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内科护理学)心律失常及护理
(内科护理学)心律失常及护理
窦性停搏 ( )
临床意义: 、病理性:多见,各种病因所致的窦房结功能低下
器质性心脏病,如、、脑血管意外等 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β阻滞剂、胺碘酮 血钾过高等 、非病理性: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或颈动脉窦过敏症
临床表现:头晕,黑蒙或短暂意识障碍;
严重可发生阿斯综合征,甚至死亡
治疗:参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窦房结外的心肌细胞所形成 、见于心肌缺血、缺氧、药物、 电解质紊乱、儿茶酚胺浓度增高 、、后低除 血极 钾的 、振 高荡血电钙等、位、病如引洋理早起地情搏的黄况、反中心复毒动激、过动 儿速茶、酚逸胺搏等 增高、心肌缺血再灌注等病理情况 、导致持续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冲动形成异常 窦房结发出冲动异常 ←窦房结自律性异常 异位冲动的形成 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异常 折返:是快速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发生机制 传导功能障碍 不应期的影响:生理性病理性 附加传导途经
窦缓
特性: 、窦性波 、波速率<次分 (间隔>)
窦缓
临床意义:多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生理:健康青年人、运动员、睡眠状态等 病理:颅内高压、甲减、阻塞性黄疸、严重缺氧 洋地黄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病窦、急性下壁心梗等
临床表现:心排血量不足、重要脏器 供血不足
听诊慢而规则 治疗:无症状的(生理性)无需治疗
窦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按发生原理
异位心律失常
被动性 逸搏 逸搏心律
主动性 期前收缩
传导异常
预激综合征 传导阻滞
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扑动、颤动 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按心率快慢
快速型 早搏、扑动、颤动、心动过速等 缓慢性 病窦、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冲动形成异常 窦房结发出冲动异常 ←窦房结自律性异常 异位冲动的形成 触发活动
有症状可用阿托品、麻黄碱、异丙肾等
症状不能缓解者应考虑心脏起搏治疗
窦性停搏 ( )
定义:窦房结在一个不同长短时间内不能产生冲动, 导致心房及心室电活动和机械活动暂停或中断的现象
特征: 、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波发生,或波与波群均不出现 、长的间期与基本的窦性间期无倍数关系 、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后,下位的潜在起搏点,如房 室交界处或心室可发出单个逸搏或逸搏性心律。
单源性——单个异位起搏点,同导联上出现形态相同
二、三联律:早搏有时呈规律的出现,如每隔一个或
二个正常心搏后出现一个早搏(或每隔一个后出现二 个早搏),且周而复始连续发生,即称之。
期前收缩
病因 、生理性:健康人过劳、情绪紧张、过度吸烟、饮酒、 浓茶、咖啡时出现 、病理性:各种心脏病,如冠心、风心、心肌炎、心 肌病、二尖瓣脱垂等 、药物影响:洋地黄中毒、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肾 上腺素、麻醉药等 、其他:电解质紊乱、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等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 ) 心脏冲动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
、波在Ⅰ、Ⅱ、导联直立,倒置 、间期~ 、波频率~次分 、最长的间期与最短间期相差<~
窦性心律失常 当心律仍由窦房结所发出的冲动所控制,但频率
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称之。
窦速
特性: 、窦性波 、波速率>次分 (间隔<) 、通常逐渐开始与终止
窦速
期前收缩
病因
临床表现 、偶发可无症状,部分可有漏跳或心跳暂停感 、频发使心输出量减少,出现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症状, 如头晕、晕厥、心悸、胸闷、憋气、心绞痛
听诊: 、心律不齐,基本心律在早搏后出现较长的停歇 、早搏的增强,而相对减弱甚至消失 、绌脉
期前收缩
P′ 房性早搏
特点: 、提前出现的’波,形态与窦性波稍有差别 、’间期≥ 、’波后的波多正常 、’后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
定义: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 致窦房结起搏和或传导功能障碍,引发以心动过缓 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心律失常,并引起相应症状体征 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病因: 、心脏病变损害窦房结。 、周围神经或心房肌病变,窦房结动脉供血↓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功能心律 Nhomakorabea常及护理
心律失常 () 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 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 起和诱发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各种心律失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 现,表现形式较为复杂。
心律失常的分类
窦速
起源异常
窦房结心律失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
主要表现: 、持续而显著的窦缓,非药物引起,阿托品不易纠正 、窦性停搏(>秒) 、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双结病变) 、慢快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
临床表现: 心动过缓:重要脏器供血不足 阿斯综合征 心动过速:心悸,心绞痛
辅助检查: 、固有心率原理 、食道调搏: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
心律失常的诊断
病史 、心律失常的存在及其类型; 、诱因:烟、酒、咖啡、运动及精神刺激等; 、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与起止方式; 、心律失常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心律失常对药物和非药物方法如体位、呼吸、活动 等的反应
心律失常的诊断
病史
体检:包括心脏视、触、叩、听的全面检查
特殊检查: 、: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可确诊 、动态心电图( ) 、运动试验 、心脏电生理检查
临床意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或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生理: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烟、酒、茶、咖啡等 病理:发热、贫血、休克、甲亢、心肌缺血、心衰 及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亦可引起。
临床表现: 十分常见,多属生理现象,无症状或有心悸感 其开始和终止时,心率逐渐增快和减慢 听诊心律快而规则
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对因治疗并去除诱因 β受体阻滞剂如普奈洛尔(心得安)减慢心率
治疗:无症状者应定期随诊观察
有症状者应选择起搏器治疗
(用后病人若仍有症状,+抗心律失常药物)
期前收缩
定义: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 脏收缩所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部 位
房性 室性(最常见) 交界性
频 偶发:偶然发作 率 频发:>次分
形 多源性——多个异位起搏点,同导联上出现不同形态 态
期前收缩
P′ 房性早搏
特点 、提前出现的波群宽大畸形,时限≥ 、提前出现的波群其前无相关波 、段、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大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