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材料总结

工程材料总结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掌握常见金属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特点,建立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1、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是哪三种?面心立方晶格具有什么明显的性能特点?
2、晶体为何各向异性?
3、常见金属材料为何各向同性?
4、常见金属材料中常存哪几种缺陷?
5、影响金属材料的晶粒粗细的因素有哪些?细晶组织为何机性更好?实际生产中如何得细晶?
6、金属铸锭的组织分为哪三层?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掌握金属的塑性变形的实质、塑变后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1、金属材料塑性变形后组织与性能有何变化?
2、何谓加工硬化?有何利弊?如何消除?
3、何谓再结晶?二次再结晶?冷变形与热变形有何本质区别?
第三章合金的结构与相图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合的结构(固溶体、金属化合物),了解相、组织、机械混合物等基本概念;了解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过程,能分析常见的几种二元合金相图(二元匀晶相图、二元共晶相图、*二元包晶相图),了解相图与合金性能之间的关系;正确应用杠杆定理。

1、什么叫相、机械混合物、组织、相图?
2、固态合金中的相结构有哪两种?什么叫固溶体?什么叫金属化合物?
3、熟悉杠杆定规的推导过程,灵活使用杠杆定规
4、何谓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共析相图?各种相图有何特点?
5、金属中的成分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对已存在成分偏析的材料如何消除或减轻?
第四章铁碳合金
能熟练地分析Fe-Fe3C相图,灵活掌握杠杆定理的应用。

1、什么叫同素异构转变?铁的同素异构转变是怎样的?
2、何谓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低温莱氏体?
3、熟记Fe-Fe3C相图,分析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生铁、共晶生铁、过共晶生铁从高温到低温的组织转变过程,这六类铁碳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分别是什么?能用杠杆定规计算各种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中的组织组成物及相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4、铁碳合金中的含碳量与其机械性能有何关系?
5、钢中常存杂质元素有哪些?有何影响?
6、碳钢是如何分类、编号的?
第五章钢的热处理
通过本学习,能建立起热处理、平衡组织与非平衡组织等基本概念;掌握常规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各自的特点与应用范围;了解表面热处理的特点及主要应用。

1、实际生产中的加热与冷却与建立相图时是有区别的,注意A1、A3、Acm、Ac1、Ac3、Accm、Ar1、Ar3、Arcm 的区别
2、影响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何谓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本质粗晶钢与本质细晶钢,需热处理的钢常选什么钢?
3、过泠奥氏体转变产物分哪几类?各种组织的形态与性能有何特点?
4、“C”曲线有何用途?
5、何谓预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
6、退火与正火的目的是什么?退火分为哪几种?各种退火与正火的加热温度如何确定?得什么组织?是什么目的?
7、淬火的目的是什么?淬火温度如何确定?何谓淬透性与淬硬性?
8、最终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淬火+中温回火、淬火+高温回火(调质)分别得什么组织及该组织的性能特点?这三种最终热处理工艺分别用于什么材料、什么工件?
9、表面淬火的目的及应用?表面渗碳及渗氮的目的及应用?
10、分别写出工件需表面淬火、渗碳、渗氮时的常规加工工艺路线。

1、为什么比较重要的大截面的结构零件如重型运输机械和矿山机器的轴类,大型发电机转子等都必需用合金钢制造?与碳钢比较,合金钢有何优缺点?
2、合金钢中经常加入的合金元素有哪些?怎样分类?
3、何谓“第一类回火脆性”、“第二类回脆性”?这两类回火脆性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易出现?
4、合金钢是如何分类、如何编号的?
5、普通低合金钢有何成分、性能、应用特点?
7、易切削钢有何成分、性能、应用特点?
8、渗碳钢有何成分、热处理、性能、应用特点?
9、调质钢有何成分、热处理、性能、应用特点?
10、弹簧钢有何成分、热处理、性能、应用特点?
11、滚动轴承钢有何成分、热处理、性能、应用特点?
12、碳素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作手工刀具时,常进行何种预先热处理及最终热处理?分别得什么组织?所得组织有何性能特点?安排典型的加工工艺路线
13、冷作模具钢与热作模具钢在成分、性能、热处理工艺、应用上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14、高速钢为何必须进行锻造?它的预先热处理及最终热处理各有什么特点?
15、何谓“二次硬化”?原因何在?举例说明。

