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井资料识别油气水层

测井资料识别油气水层

• 油层:产有工业价值的原油油流,不产 水或含水小于10%
• 气层:产出有工业价值的天然气气流, 不产水或含水小于10%
• 油水同层:油水同出,含水10%-90% • 含油水层:含水大于90%,或见油花 • 水层:完全产水 • 干层:产量极低,无生产能力
第二节 定性解释
定性解释一般分以下几步:
• 1、分层 • 2、判断岩性,找出渗透层 • 3、取值计算(渗透层) • 4、判别分析(油气水层)
一、岩性判断
• 不同的岩性剖面中,油气水层的反映是 不同的;不同的岩性,其解释模型和解 释参数不同,因此必须先确定岩性。定 性解释岩性一般有三种方法:
– 测井曲线观察法 – 计算骨架值法 – 交会图法
• 其中测井曲线观察法是最常用的。
向右变大
二、划分渗透层
1、砂泥岩中划分渗透层 先找砂岩,然后排除致密砂岩。
• 泥岩:扩井
• 致密砂岩:不变
注意:疏松砂岩或砾岩也往往扩井
⑤孔隙度曲线
孔隙度曲线只能用作参考,无一 般规律可寻,要根据某地区的具体 情况,这就需要解释人员有丰富的 地区经验。
2、膏盐剖面中渗透层的划分
• 膏盐剖面中一般出现砂岩、硬石膏、盐 岩、泥岩。划分渗透层时一般采用GR、 微电极,主要使用GR。
– 由碳酸盐岩石构成 的储集层。
• 2、组成:
– 石灰岩(CaCO3) 、白云岩Ca Mg(CO3)2) 、 泥灰岩
• 3、特点:
– 储集空间复杂
有原生孔隙:分布均匀(如晶间、粒间、鲕状孔隙等) 次生孔隙: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裂缝、溶洞等)
– 物性变化大:横向纵向都变化大
• 4、碳酸盐储集层分类
• 缺点:当渗透层中存在放射性物质时(如 铀),砂岩骨架钾长石含量高时,会将 渗透层判为泥岩层。
• ③微电极
– 渗透层:正幅度差,且值较大 – 非渗透层:
• 泥岩:无或有很小的幅度差,且值较小 • 致密砂岩:幅度差大小正负不定,且值很

• 优点:层界面划分清楚
• ④CAL
– 渗透层:缩井(不扩井) – 非渗透层:
• 电阻率
– 一般是找低阻层。
• 孔隙度测井(密度、中子、声波)
– 在致密层处,孔隙度测井读数接近骨 架值;而在渗透层处,孔隙度测井读 数有孔隙度指示。
• 在碳酸盐岩剖面中划分渗透层必须同 时考虑GR、电阻率以及孔隙度测井系 列。其步骤是:先找出低阻、高孔隙 度指示,然后考虑GR测井值,剔除GR 高的含泥质层。

