军事训练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五、文化素质水平有大幅度的跃升。
他们不只是在军事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更是在文章写作、理论背记、对教育理解上领先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件事情有感想时能及时的用文笔记录形成文章投稿,背记理论的方法灵活多变;良好的记忆力,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军事理论的要点。
六、由于大学生士兵年龄的偏大,在社会上的阅历较深。
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和突发的事件都有一定的处置能力。
当然大学生士兵也有着他们另类的缺点,需要我们去看清,去理解去帮助他们纠正。
努力让大学生士兵转变成全面优秀的军人。
一、大学生士兵的势力化,大学生士兵对社会的认识接触较多,就很可能被社会的各样风气所熏陶,现实的生活态势和各种压力,比如成家立业买房婚姻等等的压力会让大学生士兵显得更势力化。
二、大学生士兵的坏习惯。
大学生士兵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可能会感染社会上许多的坏习惯和坏风气,比如:抽烟、喝酒、阿谀奉承、生活作息无规律等等。
这些坏习惯,坏风气无疑是部队纪律所明文严禁的,但也是比较难处理解决的。
三、大学生士兵个人感情色彩。
身心上的成熟难免会附带各种各样的感情色彩,没有童年的纯正,没有青春的至刚至烈。
反而是思想上会自以为是,做事的时候可能掺杂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喜欢讲理
由,喜欢问“为什么”,这与部队纯朴的风气相悖。
四、大学生士兵的抵触心理。
大学生士兵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习惯于系统有序慢节奏的方式,所以在体能方面,可能不适合那种“高强度训练,短时间高任务”的方法,而且容易独一那些不够科学、不够文明的训练方法产生抵触的心理。
五、大学生应征入伍大部分是为了考学,所以从入伍的那天起,就开始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会产生一种“考军校主要考的是文化知识,又不是军事素质”的错误思想,忽略了各项体能的训练,在这方面落后于地方青年入伍的士兵。
大学生士兵在部队里几乎处处可见,他们是军队的新景象,也会是未来部队战斗力的主流。
我们应当着眼现在,综合昔日,展望未来,切切实实地去带好大学生士兵,为祖国贡献更多的人才。
一、用什么思路导
筑牢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大学生士兵经过几年的校园生活,对许多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但并不等于“定性”了,我们带兵人要研究其特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针对大学生士兵知识面广、比较有主见等特点,采取互动式、自主式教育方法,激发大学生士兵参与教育的积极性;特别是要让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在大学生士兵中引起共鸣。
提高带兵人的综合素质。
挑选大批大学生干部、骨干负责新训工作。
这样不论是干部骨
干还是大学生士兵都经历过大学生活,在交流方面有着共同的语言,很容易接近大学生士兵的心里,他们也愿意与这样的干部骨干交流。
二、用什么方法管。
大学生士兵与班长骨干之间存在三个“倒挂”的现象(年龄倒挂、学历倒挂、能力素质倒挂),面对三个“倒挂”就是谁适应谁的问题。
班长骨干在带兵的过程中,必须要他们认识到服从的重要性,适应部队需要,明确“学历再高也是普通一兵,年龄再大也是一名新兵”,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倒挂”那“倒挂”服从管理不能倒挂。
另外一点,班长骨干要适应大学生士兵特点,做到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人文管理和依法管理相结合,使大学生士兵更快的适应部队的生活。
三、用什么形式带
大学生在军事训练方面,与其他同期入伍的战士相比,有着一定的优势,他们走进军营,对训练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训练模式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课题,这就要求带兵干部骨干一方面质量调控分层训。
将大学生士兵的训练与其他人员区分开来,以质量调控的方式分层训练,解决好有些训练科目“吃不饱”与“吃不了”的问题,根据训练计划和训练进度,适时组织考核,并将考核作为训练效果评定的依据,解决好“时间到,任务了”问题,针对科目转换时考核不合格的,利用机动日进行补训,解决好“一刀切”的问题。
另一方面把握规律训。
针对大学生士兵心理特点、身体素质和
接受能力,把握训练进度,通过条令条例考核、基础科目竞赛等有效方法,大力培养训练尖子,提高入伍科目训练质量
四、用什么形象带
带好大学生士兵,要求我们干部骨干扮好“老师、学生、亲人、朋友”四种角色。
大学生新兵刚入伍,对部队不了解,带兵人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有重要的影响。
班长骨干要当好老师,既告诉他们怎么做,还要率先模范,为他们做好标杆。
大学生在院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多许多问题看法也值得班长骨干去学习和借鉴,这要求我们干部骨干虚心学习大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共同进步。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大学生士兵也不例外。
只有像对待亲人一样,宽容地看待大学生士兵的缺点,发挥他们的长处,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大学生刚走出家门即进校门,走出校门再入营门。
他们经历简单们很少遇到挫折,入伍后,有的会因军事素质差产生自卑感,因接受不了批评导致悲观失望,因急于感触成绩产生焦虑感,因现实与理想有差距产生失落感,针对这些问题,干部骨干要当好他们的朋友,主动走进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帮他们解脱心理负担。
大学生士兵是部队建设宝贵的人才资源,在我们的军营中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士兵,他们有优势,也有弱势,有特点,也有缺点,把这些大学生士兵培养成为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有用之才,是我们这些一线
带兵人的重要职责,特别是新训干部骨干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今后会有越来越多得大学生士兵,投身到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带好大学生士兵任道而重远,我们应该在前进中探索怎么带好大学生士兵的经验和方法,使他们在广阔的军营中成长成才,在为部队建设发展做贡献中,书写亮丽辉煌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