16、为什么量具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尺寸会发生变化?采取什么措施可使量具尺寸得到长期稳定?
*17、不锈钢在成分上有何特点?常用的有哪几类不锈钢。

18、高锰钢在何种工况下才具有好的耐磨性能。

19、对于常用的钢材,见到钢号应能区分出其属于哪一类钢。

*第八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1、应了解铝合金、铜合金、轴承合金的编号原则。

2、铸造铝合金、形变铝合金在成分上、成形方法上有何明显区别?
3、对于机械零件,在什么条件下会考虑到选用铝合金?什么条件下会考虑选用铜合金?
4、轴承合金与滚动轴承钢在成分、性能、应用上有什么明显区别?
金属工艺学
第二篇铸造
第一章铸造工艺基础
1、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受什么因素影响?如充型能力不足会出现什么缺陷?
2、影响体收缩与线收缩的因素是什么?如体收缩所缩减的体积得不到补充会出现什么缺陷?
3、铸件中的内应力分为哪两种?形成原因是什么?热应力存在的规律是什么?存在热应力的工件其自发变形的规律如何?
4、何谓定时凝固原则、同时凝固原则?各适应于什么场合?
5、合金的凝固方式分为哪几种?哪种凝固方式的合金铸造性能最好?哪种易生缩松?
第二章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
1、灰口铸铁有何性能特点?最适于生产什么工件?
2、为什么灰口铸铁常用砂型铸造?灰口铸铁件壁厚过薄或使用金属型时会出现何种组织?
3、“以铁代钢的好材料”是指何种材料?球墨铸铁是否可以完全取代可锻铸铁?为什么?
4、铸钢在哪些性能方面优于球墨铸铁?铸钢件在生产时常需采取什么工艺措施?
*5、铸造铝硅合金为何需变质处理?
第三章砂型铸造
6、手工造型、机器造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7、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挖砂造型、活块造型、三箱造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8、何谓浇注位置、浇口位置?选择浇注位置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
9、何谓分型面?分型选择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
10、拔模斜度与结构斜度,铸造圆角与结构圆角与何区别?
11、金属型铸造适用于什么场合?
12、轴瓦上的挂衬常用什么铸造方法形成?
第五章铸件结构设计
1、用砂型铸造方法进行铸造时,为使零件的工艺性能较好,在对外形和内腔进行设计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2、铸件的壁厚、壁与壁的连接、厚壁与薄壁间的过度应考虑什么原则?
第三篇金属压力加工
第二章锻造
1、重要的机器零件为何常用锻造方法生产毛坯?
2、锻造比的大小与锻件的机械性能有何关系?
3、锻造有哪两种目的?高速钢进行锻造时是以哪种目的为主?
4、自由锻的基本工序中包括哪几个工序?
5、自由锻、模锻各自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6、何谓模锻斜度、模锻圆角?
7、如零件是用自由锻或模锻的方法生产毛坯,在设计时应考虑哪些基本的因素才能使其工艺性能较好?
第三章板料冲压
1、何谓冲孔?何谓落料?精度要求较高时,同一尺寸的冲孔模与落料模是否可通用?为什么?
2、何谓拉深?拉深件最易出的两种缺陷是什么?拉深系数过小时应采取何种措施?
3、弯曲时应如何考虑材料的纤维方向以便合理利用材料。

4、翻边系数过小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第四篇焊接
第一章电弧焊
2、焊接接头包括哪两部分?以低碳钢为例说明焊接热影响区包括哪几部分?其组织、性能与基体材料相比有什么变化?
3、焊接应力是如何形成的?存在的规律是怎样的?
4、减小和消除焊接变形的措施有哪些?减小焊接应力的措施有哪些?
5、电焊条由哪两部分组成?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6、焊条选用的基本原则。

6、手弧焊与埋弧自动焊有何异同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第三章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1、常用什么方法评价材料的可焊性?
2、常用的钢、铁及铜铝合金的可焊性怎样?
3、当所用材料的可焊性较差时,常采取什么工艺措施来确保焊接质量?
4、铸铁件可铸焊结合吗?铸铁焊补时常有哪两类方法?分别是怎样预防白口的?
第四章焊接结构设计
1、焊接构件选材料时首选什么材料?
2、进行焊接结构设计时,这使工件工艺性能好常需考虑一些什么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