Φ
ΦxoΦw
3、背景值法
• 思想
在油气层处,某些测井值与水层(或泥岩 层)处相比,有差异。如水层处:Rt=Rxo, ΦD =ΦN= ΦAC,但在油层处Rt>Rxo, 气层 处, ΦN< ΦAC ,ΦD >ΦN
三、油气水层判断
3、差油层
• 差油层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 ① 含泥量较高。表现为电阻率低 – ②孔隙度小,岩性致密。表现为电阻率高
两者都有一个共性:SP幅度差小
三、油气水层判断
4、典型气层
① 声波时差偏大或周波跳跃 ② 密度测井值偏小 ③ 中子孔隙度测井值偏小
三、油气水层判断
5、干层
① 孔隙度小,AC小,DEN高,CNL小。 ② 电阻率高 ③ SP幅度差小 ④ 微电极无明显差异,且值高。
深 度
自然伽马
15
补偿中子
-15
2 2
0
200 70 声波时差 40 2
深侧向 浅侧向
八侧向
10000 10000
10000
1号层 2号层
3号层 4号层
碳酸盐岩实例
四、快速直观解释方法
• 1、双孔隙度重叠法(Φ-Φw)
比较Φ与Φw,若:
• Φ≈Φw • Φ>Φw
水层 含油气层或油气层
w
wb
wm
– 对原始油藏:S wb + So = 1
– 束缚水饱和度的大小取决于孔隙结构和岩 性。孔隙结构复杂,Swb高;泥质含量高, Swb高。粘土类型不同,Swb亦不同,蒙脱 石和伊利石Swb高,高岭石Swb低。
2、饱和度
• ④残余油饱和度Sor:当地层的含水饱和 度很高,油的相对渗透率接近于0,这部 分油称为残余油,其饱和度称为残余油饱 和度。即残余在孔隙中的油的饱和度
• 对油水共渗体系:
• 1)Sw=Swb,Swm=0,Kro>>Krw 。则只产油,不产 水,油层
• 2) Sw>Swb,Swm>0 。有可动水,Kro≈Krw。油水 同出,油水同层
• 3) Sw>>Swb,地层中不含油或只含残余油,无可动 油, Krw>>Kro。只出水,不产油,水层
3. 产出流体性质分析
• 3、特点: – 孔隙空间主要是粒间孔隙,孔隙分布均匀,岩 性和物性在横向上比较稳定。
• 4、有关的几个概念
– 砂岩:骨架由硅石组成的岩石都称为 砂岩。骨架成份为SiO2
– 泥岩(Shale):由粘土(Clay)和粉砂组 成的岩石。
– 砂泥岩剖面:由砂岩和泥岩构成的剖 面。
三、碳酸盐岩储集层
• 1、定义:
饱和度)、储集层的厚度
1、孔隙度 孔隙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
总 孔 全部孔隙体积占 隙 岩石体积的百分数 度
孔隙度
有 效 孔 隙 度
具有储集性质的 有效孔隙体积占 总体积的百分数
次生孔隙度 有效次生(缝洞)体积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
各种孔隙度的定义式
φ=
Vt
×φ t
100%
tV
φ = Ve ×100% eV
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So
=
Vo Vφ
×100%
Sg
=
Vg Vφ
×100%
2、饱和度
• 当孔隙中只含油和水时
Sw+So =1
• 当孔隙中含油气水三相时, Sg + Sw + So = 1
2、饱和度
• ③束缚水饱和度Swb:不能被油气取代的 地层水叫束缚水。束缚水体积与总孔隙
体积之比称束缚水饱和度
S S S = +
– 渗透层:中低值 – 硬石膏:低值 – 盐 岩:低值,若为钾盐则为高值 – 泥 岩:高值
3、碳酸盐岩剖面中渗透层的划分
• 在碳酸盐岩剖面划分渗透层一般采用GR (或能谱)、电阻率(侧向)、孔隙度 测井
• GR
– 渗透层一般为低值。但不是最低值。
• 但有时裂缝中可能沉积铀,因此,若有自然伽马 能谱测井,采用去铀自然伽马最为理想。
– 碎屑岩储集层、碳酸岩储集层、特殊 岩性储集层。
• 按孔隙空间结构:
– 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和洞穴 型储集层
二、碎屑岩储集层
• 1、定义: – 由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的储集 层。
• 2、组成: – 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 – 岩石碎屑(由母岩类型决定) – 胶结物 (泥质、钙质、硅质)
2)泥质含量 3)泥质分布形式和粘土矿物成份
泥质分布形式:分散泥质、层状泥质、结构泥质
2、含油性评价
• 地质上对岩心含油级别的描述分为:
– 饱含油 – 含油 – 微含油 – 油斑 – 油迹
• 其含油性依次降低
评价含油性参数
• 地层含水饱和度Sw • 束缚水饱和度Swb • 可动水饱和度Swm • 含油气饱和度Sh、So、Sg • 残余油饱和度Sor • 可动油饱和度Som
第三章 用测井资料识别油气水层
主要内容
储集层特点及其评价要点 泥质砂岩油气水识别 碳酸盐岩地层储层识别
第一节 储集层特点及其评价要点
储集层:
把能够储集油气并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出 来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孔隙性(孔隙、洞穴、裂缝) 渗透性(孔隙连通成渗滤通道)
一、储集层的分类
• 按岩性:
• 高侵: Rxo 明显大于 Rt,称高侵或增 阻侵入。一般在在水层出现(Rmf>Rw)
• 低侵:Rxo 明显低于 Rt,称低侵或减阻 侵入。一般在油气层出现
• 无侵
1、高侵剖面
2、低侵剖面
油气层与纯水层在侵入性质上的差别(淡水泥浆)
油气层
纯水层
孔隙 流体
冲洗带
含盐量相对较低的滤液,残余 含盐量相对较低的滤液,残余地
Rt
Rxo Rm 泥饼形成以前
Rt Rxo Rmc Rm 最后的泥饼形成时
纵向渗滤期间
Rt Rxo Rmc Rm
Rt 固井以后
六、储集层评价要点
• 1、岩性评价
岩石类型判别 岩石主要矿物成份的含量计算 泥质含量计算 泥质分布形式和粘土矿物成份分析
1)岩石类别:砂岩、泥质砂岩、粉砂岩、 砾岩、石灰岩、白云岩、硬石 膏等
• k rg —气相对渗透率
• k rg —水相对渗透率

1



kro

渗 透
krw




0
swb
sor 100
含水饱和度
4、储集层的厚度
• 储集层的厚度:顶底界面的厚度即为储集 层的厚度。
• 有效厚度:总厚度扣除不合标准的夹层 (如泥质夹层或致密夹层)剩下的厚度
五、储集层的侵入特征
根据Rxo和Rt的相对大小,可将储集层的侵入特 性分为三种情况
三、油气水层判断
1、典型水层
① SP幅度差>油层 ② 深电阻率最低(渗透层相比) ③ 明显的增阻侵入(Rmf>Rw) ④ Sw≈100%(计算) ⑤ 录井无油气显示
三、油气水层判断
2、典型油层
① 深电阻较高(渗透层) ② 减阻侵入 ③ Sw→Swb ④ SP幅度差<水层 ⑤ 录井有油气显示、邻井试油为油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