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发项目计划方案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摘要说明—沙发的市场需求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
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在逐渐度过2008年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开始陆续恢复,大部分发达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上升,同时因其城市化实现较早,现存大量房屋需要进行二次装修,从而形成对沙发的稳定需求。
而且,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居民更注重生活品质,因此对沙发等改善生活品质的家具有更强的更新换代需求。
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随着其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镇人口的比重将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住房需求持续增加。
同时,相对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更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改善生活品质的需求将更为强烈。
因此,新兴市场国家的居民其对沙发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从而显著增加沙发行业的市场需求。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统计,2011至2016年,全球沙发贸易金额年复合增长率为2.85%,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
该沙发项目计划总投资21852.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630.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6.95%;流动资金7222.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05%。
达产年营业收入50416.00万元,总成本费用38120.07万元,税金及附加401.51万元,利润总额12295.93万元,利税总额14393.43万元,税后净利润9221.9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5171.4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6.27%,投资利税率65.87%,投资回报率42.20%,全部投资回收期3.87年,提供就业职位828个。
努力做到合理布局的原则:力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流程顺畅、交通组织合理,环境保护良好,空间处理协调,厂容厂貌整洁,有利于生产管理和工程分区建设。
项目概述、项目建设背景分析、产业研究分析、产品规划分析、项目选址说明、项目工程设计研究、工艺分析、项目环境影响情况说明、职业保护、建设风险评估分析、项目节能可行性分析、计划安排、投资计划方案、经济评价分析、项目总结、建议等。
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分析一、项目建设背景1、2009年5月国务院《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基本原则是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国际市场。
突出重点行业,培育骨干企业。
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劳动就业。
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
保障产品质量,强化食品安全。
2、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检总局《关于加快我国工业企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的要求。
3、201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质检总局《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逐步淘汰白炽灯,促进照明电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
4、2013年8月商务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解决了困扰跨境出口电商在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和收付汇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对跨境出口电商各监管主体的职责做出了明确的划分,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5、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文件将贸易畅通作为合作重点。
指出“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
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6、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互动,对推动实体店转型,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7、2016年3月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该纲要指出,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8、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提出,“十三五”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度调整、创新提升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创新、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改善营商环境,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智能和绿色制造,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国际化的新型轻工业制造体系,为建设制造强国和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基础。
9、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该计划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新需求,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新动能,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以科技创新支撑标准化和质量提升,突出标准引领,创新质量供给,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10、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201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5.85%。
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比重达到20.8%,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国地位。
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2014年,我国共有100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比2008年增加65家,其中制造业企业56家(不含港澳台),连续2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数仅次于美国(130多家)的第二大国。
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不仅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发展需要,也是顺应世界工业化趋势特别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必然要求。
从世界范围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同时以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制造业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从挑战来看,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从机遇来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经济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
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我国必须抓住这次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大力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态势,围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高端装备创新等5项重大工程,抓紧启动一批需求迫切、前期基础条件好、既利当前又促长远的重点项目,加快形成有效投资,创造新的消费热点,促进产品和技术升级,支持重大装备“走出去”和优势产能国际合作,推动实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面向未来全球竞争的需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融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之中,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对外开放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建设网络强国以及“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战略紧密扣合、协同发展。
聚焦研发、市场、企业、人才四大产业基础,打造支撑产业中高端迈进的完整政策体系,为企业减负、为制造松绑、为创造护航,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11、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不断变化,新技术不断出现。
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提升,制造业开始从规模化批量生产向定制化服务转变。
制造商的商业模式已从以产品为主转为以客户为主。
随着资源稀缺性的加剧和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加深,制造企业将寻求更加高效、可持续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12、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形成了广阔的视野和集成外部技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公司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开展集成创新,实现了相对项目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检验、调试等服务流程,完成了项目产品产业化制造的各项准备工作。
《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三五”期间将加快发展经济,投资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投资项目的建设符合《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通过投资项目的建设可为社会提供众多就业职位,可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同时,可增加当地就业人的员的收入,进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项目承办单位通过自身拥有的专业技术和前期调研、询价掌握的市场信息等准备工作,已经建立起来的基础条件与优势将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必要性分析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曾以两位数的增幅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在经历连续十几个季度的增速放缓后,于2013年降到8%以内。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进入新常态。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性不断提高,但三次产业内部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工业加工度不高,高技术产业大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重化工业领域产能过剩严重;传统服务业业态创新迟缓,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出现这些问题,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有一定关系,但主要与我国当前的体制机制和产业政策有关。
“十三五”时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加快消除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
3、考虑到项目建设地的投资环境、劳动力条件和政策优势,项目承办单位决定在项目建设地实施投资项目建设,投资项目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装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品种并可以配合其他相关产品形成突出优势,使市场占有率以及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当今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新一轮挑战,为确保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相关工业的支撑和发展;建设好项目,将有助于发挥项目承办单位集聚效应、资源共享、充分协作、合理竞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快速提高当地项目产品制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对于项目产品制造企业为国家实现产业振兴计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项目承办单位建立了企业内部研发中心,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研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已在材料和设备及制造工艺上取得新的突破,项目承办单位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指标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国际技术水平接轨;通过保持人才、技术、设备、研发能力、市场营销、生产材料供应等方面的优势,产、学、研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无论是对项目承办单位自身还是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